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汆、氽、籴”这3个字怎么读?又是啥意思?拆开之后豁然开朗

正文↓


中国的汉字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不乏一些外形相似但含义迥异的形近字。这些字可能家喻户晓,我们常常能见到它们,但对于它们的正确发音和确切含义,很多人却知之甚少,使这些字成了所谓的生僻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三个有趣的汉字:“汆”、“氽”、“籴”,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汆”字。这个字由汉字“入”和“水”组合而成,发音为“cuān”。其含义是指将生食快速在沸水中烫一下的烹饪手法,广东人常称这个烹饪动作为“出水”或“飞水”,而在其他地方这一动作被称为“焯水”。而对于水的温度也有一定要求,通常指的是约8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避免过高温度将食物煮熟,损失其食用时的口感。在北方,甚至有一种烧水用具名为“汆子”,其中空可以生火,用于悬挂水壶进行加热。
再谈到“氽”字,这个字由“人”和“水”组成,读音为“tǔn”。它字面上的意思是人在水上漂浮,实际上代表的是用油将食物炸煮。由于在液态中,食物通常因为密度大而沉入油底,所以这里所谓的“水”实际上代指油。在烹饪语境中,“氽”字的使用一般与油炸食品相关,比如氽油条、氽虾片以及氽花生等。然而,在温州瓯江地区,“氽”字有时又被当地人用来表示游泳活动。
最后我们要讨论的是“籴”字,它的发音为“dí”,在广东人的传统用语中,“籴米”指的是购买米或粮食。该字由“入”和“米”两个部分构成,象征着将粮食带入家中的行动。尽管一般情况下它指购买粮食,但这个概念也可扩展到购买其他物品的情形中,其中“籴”具有买入的含义。另一方面,在江西地区,“籴”字往往是指“吃”的动作,“籴米”在那里是指吃饭,而不是购买米粮。
这些形近字虽然外貌相仿,但每个字背后承载的意义却大相径庭。这不仅增加了学习汉字的趣味性,也反映了汉字这一文字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们不仅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也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和生活哲学的重要载体。
读者们也许还有其他有趣的形近字或生僻字的经验,不妨在此分享交流,以增加对汉字的认识和了解。在掌握这些看似难以辨识的形近字的同时,我们也得以窥见汉字之美的一个侧面,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