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坏疽医案

(双足跟溃烂三十天)

诊断现场

患者陈某,女,67岁,于2017年7月10日初诊。

患者有消渴病病史15年,2月前因行走时不慎刮伤致双足跟部皮肤破溃,溃疡面积约30mmX30mm,可见渗液流脓,局部疼痛,夜间加重,甚则疼痛难忍,影响睡眠,肢体麻木,视物稍模糊,食纳一般,大便2~3天一解,质硬难解,小便一般,色淡,夜尿1~2次。
外院给予控制血糖,局部外敷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足跟部皮肤破溃症状未见缓解反愈加严重,且夜间患处及足关节疼痛明显,难以入眠,后求诊于某中医治疗,给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药物治疗,并配合患处“生肌膏”外敷,每日1次,破溃处仍不能愈合。

症见:倦息乏力,轻微口干,偶见泡沫尿,双足跟部出现皮肤破溃,可见渗液流脓,脓液清稀,局部疼痛,夜间为甚,肢体麻木,视物模糊,畏寒,纳一般,眠差,大便2~3天一解,质硬难解。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促。

辨证论治
[学生甲]本例患者患有消渴病合并足部溃疡,当属中医“筋[教授]对于中医“消渴病”合并“脱疽”“筋疽”等病,是消渴病病程日久,五脏气血阴阳俱损,经脉肌肤失养,日久化热,灼伤肌肤和(或)感受外邪或外伤致气血瘀滞、痰浊阻滞、热毒积聚、肉腐骨枯,历来各医家对本病的辨证分型尚未统一,但对本病基本病机却有着高度的共识。

糖尿病足治疗病案

正虚不外乎阴阳气血亏损,邪实不外乎寒、湿、热、毒、瘀、痰。众医家亦多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辨证论治。该病初期之时溃疡未形成,通常为瘀血阻于经脉,治当活血化瘀;当溃疡已成,局部出现灼热、渗液渗脓,多属湿热毒盛,此时治多给予清热解毒,活血利湿之法。之前中医师亦是采取此法辨证治之,但效果欠佳,皆因患者皮肤破溃已久,且消渴病日久,久病必虚,病程迁延,正邪相争,正气衰败不足以抗邪,单使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法未能托毒外出,故收效甚微。
现患者倦息乏力,口干,皮肤破溃迁延不愈,脓液清稀,关节疼痛,舌淡、苔薄白,脉沉,均为阳虚不足以抗邪之象,此邪应为寒邪。
此借王洪绪治疗“阴疽”之寒邪凝聚肌腠形成有形之邪为患,只能消散,不能补托之义,其病机为“阴痰阻隔气血,郁滞经络”,中药当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法,治以“阳和汤”:

炮姜10g,肉桂6g,甘草片6g,麻黄6g,熟地黄20g,鹿角霜10g,火麻仁30g,白芥子10g。
5剂,水煎服。并继续配合生肌活血药物每日外用。
服药后,患者诉倦息,夜间患处及足关节疼痛等症状减轻,患处脓液减少渗出,仍有大便干结。
予中药守原方基础上加大黄、肉苁蓉以治之:
炮姜 10g,肉桂6g,甘草片6g,麻黄6g,熟地黄20g,鹿角霜10g,火麻仁 30g,白芥子 10g,酒苁蓉10g,大黄 5g。
经上方30剂后,患者左足跟破溃处愈合,右足跟破溃处较前明显减小,创口干洁无渗液,患者患处及关节疼痛症状有所减轻,大便仍干燥。
原方再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上方10剂,诸症皆除,足部破溃处愈合。
来源  李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