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司开发的抗病毒猪有望成为首批可食用的基因编辑动物 据Science官网2月23日消息,英国Genus plc公司生产出能够抵抗致命病毒的基因编辑猪,并已将概念验证转化为商业规模工作。该公司建立了一个规模化的基因编辑程序来修饰猪的CD163基因,使其能够抵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感染。该工作是将基因编辑牲畜推向广泛市场的开始。目前,该公司在美国(FDA)的审查流程中取得良好进展,并正在寻求中国监管批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RISPR期刊。 德国科研团队开发出深脑刺激图谱有助于改进神经疾病疗法 据中国科技网2月26日消息,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科研团队使用脑深部电刺激(DBS)绘制功能失调的脑环路图谱,有助于改进特定神经疾病的疗法。该团队基于261名接受过丘脑底核植入DBS电极手术的患者的数据,绘制出由534个深部脑刺激电极调节的脑环路图谱,揭示了DBS对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图雷特综合征和强迫症有关的调控机制和回路梯度。该研究提供了一个导各种脑部疾病的功能失调回路库,为描述人类功能障碍组提供了指导,有望推动发现治疗潜在靶点并改进疾病治疗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期刊。 韩国科研团队开发实时的人体情感识别技术 据中国科技网2月26日消息,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发出一项可实时准确识别人类情绪的突破性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多模态人类情感识别系统,其核心是个性化皮肤集成面部界面(PSiFI)系统,可通过双向摩擦应变和振动传感器,同时感应并集成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多角度拍摄技术整合面部肌肉运动和声带振动数据,实现收集、传输和处理不同类型的复杂情感信息。该系统具有自供电、方便、可拉伸和透明的特点,为便携式情感识别设备和下一代基于情感的数字平台服务开辟了可能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 国际病原体监测网络启动病原体基因组学催化赠款基金 据WHO官网2月23日消息,世卫组织宣布将为国际病原体监测网络(IPSN)提供400万美元设立催化赠款基金。该基金将在全球,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进行试点,提高病原体基因组监测的能力,助力各国和世界更快、更有效地应对疫情,防止疫情爆发。新基金将支持所有国家的可持续基 因组监测能力,有助于从追踪大流行病向检测新的公共卫生威胁转变,同时确保将基因组监测纳入医疗系统。 中国科研团队刷新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世界纪录 据中国能源报2月24日消息,中国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制的大面积(20.25平方厘米)全钙钛矿光伏组件稳态光电转化效率达24.5%,刷新了此类组件的世界纪录。钙钛矿大面积叠层组件由带隙不同的子电池堆叠而成,其光电转化效率难以提升的关键在于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生产工艺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甘氨酰胺盐,减缓钙钛矿的结晶速率,延长薄膜制备时间,并且能诱导薄膜自发修复底部缺陷,提升了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研发人员正在尝试制备面积更大、效率更高的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后续有望实现其产业化生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日本企业正在北海道地区构建日本最大的绿氢项目 据FuelCellChina 2月23日消息,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Eneos、出光兴产(日本第二大石油公司)与北海道电力公司(Hokuden)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在北海道的苫小牧港(Tomakomai)开发绿氢项目。该项目将利用北海道的海上风电场等可再生能源电力,每年生产1万吨以上绿氢,并通过管道输送至位于该地区的出光兴产炼油厂,生产绿色合成燃料。 美海军作战部长透露有人/无人混合舰队建设时间表 据国防科技要闻2月23日消息,美海军作战部长丽莎·弗兰凯蒂在“西部2024”会议期间表示,美海军已制定“跨三个五年期未来防务计划”(FYDPs)的路线图,将水面舰队过渡到由有人/无人舰艇组成的新型混合部队。2024-2028财年的重点是开展无人舰队原型设计、试验、训练和作战基础设施建设;下一个五年期未来防务计划将重点进行无人作战平台的采购;第三个五年期未来防务计划将实现无人作战平台的作战使用。目前,美海军已经部署无人水下潜航器和无人机,正大力发展新一代大型无人水面舰艇,以增强未来混合舰队中有人水面作战舰艇的作战能力。 英国启动国防无人机战略,拟在十年内投入45亿英镑打造统一国防无人系统 据情境科技2月24日消息,英国启动国防无人机战略,计划未来十年内投入至少45亿英镑,为其海陆空三军打造统一的无人系统。英国国防采购部长詹姆斯·卡特利奇(James Cartlidge)表示,快速开发和升级无人系统是获得战场优势的关键。无人系统将为作战人员配备关键的情报、侦察、监视、打击和后勤能力。根据战略,英国将启动无人平台的快速实验、测试和评估,将先进无人系统集成到英国陆军、海军和空军部队中,由英国战略司令部整合,同时与产业界保持全面合作,加强行业参与以提供快速制造和供应能力。 土耳其Baykar公司推出新型光电制导系统,并成功打击模拟海上移动目标 据MilitaryLeak网站2月25日消息,土耳其Baykar公司在Bayraktar Akinci无人机上测试了新型国产自研光电侦察、监视和瞄准机载系统Aselflir-500,成功击中了模拟海上移动目标。