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飞)
自2013年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旅行车宗申RX3推出后,国内的摩托车企业纷纷推出自家专注于摩旅用途的旅行车款,至2016年,国内第一款中大排量旅行车贝纳利TRK502上市,正式填补了国内中大排量旅行车市场的空白,一时间,TRK502遍销国内。
2017年开始,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大火,“此生必驾318,一路向西去拉萨”等视频开始流行,一时间带起了一股西部旅行的热潮,在这股热潮的带领下,喜欢摩托车的用户开始购入针对旅行定位的车型。
而在此之前,受到RX3、TRK502以及铃木GW250和雅马哈天剑王、飞致250等车主的影响,新车主迫切需要一款动力、颜值、配置等各方面都更均衡的ADV车型。2018年中,凯越500X横空出世,在满足了这些摩旅“老司机”的需求之后,一度在未来的几年里成为了市面上最畅销的国产中量级旅行车之一。
在这股旅行热潮的吹拂下,各大厂商都推出了自家的旅行车款。几年之后,随着新生代用户的加入,巡航等车型逐渐大火之后,国内的ADV热度开始减弱,但还有部分厂家依然在坚持新车型的开发,到2023年,除了一些大品牌厂家依然在推出ADV车款外,一些小的品牌已经逐渐放弃ADV车款的推出。本期,小编就来盘点下2023年在国内发布、亮相的旅行车款,并就目前国内的旅行车市场来简单分析下未来的走向。
这里需要特别注明一下的是, ADV是英文Adventure的缩写,他的中文意思是冒险/冒险活动,这类车型在配置上至少应满足辐条轮圈、长行程减震、高离地间隙等基本需求,以满足硬核的冒险和穿越功能属性。而动力上,考虑到多用途和高原地理情况,中大排量更为适合,从这个定义来看,凯越500X无疑是ADV车型的代表之一。
在民间约定而成的观念里(在相关机构里,摩托车只划分为三大品类:跨骑、踏板、弯梁),ADV车型也可以看作是旅行车体系下的一种细分品类,而除了ADV车型之外,公路旅跑和后来衍生而出的ADV踏板,也可以看作是旅行车的一个细分品类,但ADV踏板因其CVT传动方式,被划分为踏板品类。所以常说的旅行车的细分品类只有“ADV”和“旅跑”,因此,本期盘点,不包含ADV踏板。
一、成熟平台再升级
在这方面,赛科龙和无极两个品牌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2022年年初时,赛科龙将旗下的400排量级ADV车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升级,焕然一新的外观使得它的受众人群面变得更广,无极紧随其后,在年底的米兰车展上首次亮相了500DS的升级车款DS525X。
无极DS525X
继去年11月的米兰车展后,无极DS525X也在今年4月份正式发布上市,首发37766元的售价相比与前代产品DS525有了更高的性价比,但在8月底进行了官方降价6000元的操作,31766元的价格则让它具备更高的性价比,一跃成为了目前市面上炙手可热的500排量级ADV车型。
配置上,有液晶仪表、KYB减震、真空辐条轮圈、TCS和双通道ABS、滑动离合等,动力上搭载了自研的KEL525cc发动机,最大功率跟扭矩分别为41kW/9000rpm,50.5N·m/7500rpm。
春风800MT
春风800MT作为国产第一款大排量ADV车型,上市这段时间收获了不错的市场成绩。在今年5月的北京摩展上它也迎来了全面升级,除了升级全功能的TCS外,也增加了RDS雷达包括盲区监测、变道辅助和向后碰撞预警等功能,成为了国产拉力车中电控最丰富的车型。同时,它也进行了“加量不加价”的定价策略,将老款产品的多款配置合并为一款配置,价格也维持在58680元,成为了今年年度里最亮眼的一款量产车型。
配置上,有边撑熄火、全功能TCS、ABS、米其林轮胎等,智能系统上搭载了春风犀灵系统,基于8英寸车规级高清大屏以及RDS雷达探测系统,可实现定制导航、无线CarPlay、盲区监测、变道辅助、后碰撞预警等交互功能。动力上,搭载一台 799cc直列双缸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70Kw/9000rpm,最大扭矩77N·m/7500rpm,采用CF-SC滑动式离合系统。
赛科龙RX600
9月的重庆摩博会上,赛科龙亮相了一款全新的中量级ADV车型——RX600,与之前亮相的RX560不同,这款车型在外观配置上几乎和RX401一模一样,可以看作是RX401的Pro版,但在动力层面,换装了全新研发的ND560发动机,实际排量550mL,动力上更加强调低扭性能,堪称国产500排量级的“扭力大师”。目前已开始接受预订,预计明年会正式上市。
赛科龙RG600
RG600也于9月的摩博会上亮相,与RX600并为赛科龙旗下的旅行双子星,外观风格上更加偏向于公路摩旅,是旗下RG系列的第二款车型。
二、个性化新车首亮相
QJMOTOR骁650
年初,国内的首款中量级V缸拉力车QJMOTOR骁650正式发布,46999元起的售价让它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作为国产产品线最丰富的品牌,QJMOTOR每年都有新品发布,并且在价格上也极具竞争力,骁650不仅是国产首款V缸拉力车,也是国产V缸拉力车的开创者。
配置上有自动大灯、原厂行车记录仪、20升大油箱、前双碟盘Brembo卡钳、博世双通道ABS、胎压监测、手动可调风挡等。动力上搭载了一台实际排量为645cc的90° V型双缸发动机,最大功率56Kw,最大扭矩65N·m。
高金Storr 500铁甲蛹
