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特点>
小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脾寒腹痛】(最关键A型)是导致夜啼的常见病因。
病位:脾、心(藏神)
<诊断要点>
【婴儿难以查明原因的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而白天如常】
临证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身体,必要时辅以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外感发热、口疮、肠套叠、寒疝等疾病,以免贻误患儿病情。
<夜啼的鉴别诊断>
夜啼VS不适VS拗(niù)哭
小儿夜间若哺食不足或过食,尿布潮湿未及时更换,环境及衣被过冷或过热,襁褓中夹有硬件异物等,均可引起婴儿不适而啼哭,采取相应措施后则婴儿啼哭即止。
有些婴儿因不良习惯而致夜间拗哭,如夜间开灯方寐、摇篮中摇摆方寐、怀抱方寐、边走边拍方寐的习惯等,注意纠正不良习惯后啼哭可以停止(应试)。
<辨证要点>
辨证重在辨别轻重缓急,寒热虚实。
哭声响亮而长为实,哭声低弱而短为虚;
哭声绵长、时缓时急为寒,哭声清扬、延续不休为热;
哭声惊怖、骤然发作为惊。
婴儿夜啼以实证为多,虚证较少。
<治疗原则>
脾寒气滞者→温脾行气;
心经积热者→清心导赤;
惊恐伤神者→镇惊安神。
<分证论治>
趣味串记:(网络引用)
脾寒乌药心导赤,惊恐伤神远志丸。
脾寒气滞证→温脾散寒,行气止痛→乌药散合匀气散→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色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寒凝则气滞)。
心经积热证→清心导赤,泻火安神→导赤散→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尤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多紫。
惊恐伤神证→定惊安神,补气养心→远志丸→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苔正常,脉数,指纹色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