测试期间,该无人机基于Aselflir-500系统发射了MAM-T和MAM-L智能弹药,并成功完成弹药制导功能。Aselflir-500机载系统可用于无人机、直升机和飞机等固定翼、旋翼空中平台,旨在提升空战平台有效打击能力。 美国波音公司向美海军交付首架MQ-25“黄貂鱼”空中加油无人机 据TheDefensPost网站2月23日消息,美国波音公司向美海军交付首架MQ-25“黄貂鱼”(Stingray)空中加油无人机。MQ-25是一种具有空中加油、敌情监视侦察、电子进攻和火力打击能力的多用途型舰载无人机,旨在为F/A-18超级大黄蜂、E-2D鹰眼和F-35C闪电II等舰载机平台加油。波音公司表示,该无人机将进行机身完整性审查,并已获得低速生产许可。按照计划,美海军拟组建一支由73架MQ-25无人机机队,为扩大美海军航空联队的航程和能力提供支持。 美国防部正在与SpaceX公司签署“星盾”项目初始合同,为推进“星盾”星座部署应用提供支持 据SpaceDaily网站2月23日消息,美国防部正在与SpaceX公司签署“星盾”(StarShield)项目初始合同,为推进“星盾”星座部署应用提供支持。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星盾”将加强SpaceX公司与美国情报和军事实体部门的合作,并标志着SpaceX公司不断扩大国防投资组合。目前,美方尚未透露初始合同具体细节。据悉,SpaceX于2023年8月获得一份美军价值7000万美元合同,将利用“星盾”为美国防部数十个合作伙伴提供天基通信服务;于2023年9月获得1500万初始资金,将利用“星盾”为美国防部各部门的54个军事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美国商业太空领域寻求明确的国防市场计划 据SpaceNews网站2月26日消息,美国商业太空行业针对美国防部“商业化活动计划”和“增加对私营部门技术依赖计划”提出问题挑战,并寻求明确的国防市场规划。美商业太空主要提出的问题包括:一是商业化天基市场的可操作性;二是商业化太空的具体需求领域、任务、活动及技术;三是美国防部发布的商业太空技术路线图与采办计划间关系模糊;四是部分商业太空服务与国防部太空需求不匹配,亟需国防部扩展太空技术需求市场等。 韩国卫星导航增强系统通过国家认证并投入运营,将为提高航空安全和飞行效率提供支持 据法治北斗2月24日消息,韩国卫星导航增强系统(KASS)获得韩国国家当局的正式认证,并已投入使用。该项目由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设计实施,得到了包括欧盟委员会、欧盟空间计划局(EUSPA)、欧洲航天局(ESA)、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法国航天局(CNES)在内的多个国际和欧洲组织的支持。KASS严格遵循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制定的国际标准,初始将优先考虑飞机应用,并重点关注飞行阶段(包括着陆期间)至关重要的生命安全服务。此举旨在提高飞行安全和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航空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提出了绿色、长寿命的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据中国能源报2月23日消息,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项纳米光子储存技术,提出了一种绿色、长寿命的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光存储技术具有绿色节能、安全可靠、寿命长的独特优势,适合长期低成本存储海量数据,然而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商用光盘的最大容量仅在百GB量级。研究人员利用国际首创的双光束调控聚集诱导发光超分辨光存储技术,在信息写入和读出均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这项新技术可以让单张盘容量高达Pb级,相当于至少一万张蓝光光盘的容量。该技术不仅有助于我国在存储领域实现突破,未来也有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卫星通信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获得贝佐斯、英伟达等科技公司的6.75亿美元融资支持 据财联社2月26日消息,贝佐斯、英伟达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将投资类人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 ,以期为人工智能寻找新的应用。该公司将在一轮融资中筹集约6.75亿美元,交易前估值约为20亿美元。贝佐斯通过他的公司Explore Investments LLC承诺投资1亿美元。微软将投资9500万美元,英伟达和一个亚马逊附属的基金将各提供5000万美元。彭博社称,Figure AI此前已获得来自OpenAI和微软的支持。目前,该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研发一个叫作“Figure 01”的机器人,其外表和动作都与人类十分相似。该公司表示,希望“Figure 01”能够执行一些不适合人类从事的、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并将其技术应用于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3D打印电磁体技术,实现一步生产复杂电子设备的关键组件 据南极熊3D打印网2月26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使用3D打印一步生产出复杂的电磁线圈(由缠绕在磁芯上的线圈形成的电磁铁)。这种线圈是许多电子设备的基本组件,从透析机到呼吸机和洗衣机。它们通过载流导体产生磁场。传统上,制造电磁线圈需要经过复杂的加工工序和特殊的设备,但是这项研究表明,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更加简便地制造出这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