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盖碗是茶桌的主角。

同样都是桌子,书桌、写字桌、办公桌、茶桌等,乍一看分不出明显区别。

然,当你往书桌上摆上几本书。

一本《小山词》,一本《宋词注释》,桌案再养一小盆菖蒲。

整个空间内,立马能流露出文雅趣味。

茶桌上亦然。

空无一物的茶桌,毫无点睛亮点。

但铺上茶席,摆上茶具后,立马便有不同。

好似看一部戏,迎来主角进场后,好戏才能正式开锣。

泡茶喝,盖碗作为经典主泡器物,关于盖碗本身的故事有不少。

今天这篇,且来汇整5点,闲话关于盖碗的二三事。

《2》

一、白瓷盖碗用久后会不会泛黄?

质量好的并不会。

哪怕过了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久时间,瓷质表面的釉面依旧光润如初。

没有任何发黄、暗沉感。

评定瓷质盖碗的质量,得综合“胎釉型画彩”进行判断。

单论材料,泥料要好,釉料要细腻。

经过均匀上釉后,再历经高温入窑烧制。

白瓷盖碗表面的透明质釉,好似一层保护壳,能让整只盖碗经久不变色。

并且,日常洗茶具时也省心。

哪怕前天夜里泡过汤色偏深的足火肉桂、熟普等茶叶,放到第二天后再洗,轻轻擦拭干净后,也不会出现任何茶渍污痕渗透的情况。

要是自己买入手的盖碗,用上一段时间,超过半年一年,碗底就轻微泛黄发黄,哪怕洗净也恢复不到当初的白净度。

背后很显然,这样的茶具从泥料到烧制效果,都不靠谱。

《3》

二、盖碗为什么是买薄的好?

盖碗买薄不买厚,是很多资深玩家的心得总结。

因为薄盖碗的整体手感更轻便、轻巧。

拿在手上,利于任意灵活施展手上的冲泡动作。

且,碗身轻薄的盖碗,散热快。

往里注入沸水后,热量能及时发散。

当你伸手握在碗沿,拿起碗,倒出茶汤时才不用担心烫手。

反观太过笨重的盖碗,实际泡茶时会重手。

碗壁厚的盖碗,本身就重。

往里投入茶,再加入水之后,更重。

拿起盖碗倾倒茶汤时,较为考验手腕的承重力。

稍不留神没拿稳,轻则烫手,重则打翻盖碗。

《4》

三、盖碗的价格为什么从几十、上百、几百、上千不等?

因为制作成本不同。

盖碗的泥料,有白泥、高白泥、中白泥、羊脂玉泥、玉泥等区别,虽然都是泥,但成批买入手的成本价有别。

釉料方面,不同釉水之间,也有差别。

同时,在上釉手法上面,也有讲究。

要均匀上釉,厚薄适宜,不留遗漏。

万一某处缺了一块,出现缩釉,属于瑕疵,卖不上正价。

在器型制作上,手工拉坯与机器注浆倒模制品,差别很大。

手工拉坯出来的器物,每一个都是纯粹手作,整体会更显轻盈有质感。

然,人工手动拉坯、修坯、利坯。

耗时耗力,生产效率不如机器,所以成本价更高。

在画工上,也有讲究。

盖碗泡茶太多次泛黄了怎么办?围绕盖碗的5个问题,一次性说清楚

通常,加入手工原创绘画图案的盖碗,高于机器贴花图案的价格。

同样是手绘,不同画师工艺水准,不同画幅大小,不同题材难度,也有差别。

举个例子,在瓷器在作画,画人物的画师永远是工价最高的那批。

比简单画几笔随笔、小写意、缠枝纹饰等工价更高。

最后,在入窑烧制时。

烧高温瓷的成本,高于低温瓷。

烧柴窑的成本,高于气窑电窑。

将多个环节与步骤相加,最终成品的定价高低差别,也就不难理解。

《5》

四、三才盖碗与二才盖碗差在了哪?

三才盖碗,包括天地人。

包括盖子、碗身、底托,三个组件,完整配套。

至于二才盖碗,则是简化版。

省略了底托,只保留最基础的碗身与盖子。

对泡茶而言,三才与二才之间,差别不大。

只要选对趁手盖碗,不论有没有底托,都不影响注水、合盖、出汤、沥干等系列冲泡动作施展。

某种程度上,随着茶盘的普及,二才盖碗在当今茶具圈子更为流行。

毕竟,有了茶盘负责托底与承载,盖碗本身的底托就显得累赘。

倒不如只留盖与碗,摆在茶盘上,更显清爽简约。

《6》

五、泡茶之前,盖碗、公道杯等茶具该怎样摆位?

如果茶盘空间不大,摆位时要合理利用空间。

通常,盖碗与公道杯之间,一左一右摆放。

当你坐在泡茶位后,面向茶盘。

公道杯摆在左手位,盖碗摆在右手位。

两者之间,不要距离太远。

不然,当你正准备倒出茶汤时,却发现公道杯还在遥远那方。

在紧急快速出汤的关头,还得另外分心,将公道杯移近以便承接茶汤。

一来二去,出汤良机肯定会被耽搁。

另一边,两者凑太近也非好事,因为它们会“打架”。

当你揭开盖刹那,叮的一声,盖子碰到了玻璃公道杯,敲击出声。

在泡茶待客时,发出这样的嘈杂声响,本就不妥。

如果力度过猛,在器物碰撞时,还会造成损毁。

不是盖子cei裂,就是公道杯被磕伤,两败俱伤。

所以,将公道杯与盖碗呈现“左前右后”姿势摆位,更切实际。

《7》

年前见过一只新式盖碗,和平常款完全不同。

因为它专门增设了出水口。

碗沿一侧,专门做了鹰嘴造型。

拿起出汤时,这处引水口能将茶汤引导到一处。

通过鹰嘴那般的出水口后,利落流下。

看到鹰嘴盖碗的功能演示,估计很多新茶友会感兴趣。

“太好了,正担心买盖碗会烫手呢,用这种新款的试一试。”

停停停,千万别跟风。

盖碗泡茶如果担心烫手,应该买大小适中,使用趁手的宽碗沿盖碗。

宽碗沿,能隔热。

伸手握在碗沿,稳稳拿起盖碗,倒茶汤的过程更顺利。

当茶水顺着合盖缝隙,能一泻而下。

好似一条瀑布那般,快速倾倒。

如果强行加入鹰嘴出水口,反而会干扰茶汤流速。

茶水经过鹰嘴引水口时,缓流而下。

此时,拿着盖碗的手势稍一倾斜,茶水倾倒流速加大。

很有可能导致,滚烫热茶跃过鹰嘴口,逆流往下,烫到泡茶人的手。

所以,买盖碗这件事不该随便跟风。

鹰嘴口盖碗,远非主流产物。

为了泡好茶,选主流款盖碗,更基础实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