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3 14:20
发布于:安徽省
艺术家简介 朱秀坤:安徽砀山人,1945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出任安徽美术出版社长兼总编辑(编审)、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兼安徽分院院长、中国编辑学会美术专业常委、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安徽省工笔画学会会长、安徽省诗书画研究会会长、安徽当代书画院院长;安徽省九届政协委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花鸟画展、全国工笔画大展、全国年画展及国际性大展,并获各种奖项;另有作品被海内外博物馆、纪念馆及人民大会堂、毛泽东纪念堂、中南海收藏,并编入大型画册。出版有《朱秀坤画集》、《朱秀坤花鸟画集》、《当代美术家—朱秀坤工笔画选》《学院派精英朱秀坤》等多种画册;2021年、2022年分别由“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高等艺术学院教学范本一一朱秀坤作品精选》。 主编、责编的美术图书,分别获国家级图书奖4次;安徽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含政府奖)5次;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2次,其他各种奖项40余次。 曾出席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被人民日报神州画院聘为百名画师,安徽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2001年荣获中国文化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年画事业贡献奖”;2002年安徽省委宣传部授予“安徽省文化艺术界拔尖人才”。2008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在新闻出版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纪念章”。 曾分别出访美国、英国、西欧、澳大利亚、俄罗斯、埃及、日本、韩国、巴西、南非、东南亚各国及香港、台湾地区,举办画展,艺术交流,并获成功。主要成果已收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当代中国名家作品集》、《中国出版名录》、《中国美术年鉴》(1949-1990)、《中国美术家名录》等20多种艺术辞典。 作品欣赏 含趣会心 秀出坤外 ——朱秀坤先生印象 文 / 陈志军 有识者论国画,山水重韵,人物重神,花鸟重趣。一位花鸟画家其作品若不能给人以"奇趣"、"天趣",终难登大雅之堂。能得"趣"者已殊为不易,若再能会之于心,必成大器。朱秀坤先生数十年含趣会心,融北派之雄南派之秀于一体,又在花鸟画的空间感的实践中有所创新,成为二十世纪安徽花鸟画的重镇。 二十世纪中国画公认的有四大家,其中黄宾虹以山水名世,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花鸟画更为人们熟知。这并不是说他们只画山水或花鸟,只是说哪种画更为世人所知而已。应该说,二十世纪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中,主要的变革发生在人物画上,山水、花鸟更多的是承传转化,但相对于山水,以素描为基础的造型对花鸟影响更大一些,与普通市民的联系也更密切一些,这也是近代海派、浙派盛行于世,花鸟画家居多的一个重要缘由。不过,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十九世纪末以来,著名的国画大家基本上都是画写意和大写意的,上面提到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均是如此。只是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于非闇、陈之佛出,工笔画才有大家可言。 朱秀坤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受到过系统严格的美术技法训练,使他具备了扎实的线条工夫和造型能力。在余致贞等良师的教导下,他的花鸟画起点高、路子正,无论写意花鸟画和工笔花鸟画,都有着骄人的成绩。但相比于写意花鸟画,他的工笔花鸟画创新更大,影响也更大。 一般说来,北方的画家多认为于非闇高于陈之佛,而南方的画家又认为陈之佛高于于非闇。其实陈、于两家画各有特点:于画沉着浑厚而重传统,陈画清逸秀润而多新意。我们说,工笔画的优劣高下,一是诗意,二是色彩。在形式感上色彩更直观也更容易分辨。通常来说,色俗画则俗,色雅画则雅。这种雅不是机械的训练出来的,而是要从人格、修养、胸怀、气质中流露出来;诗意则是从宋以后诗情画意的花鸟画传统中来,这些花鸟画虽然没有明暗处理,也可能没有细致的形态,但是画中的物象栩栩如生,那是因为物象在画家心目中早已成竹在胸,画家能够准确、扼要地把握物象的意态,从而实现了诗的意境形象化,画的情和意诗化。 朱秀坤先生的工笔花鸟画,学的是北方派的工笔画法,但又吸收了南方画派的技法,可以说雄秀兼具,工写皆宜。在保留传统画风的基础上,他善于运用独特的手段制造各种各样的肌理,而肌理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又产生了微妙动人的种种"天趣”,既具有空间性又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带来的是一种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装饰感,尤其是他的重彩工笔画体现得更为充分;时间性带来的是一种林间小曲的抒情性,如那些绽放的梨花,纷飞的彩蝶,都充满诗情画意,从而使他的画面更加丰富,一开始就与陈之佛、余致贞拉开了距离,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和形式追求。后来他从西洋画中得到启示,把光和影引入工笔花鸟画中,这时紧实的造型功底发挥了作用,使他在花鸟和环境的空间感觉上异常敏锐,从而从这个切入点作出有益的探索。这个阶段,他的工笔画不仅花鸟本身丰富细腻,空间感也格外真实,让人从情感和想象中体会到花鸟形象里"骨、筋、血、肉",感受到一种"诗意"的超越。让他的工笔花鸟画显示出巨大的艺术创造力和敢于创新的自信,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工笔花鸟画界独树一帜。 英国美学家赫伯里·里德说过一段话"所有中国古代绘画都是强调线条的,这些构成绘画基本形式的线条,就像书法线条一样,能够唤起人们的判断、欣赏和愉悦之感"。朱秀坤先生有扎实的素描功底和多年的书法基础,画起写意花鸟画来自然游刃有余,也显现出一种别样的味道来。他喜欢画梅,有别于文人画梅的清冷,他的梅花火热奔放,丰满热闹。这是他的显著特点,他的写意画不追求"逸"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一种活泼的生活和生命气息。这不仅是技法上带来的,更多的是生活本身的刚健和生生不息。朱秀坤先生后来担任安徽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长期从事美术编辑和出版工作。这让他对美术史了然于胸。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艺术固然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但却不是以表现技术为目的。技术不过是表达画家性情的一种工具,而且这种工具还要靠人的知识修养去控制。朱秀坤先生学院派出身本就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后又广究各家画法,撷取历代精华,自然取法乎上,自有他人不可及的创新的自信和勇气。美术史作为学术,陶冶了人的情怀,提高了人的品质,增益了人的学问,在这个层面上,朱秀坤先生笔下的一花一鸟实际上是他怀抱的寄托、精神的形态表露,心的外观,学问的结晶,早已超然技术之外,绝非一般画匠可比。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开放花满园。多年来,朱秀坤先生一直用自己的影响和汗水浇灌了一大批后进,使安徽的花鸟画在全国成绩卓著,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想,这是他为安徽画坛树立的典范和又一个贡献。 尼采说,艺术家不应该按照本来的面目看世界,而应当看得更丰满、更单纯、更强健,为此,他们在自己的生命中,就必须有一种朝气和春意,有一种常驻的醉意。朱秀坤先生正当从心所遇不逾规的年龄,却始终保有一种朝气和春意。按照中国书画的特点,这正是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使自己的艺术生涯迈向更高的层次,为安徽的花鸟画尤其工笔花乌画树立一座更高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