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2-10-08 07:06·青蛙国画

【画名】风雨牧归图

【画材】绢本

【色彩】水墨间浅设色

【形式】立轴

【尺寸】纵120.7厘米,横102.8厘米

【创作年代】1174年(南宋孝宗淳熙元年),李迪74岁

【现收藏地】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家】李迪(约1100—约1197年),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历徽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五朝画院。尤擅花鸟,间作山水小景。山水师法李唐。其画构思精妙,功力深湛,雄伟处动人心魄。所作一对《红白芙蓉图》,被公认为南宋院体花鸟画中最高水平之作。[8]

存世画作有:《风雨归牧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雪树寒禽图》(上海博物馆藏);《枫鹰雉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红白芙蓉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猎犬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10]

【画面概要】描绘的是夏季江南的郊外河边,风来欲雨,两个牧童骑牛归家的情景。采用截景式构图,以河水、溪岸、柳树为主,芦苇、乱草、小树、水牛、牧童等为辅。画中,天色昏蒙,水气迷离;大风已起,骤雨将至;芦苇倒伏,草树倾斜;柳树挺立,柳叶翻飞;两童牧牛,疾行归家。[9]

整幅画面构图简洁、笔墨精细,通过水天之迷濛、乱草之倾倒、柳叶之翻飞、牧童之斗笠,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致表现得淋漓尽致,再结合以“牧归”这个经典题材,点缀以牧童欲拾斗笠的有趣画面,透露出隽永的田园诗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旨在歌颂宋孝宗治理下的国家政治清明、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6]

李迪《风雨牧归图》

【画面细节】

全图分为两段景观:远中景水天河岸芦草,近景柳树水牛牧童。

远中景。河边芦草丛生,被风吹得向右倒伏。左端凸出的河岸上,长满乱草和一棵小树,被风刮得向右倾斜。河面上水气迷濛,与昏蒙蒙的天色融为一体,骤雨将至。[8]

近景。河岸右端,长着两株高大柳树。远树主干略微左倾,近树主干略微右倾,粗砺的主干布满树瘤及枝干被截断后自我愈合的口子,显得盘结曲转,两树柳叶繁茂如盖,均向左上方天空挺立,占据了近二分之一的画面。狂风大作,从左而来,刮得枝叶向右猛烈摆动,感觉整棵大树都被摇晃起来。[12]

旁边小路上,两个牧童各骑一头水牛匆忙向左归家。右侧水牛膘肥体壮,四蹄强健有力,头上长着一对月牙般的锋利牛角,一根缰绳穿过鼻孔垂放于颈部,全身毛发以灰白色为主,腹部则是黑灰色,牛尾在空中摆动。一个牧童向右跪在牛的背臀部,身披蓑衣,双手支撑,低头看向后方地上被风吹落的斗笠,犹豫着要不要马上跳下去捡回来。[2]

斗笠吹落在地

左侧水牛体型更大,它似乎听到了什么,蓦地停蹄回首看向右牛,牛眼对视,似乎在催促右牛抓紧赶上。左牛背上骑坐着一个牧童,光着脚丫,披着蓑衣,趴低身体,右手扶住头上的斗笠,防止让大风刮飞,左手倒握着一根鞭子,或许心中在想:“风越来越大了,一定要在大雨下来前赶回家。”[6]

前牛回首看后牛

【技法·风格】

1、小景山水

采用截景式构图的小景山水,即以描绘汀渚坡岸、花鸟畜兽等局部景观或单一物象为主,尺幅较小,表现出平远清旷、潇洒淡泊的文人意趣。[4]

2、主体工笔,环境写意

笔墨精细,有工有写。尤其牛身上的细毛能一丝丝勾出,密而不乱。前牛回首转头回望,眼距稍宽显得憨厚,眼小且眼周围肌肉宽厚圆实,外眼角连线平直显得温顺,鼻部较大十分可爱,嘴微微张着,似在呼唤;后牛头向前伸,眼珠微前,似在回应同伴,让人感到归牧的温馨与宁静。两牛的八个蹄子均胖瘦、尖圆各异,无一雷同。[1]

画中柳树,用李唐“点叶法”。以中锋为主,叶细如针,干湿浓淡自然晕化,繁而不乱,密而不堵,透出一股空灵之气。柳叶之间,散见诸多枝条,纵横曲直,穿插复叠,甚得笔韵。小树芦草,笔法轻捷俊逸,疏密长短,随机画出,无刻意经营的痕迹。

【递藏·钤印·题跋】

《风雨归牧图》有李迪的款识“甲午岁,李迪画”,即1174年。

有鉴藏印17枚,题跋落款2处。

1、最早收藏者为宋孝宗赵昚[shèn],钤有“御前之印”玺印。

2、1233年7月,宋理宗赵昀题跋:“冒雨衔风两牧儿,笠蓑低绾绿杨枝,深宫玉食何从得,稼穑艰难岂不知。”4个月后,独掌相权24年的史弥远病死,28岁的宋理宗亲政。1234年春,宋蒙联军攻破蔡州,金哀宗自缢,金国灭亡。

3、明洪武朝,被某位权臣收藏,后收入明内府。钤有“司印”(半印),完整印文为“典礼纪察司印”,三排六字,九曲篆文,为明洪武中晚期籍没权臣书画时所用官印,因其骑缝钤在书画与内府编有字号的登记文簿之上,钤印和编号共同作为查抄的证明,在内府文簿佚失情况下,仅以半印留存于世,因此,“司印”既是籍没权臣书画的查抄印,也是明洪武中晚期大批书画进入明内府重要的清点凭证。[8]

4、朱元璋后来把此画赏赐给了第三子——镇守太原的晋王朱㭎,钤有“晋国奎章”、“晋府书画之印”、“道济图书”、“清和珍玩”、“乾坤清气”、“敬德堂图书印”6枚印章。

5、清初,收入清内府。

6、乾隆帝弘历钤有“三希堂鉴藏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4枚印。

7、嘉庆帝颙琰钤有“嘉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两枚印。

8、宣统帝溥仪钤有“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宣统御览之宝”3枚印。

【参考文献】

[1]代雯雯(东南大学);南宋李迪花鸟画技法与风格研究——兼谈自我创作;硕士论文;2019年5月。

[2]李奕(武汉理工大学);李迪艺术研究;硕士论文;2019年9月。

[3]林子琪(中国美术学院);南宋李迪花鸟画研究;硕士论文;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