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上三篇推文。
先附录原文如下: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
一、又或地下甲子,癸亥失守者,即柔失守位也,即上失其刚也
“又或”表示戊申阳年的另外一种“刚柔失守”的情况。
戊申阳年其天地二甲子分别为上戊申而癸亥,如下图所示:
戊申阳年地下甲子癸亥失守,在于去岁丁未年太阴司天已经退位,其司天左间少阳亦已迁正为新岁戊申年之司天,但是去岁丁未年的太阳在泉气过有余复布其令而不退位,则其在泉左间厥阴不得降下为新岁戊申年之在泉,如下图所示:
如是,则戊申年的地下甲子本为壬癸,今反成壬戌,这就造成了“地下甲子,癸亥失守”的情况。
“癸亥”是柔干柔支,由于其未能得守戊申年厥阴在泉之本位,是以名为“即柔失守位也”。
戊申阳年之天甲子戊申为刚干刚支,得守其位,如如不动,但其地甲子柔干柔干之癸亥失守,久而不至,是为“即上失其刚也”。
二、即亦名戊癸不相合德者也,即运与地虚
戊申阳年,上刚干失守,名为“戊癸不相合德”,同样,下柔干失守,“亦名戊癸不相合德”。这两种情况,皆能导致戊癸不能上下合德以化生太过火运之中运,从而造成火运衰虚的情况,是为“运虚”。癸亥失守,厥阴在泉不得迁正,则厥阴之气亦虚衰,是为“地虚”。
三、后三年变疠,即名火疠。
火运衰虚,久则成郁,郁极而发,待时而作,后三年即庚戌年发为火疠。
依照惯例,刺疠之法同于刺疫之法,故岐伯不再赘言之。
明日将继续参详岐伯对五阳年刚柔失守化生疫疠以及刺法问题的总结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