9月的摩博会上,高金Storr 500首次在国内亮相,与传统的拉力车风格不同,铁甲蛹的外形设计更显欧系,也更显别样的冒险风格,据悉,该车将会于明年正式上市,为国内用户带来极具个性化的拉力品类。
从展车来看,该车可能搭载的配置有竖置的TFT仪表、双通道ABS、真空辐条轮圈、KYB减震等,而动力上则会搭载自家那台成熟的500平台,至于动力会不会有所提升,还是得等到正式发布后揭晓。
三、公升级ADV蓄势待发
无极DS900X
无极DS900X第一次亮相于2022年11月的米兰车展,今年5月北京摩展上是它的第一次国内首秀,从9月的摩博会上的展示样车来看,最快可能于2024年正式与国内消费者见面。
作为一辆准公升级的冒险车型,它的车型定位偏向于硬派ADV,前21后19寸的轮圈组合配合长行程的减震以及高位排气,无疑会成为国产最大排量的硬核拉力车型。
高金GK1000ADV
高金1000ADV首次亮相于去年米兰车展,今年9月的摩博会也是它的首次国内亮相,作为国产最大排量的ADV车型,它搭载了一台V型双缸发动机,并且配备了前19后17寸的真空辐条轮圈,是一辆不折不扣的多功能ADV车型。据悉,该车最快于2024年正式发布,作为国产第二款V缸拉力车型,还是值得期待。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大排量硬核拉力——凯越800X和铃木800DE。
凯越800X
提起国产拉力车就不得不提凯越,几年前,国内的拉力车风开始流行时就是它一手带起来的,如今,它再次开启国产大排量拉力的内卷流,5月份的北京摩展上,它正式公布售价45800元起的价格让它成为了目前国内市场上当之无愧的“价格屠夫”。
配置层面,有竖置TFT仪表、方向阻尼器、胎压监测TCS、ABS、滑动离合器等,穿越版有长行程的KYB减震和电子快排。动力上搭载了一台实际实际排量为799cc的双缸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71KW,最大扭矩80N·m。
铃木V-Strom 800 DE
9月,铃木正式在国内发布了V-Strom 800 DE,售价119800元。
外观上,保持了V-Strom的家族式设计,前脸的鸟嘴造型、利落的车身线条,颇有一种随时可以征服山野的感觉。动力部分,搭载了一台实际排量为776cc的并列双缸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60kW/8500rpm,最大扭矩76N·m/6800rpm。配置上有5寸TFT仪表、电子油门、可关闭的双通道ABS、TCS、电子双向快排等。
四、未来可能出现的走向
从今年的总体情况来看,国内的ADV市场正在遇冷。不管是厂家推出新车的频率还是市场反响,对于中大排量的旅行车市场来说,都是一个逐渐下滑的态势。这其中与市场饱和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受经济大环境等影响,消费者对于价格较高的中大排量摩托车产品的消费越来越趋于理智,在种种内外环境的加持下,整个摩托车市场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当消费者手里没钱或者有钱不愿意轻易消费的时候,对于产品来说,就是一个“噩梦”,已经开发的产品收不回研发成本,正在开发的产品前期投入无法收回,继续投入也可能会“打水漂”,那么这个时候厂家就会陷入“两难”的局面,实力强劲的厂家可能会顶着压力继续将产品上市,实力弱的厂家可能会让产品“胎死腹中”。
就如十几年前的国产手机市场一样,在智能机刚开始流行的时代,各种山寨品牌横行,但经过一轮大洗牌之后,国内的手机品牌只剩下几大实力强劲的老牌品牌,山寨品牌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专注于海外市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非洲等)。同理,小编认为当下的摩托车市场环境就和十几年前的手机市场环境一般,正在经历一场 “大洗牌”,特别是今年整体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价格战的持续发酵就是一个“导火线”。
未来,国内的ADV市场可能会陷入短暂的“停滞”阶段,除了几大实力雄厚的老牌厂商外,新锐品牌会停止中大排量产品的研发,公升级排量产品则更不用说。但国产大厂可能会继续推出自家的中大排量ADV产品,一方面在高端市场继续“角逐”,一方面塑立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向着进口品牌靠拢,逐渐走向国际化。
五、结语
今年的摩托车市场环境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价格战的打响降低了消费者的入手门槛。但对于企业来说,却是困难的,失去了一定的利润空间,让企业的经营利润降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对于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另一程度上也可能导致配套体系的“瓦解”。
在市场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这种降价刺激消费的方式是可取的,同时,让出一部分产品的利润也是合理的,但还是希望将“价格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不是让它 “全面扩散”,造成崩盘的情况。当然,也希望厂家都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在产品品质的提升和新品的研发当中,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