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点,这篇文章会比较长,大家可以当成一篇短篇小说来看。
本人现已步入中年,年轻的时候,因为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加班熬夜,夏天喝冰啤,晚上吃烧烤,造成过度肥胖,精神状态非常差,长期耳鸣,阳痿,轻度脂肪肝,肩颈僵硬酸痛等等一些症状,吃过无数西药和中药,也扎过针,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不仅没治好,反而愈发严重,没办法,“死马当活马医”,自学吧。
问题来了,从哪里开始?中医还是西医?
因为长期的科学教育,第一次自学,我选择了西医,开始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一直看,看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发现不太对,西医对很多疾病的解释非常模糊,非常笼统,说穿了,就是搞不清楚原因,而且治疗方式简单粗暴,我的个性是属于比较严谨那种,不管任何事情,我一定要刨根问底,找到根源,于是我果断放弃西医,开始转学中医。
最开始,我经常在网上看一些中医方面的文章,尤其是那些名老中医写的,看看别人都是怎么自学的,看到大家都在说,要看四大经典,好嘛,我开始抱着《黄帝内经》啃,因为我早年看过《道德经》《庄子》,对自然规律有一点点了解,原以为会很简单,但事实是,面对《黄帝内经》这个怪物,我懵逼了,啃了很久,啃不动,连最基本的阴阳,我都吃不透,我就在想,要是这样啃下去,何时是个头,于是,我放弃硬啃《黄帝内经》
接着,开始啃《伤寒论》,更懵逼了,因为《伤寒论》只说了症状,脉象,以及相应的处方,没有说背后的原理,怎么办呢?我开始在网上找名医的视频看,刘渡舟,胡希恕,倪海夏,赵绍琴,等等…,看了很久很久,我去,越看问题越多,突然发现,中医就是一个江湖,各家的说法都不一样,对药性的解读也不一样,而且各家也都是针锋相对。
胡希恕的观点是,《伤寒论》与内经,难经,都没关系,伤寒和内经,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伤寒论来自于伊尹的汤液经,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只是对疾病的归类,不是经络。
倪海夏的观点截然相反,他认为《伤寒论》与内经,难经,紧密相连,包括赵绍勤也持这样的观点。
都是很厉害的名医,我应该向谁学习?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辩证方法非常多,脏腑辩证,三焦辩证,气血营卫辩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还有比较少见的“十九病机”辩证。
到这个时候,加上以前学西医的时间,我已经自学五年有余,不仅没学会,问题反而越来越多,脑子越来越乱。
于是,我暂停一段时间,不再看那些视频,虽然没看了,但脑子里却挥之不去,只要一有空,我就在思考,到底该怎么去理解中医学,到底该学哪一家的思想。
那段时间,我妻子都说我走火入魔了,学什么不好,去学中医,那玩意儿就是玄学,迷信,根本治不好病,当然,我也没理她。
面对这些不同的思想理论,我开始去看中医的发展历史,《黄帝内经》是怎么来的,《伤寒论》是在什么背景下完成的,这些古籍,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哪些变迁,是怎么传入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又是怎么反影响到中国的。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一件事,中医与命理,星象,堪舆,风水,都是息息相关的,它们的源头都是来自于上古巫术,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很不顺,尤其是明治维新之后,完全抛弃了内难,产生了“方症对应”思想,然后反影响到中国,为什么呢?懂不起,日本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偶有名医大家,比如田代三喜,曲直濑玄朔,也淹没在历史中,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当下的日本汉医,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一点,就是我不太赞同倪海夏老师的地方。
但是,倪海夏老师说过一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他说:中医就是物理学,受他这句话的影响,我开始重新审视中医学,从物理学的角度去看中医,也是这个时候,我才想通了一些问题,一切物质皆是能量,聚成形,散成气,生命就是在不停的聚散,肉体就是一个容器,能量才是根本,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与天地同命,生命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级的东西在影响着我们,也是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的理解什么是阴阳,什么是五行。
接下来,我带着对中医历史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思维,重新看《黄帝内经》,《伤寒论》,以及《神农本草经》,有一些收获,但是不多,还不能开处方,我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建构中医的生理和病理模型,去理解《伤寒论》背后隐藏的原理,以及方根的意义,把症状归经,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看了唐容川的一些书,对我影响非常大,虽然,倪海夏老师的某些观点,我不是很赞同,但是,在我自学过程中,他对我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很多自学中医的人,都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实验对象,毕竟自学的人都没有医师资格证,不像在医院,有源源不断的病人去实践,况且,现在很多人根本不信中医,即便是自己的家人,随便什么病,哪怕只是一个小感冒,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去正规医院。
我也不例外,有了一些基础后,我不能拿家人来实验,于是,开始给自己看病,在网上买药,刚开始效果不大,有怀疑是药的原因,毕竟现在很多药都是人工种植的,又或者是剂量问题,后来,我慢慢调整,有了一些效果,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不管是人工种植,还是天然的,只要药性还在,就没问题,剂量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辩证,对药性的熟悉,以及对处方的配伍。
我给自己治病这个过程,花了将近一年时间,虽然现在还有些小毛病,但比以前好很多,阳痿解决了,耳鸣解决了,肩劲僵硬也解决了,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算是治好了七八成吧,我也能接受,毕竟,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孙悟空说过一句话,“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的修为才是师徒四人中最高的。
在给自己治好后,我试着给我妻子治疗,她有长期便秘,晚上随便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苏醒,睡眠质量不太好。在我给自己治疗的过程中,她也看到了一些效果,比如我之前的阳痿问题,她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接受我给她调理身体,调理了大概一两个月吧,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大便通了,一觉睡到天亮,中间不会醒,除非是打大雷。
到这个时候,我已经自学了八年,走过的弯路,踩过的坑,数不胜数。
接下来,我开始试着给比较亲密的亲朋好友看病,大部分都看好了,但有些还是没治好,比如我舅舅的糖尿病,已经三十多年了,一直在吃西药,打胰岛素,我试过很多处方,但就是没起色,中医就是这样,有些东西,可能就是缘分吧,也是个人的命运,真正了解中医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迷信”,我也不例外。
所以,我的观点是,自学中医的人,最好是自己本人就是长期老病号,长期吃药,或者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被西医折磨过,又被中医院的无数庸医误诊过,包括那些名老中医,不得已,只能抱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靠自己去解决,这样的人,有信心,有毅力,有信仰,才会不断去探索中医这门人体科学。
通过我自己的自学经历,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在接触中医经典之前,一定一定要从更高的维度去理解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只是一堆肉,还有经气,还有魂魄,这些东西,现代的中医教材是没有的,那些专家教授也不会告诉学生。
有了这个基础,再去读《黄帝内经》《伤寒论》,读《黄帝内经》的时候,在所有脏腑后面加个“经”字,《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后面,也要加个“经”字,人体各大脏腑器官,眼耳口鼻舌,皮肤,筋骨等等,都只是挂在经脉上面的器物,就好比电线上的各种电器,没电了,电器就停止能量转换,电压高了,或者低了,电器的表现也会跟着变,咳嗽?喷嚏?发热?怕冷?等等。
脏腑之中,又以五脏为要,可以把肝心脾肺肾理解为银行,肾为先天之本,是央行,肝心脾肺是四大国有银行,都是存精的地方,四大行缺钱了,就去央行拿,所以,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肾,生命之源泉。
具体的东西就不说了,太多了,大家可以慢慢去悟。
目前,我已经不给朋友看病了,偶尔会帮家人调理一下,毕竟我没医师资格证,风险太高,我也不是神医,不是什么病都能治,只要证明中医是最有效的人体科学,我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