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晨曲:纪念聊城晚报春节后发了第二篇文章
元宵的灯火已然阑珊,年的喧嚣渐成往昔,懒觉已不再是每日的恩赐。随着家中老二吃完早餐,匆匆踏上去学校的路,我与妻子二人便重拾昔日之好,踏着晨曦,走向那京杭运河畔,散步于晨风之中。
今日的运河,不再冰封。偶有边角处,薄冰如纱,依稀可见水流的痕迹。河畔的柳树,嫩绿的芽尖已探出枝头,枝头的绿意仿佛在告诉世界,春天已至。河水清澈,倒映着碧空如洗,此刻,我终于悟得那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境和真谛。原来,春天不仅让万物复苏,更让这运河之水,蓝绿交织,如诗如画。
早餐过后,我们回家的路上,柳老弟在群里发来一张图片,初看之下,是一张报纸的模糊身影。我心头一喜,莫非老弟又有新作发表?刚想恭喜老弟,但点开一看,那模糊的字迹似乎与我的名字有些相似。原来是我的文章《冬日的腊梅》,又一次登上了聊城晚报的“一城湖 文韵”副刊。
近年来,我的眼睛越发地近视与老花,看手机上的小字如同雾中的行者。妻子接过手机,仔细辨认,确认那确实是我的文章。急忙在群里感谢老弟,这已是春节后的第二篇了,心中对柳老弟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每一次我的文章在聊城日报和聊城晚报发表,都是柳老弟第一时间告知我。
柳老弟在群里留言,说会帮我留存报纸,日后一并给我。我明白他的意思,这份报纸,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我与文学之间的桥梁,是我不忘初心的见证。
短时间内两篇文章的发表,除了柳老弟的推荐,更离不开那些默默付出的编辑们。肖老师作为责任编辑,她的严谨与认真,让我深感敬佩;辛老师的美术编辑,让文章更添风采;崔老师和颜老师的校对,更是字字珠玑,不容半点差错。聊城晚报的排版非常精美,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幅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
有人说,纸媒如今已有些落寞,但我却觉得,真正的纸媒,有着电子书无法替代的魅力。那油墨的馨香,那纸张的质感,都是阅读时的享受。电子书再先进,也无法复制那种书香的感觉。
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普通人,我们都不应忘记初心。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兜兜转转,最终又回到了文学的怀抱。因为我深知,文学不代表清贫与懦弱,它有着自己的力量与温度。在文学的世界里,没有明确的数字标准来评判优劣,它更多的是一种感悟与领悟。只要读完文章后,能够心有戚戚焉,那便足够了。
生活,应该是开心的、好好的、平平淡淡的。我始终认为,“做一个喜欢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淡定从容的过好这一生”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必追求那些虚无的荣华富贵,只需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与满足。就像今天的清晨,知道我的文章发表了,这份愉悦,就是难得的快乐和满足。
我与妻子沿着运河散步,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惬意。我们聊着家常,谈论着未来,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运河的水波荡漾,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而我们,只是这漫长历史中的匆匆过客,但在这匆匆之中,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