近年来,中欧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轨迹。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在对华交往中的态度始终充满争议与思考。她曾使用“更具侵略性”的措辞和“不公平的经济竞争”,这让我不禁想到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其在地缘政治、外交政策等方面的立场与欧盟并不一致。

1977年,冯德莱恩对中国表示了关注,并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中国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坏孩子”。然而,在6个月后,她改言称“希望再次培养和深化与中国的关系”。这一转变显示了她在中欧交往中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她的措辞从最初的“更具侵略性”逐渐转向更加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
此外,冯德莱恩还提到欧盟在为与美国的摩擦做准备时的态度。她表示,中欧关系是两国人民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平台。这让我想到,当前欧洲内部对华理性声音不断涌现的情况,中国作为“坏孩子”的形象并不符合这一现实。
然而,随着冯德莱恩与马克龙总统的会晤结束,以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的文章发表,中欧关系迎来了一定的成熟。她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并呼吁保持理性声音。这种转变表明,尽管摩擦可能再次出现,但双方的深入交流仍在进行。
总体而言,冯德莱恩在对华交往中的态度显示出一种开放和理性的变化,这与国际社会中更多国家的做法不谋而合。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和外交政策需要在国际舞台上保持冷静,并通过对话来深化与中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