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1
十一月十八夜
夜起久成癖,晦明观吐吞(1)。苦寒知月味,衔恨敛霜魂(2)。衾影曾何愧,荆凡定孰存(3)。恶声闻最熟,不必蹴刘琨(4)。
【笺注】
此诗所写为民国五年(1916)十一月十八日(12月12日)的情怀,据《郑孝胥日记》,诗作于次日。
此诗描写自己夜起观晦明变化时的心态,既有月下敛恨,又有回思自己独立独行的无愧、国家存亡的无定,还有如祖狄闻鸡起舞的有所作为的振作。
(1)“夜起”二句:半夜起来久已成为了癖好,观看着黑夜与白天的消长变化。
“夜起”句,郑孝胥有夜起习惯,参见0232《夜起》一诗。
“晦明”,指从夜到天明。《楚辞·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吐吞”,吞吐。此指夜与昼之相互消长变化。
首联描写自己夜起观夜色变化,久已成癖。
(2)“苦寒”二句:为严寒所苦,才知道月光的风采情趣,月光下收敛了怀中的恨意!
“苦寒”,为严寒所苦。晋陆机《苦寒行》:“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
“月味”,月亮的风采与情趣。味,风采,情趣。清吴雯《观柳明庵演金雀杂剧戏赠》:“领尽人间花月味,风流重见柳屯田。”
“霜魄”,指月亮。清曹寅《八月三日热甚泛舟至池口柳下》诗:“如何説凉意,霜魄在西偏。”
颔联描写夜起观月恨敛的心绪。
(3)“衾影”二句:独立独行,何曾有什么愧疚?荆国与凡国,一定是谁存谁亡吗?
“衾影”句,谓独自一人。语本北齐刘昼《新论·慎独》:“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
“荆凡”,西周时代的荆国 (楚国)和凡国。荆国初建于今湖北省西部荆山一带;凡国故址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庄子·田子方》:“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凡,国名,在汲郡共县。”后以“荆凡”比喻存亡无定。
颈联表达自己独立独行,于心无愧,认为国之存亡,还无定数。
(4)“恶声”二句:半夜鸡叫的声音,听得最熟了,不必脚踢刘琨醒来了!
“恶声”二句,语出《晋书·祖逖传》:“(祖狄)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恶声,恶劣的声音,指半夜不按时而早鸣的鸡声。
尾联写自己夜起,常听荒鸡恶声,不必如刘琨被祖狄蹴醒了。实为写自己要有所作为的振奋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