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949年5月27日,历时16天上海终于完全被解放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时的上海滩有众多青帮,组织在接手上海后便对其开始了清算。一天,秘书向陈毅汇报最新情况:“黄金荣等人都已进行处理,还有陈竹轩……”然而,在听到陈竹轩的名字后陈毅打断了他:“这人不能动!”陈毅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陈竹轩又是怎样的身份?为何不能动他?
“江北大亨”
1886年4月17日,顾竹轩出生于江苏盐城。由于家境贫苦本就人多地少,1902年又遇上了苏北大灾荒,16岁的顾竹轩跟着难民队伍来到了上海,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初到上海,顾竹轩没有任何过硬的本领只能以拉黄包车为生计,在闸北租了间棚户屋。拉黄包车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三伏天太阳高悬柏油路晒得滚烫直叫人晕眩,寒冬又冷风刺骨手上长满了冻疮。但顾竹轩并不怕吃苦,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少年顾竹轩颇有义气,经常为同伴打抱不平,由此他渐渐在车夫们之间有了声望。机缘巧合之下,顾竹轩被人介绍给了青帮头目刘登阶,拜入青帮。就这样,顾竹轩有了帮会靠山,列为“通”字辈,之后顺利进入租界巡捕房。
巡捕虽然薪资不高,但在当时的境况下那可是相当有油水可捞。在此期间,顾竹轩长袖善舞结识了不少权贵人士,也学到不少下三滥的本事。但顾竹轩的野心何止于此,随后他又拜时任法租界督察长,上海三大亨之一黄金荣为师。
在手里有了一些钱后,顾竹轩辞去了巡捕房的职务干回了老本行,但这次他可不是车夫而是老板。顾竹轩在经过社会的磨练后,人是相当世故圆滑。
当时上海盛行“撬照会”,就是以各种理由将黄包车的车牌没收再让车主花钱赎回,但由于顾竹轩曾经是巡捕且背靠大山,他车行的黄包车总能畅行无阻。
对于上海当时的“地头蛇们”,顾竹轩也十分有礼数:每当有新人上任时,他总会前去拜访并送上一辆崭新的黄包车。
于是,在顾竹轩的精心打理下,车行越开越大,成为了有名的“江北大亨”,不少苏北籍人士见此纷纷投靠门下,由此顾竹轩开始了他的“权势之路”。
进军政商界
有了钱又有了底层势力,顾竹轩便进军了政商界。于是,他顺利当上了闸北保卫团副团长,后又任闸北商会会董等等职位。随后顾竹轩盘下德胜茶楼、天蟾戏院等资产,经过他的运营各种宾客纷至沓来。
然而,顾的生意太过红火引起了永安公司老板的嫉妒,联合租界工部局想要强占天蟾戏院的地皮,但在杜月笙的帮助下顾竹轩聘请了外国律师最后竟也胜诉,获得了十万元的损失费。
乐善好施
前文说到,少年的顾竹轩便很讲情谊,发家后的顾竹轩仍然没有忘掉这个本心。他时常资助逃难来到上海的穷苦人家,1930年苏北又遭水灾,陈竹轩果断将其名下的玻璃厂卖掉,筹得六万块送往了家乡。
此后,顾竹轩多次为受灾地区筹集善款,奔走于华洋义贩会和红十字会之间,还多次将天蟾戏院停业作为收容所。
顾竹轩自身虽然文化不高,但即使战乱他也十分关注后代的教育。在创办闸北的江淮小学时,他不仅进行大额出资作为创办基金,还将自己在大统路的宅邸捐赠出来作为校址。
而关于顾竹轩赈灾最出名的一次便是顾竹轩返乡葬母得知家乡大旱,筹措了一大笔银元。凡是登门求济的,儿童一枚,青年人两枚,老人五枚,最多高达十枚。据说,当时难民闻讯前来塞满了唐湾河。
暗中相助
顾竹轩虽然是青帮发家,但他仍有着极大的爱国热情。早在他与工部局打官司时,他就说:“把洋人赶出中国!”
“四一二”事件发生后,我党人士大批被捕。在顾竹轩的运作下为解救争取了时间,随后顾竹轩还将天蟾戏院作为担保为组织人员保释。周公在得知此事后,还称赞顾竹轩“为人可靠”。
顾竹轩的侄子顾叔平,在圣约翰大学毕业后便投身于组织,顾竹轩得知后,数次帮助其在危险的环境下完成任务。
有一次,组织安排顾叔平掩护两位同志中转上海前往延安,途中数次遇到危险都是顾叔平借叔叔顾竹轩的名字才得以脱险。之后在上海,顾竹平还为其花钱打通办理了通行证。
1945年,马宾同志妻子患病急需手术治疗,顾叔平与其假扮夫妻,在叔叔的帮助下成功住进红十字会医院,术后顾竹轩还将他们接到顾宅休养。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在顾叔平两人准备离去时,顾竹轩却将自己的幼子顾乃锦交予顾叔平,让他带自己的孩子参加新四军报效国家。这份大义,实为可贵。
迎来解放
解放战争期间,组织派顾叔平去往上海工作。在顾竹轩的全力支持下,顾叔平成功出任榆林区副区长,为组织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之后,顾竹轩还将自己天蟾戏院的办公室提供给组织,方便他们碰头开会。
不可否认,顾竹轩的所作所为都对我国事业作出了贡献。在上海解放后,他也并没有像其他青帮头子一样往海外逃窜,而是留下稳定上海青帮这些人,配合组织相关工作。件件桩桩的贡献积累起来,这可能就是顾竹轩免于清算的原因,据说,陈毅之后还专门亲自探望顾竹轩,夸他“有气节”。
结语
说起“青帮”我们总能想起那些暴力血腥的事件,但顾竹轩出身贫苦又是底层起家,成名后又乐善好施多次暗中帮助组织,这些看着十分矛盾的特征集合在顾竹轩的身上,让我们不由感慨。但他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作为后人我们还是应该向其致敬,感谢他所作出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