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蛋白过敏是一种食物过敏,为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常见引起过敏的蛋白质为β-乳球蛋白和α-酪蛋白,而母乳里面主要含有β-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所以人工喂养患儿更容易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牛奶蛋白过敏多见于婴幼儿,我国0~3岁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患病率约0.83%~3.50%[1]。
宝宝肠道屏障发育不成熟,过敏原(大分子蛋白质)容易通过肠道进入血液,而宝宝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容易把大分子蛋白质当成异种蛋白,做出过度反应,引起宝宝发生过敏反应。
遗传因素也是过敏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父母双方均有过敏表现者,宝宝过敏的可能性为50%~70%。
此外,环境、喂养方式选择牛奶喂养等都容易使宝宝发生过敏。
IgE介导,也就是速发性过敏反应,类似于青霉素过敏反应,摄入过敏性食物后多于2小时内出现症状,以皮肤受累为主,可表现为皮肤风团、口唇或头皮肿胀等,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甚或过敏性休克。
非IgE或细胞介导,表现为慢性发作,临床表现多以胃肠道受累为主,很少累及到呼吸道,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便血等消化道症状。
IgE和非IgE混合介导,临床表现为延迟或慢性发作,可表现为皮肤症状和/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经过临床观察,很多婴幼儿牛奶过敏以特异性皮炎或胃肠道表现为特征,应属非IgE或IgE和非IgE混合介导;仅少数婴儿会在进食牛奶后数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IgE介导的急性速发反应。
牛奶蛋白过敏与乳糖不耐受都常表现为儿童喝奶后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对于2种疾病的鉴别需注意牛奶摄入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此外具有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家族史的儿童为牛奶蛋白过敏的高风险儿童。
(1)目前,临床较为普及的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总IgE、牛奶特异性IgE检测只能对速发反应的诊断有所帮助,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3]。
(2)对于无速发过敏反应史的婴幼儿,确诊牛奶过敏的临床方法是在阳性回避试验的基础上(回避约2~4周),进行口服激发试验。口服激发试验尽量在医院进行,尤其有速发过敏反应病史的患儿。
(1)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应回避牛奶等致敏原(包括禽、蛋、鱼类、甲壳类水生动物、花生、大豆、坚果类、小麦)至少2周,期间妈妈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如果回避饮食期间妈妈过于焦虑,或宝宝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也可以暂时结束母乳喂养,换为特殊配方奶粉喂养。
(2)严重过敏的宝宝或人工喂养不到2岁的宝宝应完全采用回避牛奶法,并以低过敏原(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氨基酸奶粉)的特殊医学配方奶粉替代(仅10%的患儿不耐受深度水解奶粉),一般至少6个月或至宝宝9~12月龄(速发型过敏反应应回避至少12~18个月);[4];用奶粉喂养超过2岁的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可进行无牛奶蛋白饮食。
宝宝牛奶蛋白过敏不宜换喂豆奶和羊奶,宝宝超过6个月时应该及时添加辅食,可以及早诱导过敏耐受,添加的辅食种类和数量要少,性状要细,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特别注意先添加米粉、青菜,逐渐添加肉泥。先以单一食物引入,适应3~5天后再添加第二种食物,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添加辅食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添加原则。先添加辅食再逐渐转奶。
(1)转奶时宝宝要健康,发热、感冒期间不建议转奶,尤其胃肠道不适时;
(3)转奶要按照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奶粉—适度水解奶粉—普通奶粉的顺序转奶,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尤其中重度过敏宝宝转奶要慢;尽量同品牌奶粉相互转换;下面两种转奶方法,第一种适合轻度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第二种适合中重度牛奶蛋白过敏患儿。
|
凌晨5-6点 |
起床后8-9点 |
中午11-12点 |
下午2-3点 |
晚上5-6点 |
睡前8-9点 |
第1-3天 |
旧 |
旧 |
150ml 旧+30ml 新(可以 从5-10ml 开始) |
旧 |
旧 |
旧 |
第4-6天 |
旧 |
旧 |
120ml 旧+60ml 新 |
旧 |
旧 |
旧 |
第7-9天 |
旧 |
旧 |
90ml旧+90ml新 |
旧 |
旧 |
旧 |
第10-12天 |
旧 |
旧 |
180ml新 |
旧 |
旧 |
旧 |
第13-15天 |
旧 |
旧 |
新 |
新 |
旧 |
旧 |
第16-18天 |
旧 |
新 |
新 |
新 |
旧 |
旧 |
第19-21天 |
旧 |
新 |
新 |
新 |
新 |
旧 |
第22-24天 |
新 |
新 |
新 |
新 |
新 |
新 |
约55%牛奶过敏婴儿1岁内可耐受牛奶;>75%于3岁内,>90%于6岁内可耐受牛奶,因此宝爸宝妈不用过于焦虑。
降低远期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
[1] Venter C,Arshad SH.Epidemiology of food allergy[J].Pediatr Clin North Am,2011,58(2):327-349, ix.DOI:10.1016/j.pcl.2011.02.011. [2] 周薇,赵京,车会莲,等.中国儿童食物过敏诊疗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8):572-583. DOI:10.3760/cma.j.cn101070-20220313-00257. [3] Mousan G, Kamat D.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J].Clin Pediatr (Phila),2016,55(11):1054-1063.DOI:10.1177/0009922816664512. [4] Vandenplas Y, Al-Hussaini B, Al-Mannaei K,et al.Prevention of allergic sensit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 in early life:the Middle-East Step-Down consensus[J].Nutrients,2019,11(7):1444.DOI:10.3390/nu11071444. [5] 陈同辛,洪莉,王华,等.中国婴儿轻中度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和营养干预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4):241-250. DOI:10.3760/cma.j.cn101070-20220106-00016.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