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筋水泥的人类世界之外,地球上仍然保存着奇妙的、人迹罕至或未经探索的地方、物种和自然现象。

悬蛇洞

地球彼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中心深处的洞穴中,每天晚上,成千上万只中美洲须蝠(Pteronotus parnellli mesoamericanus)在冷冷的月光下,犹如潮水喷涌而出,以周围森林中的飞虫为食。

洞口的“人流量”如此之大,仿佛城市主干道上的车水马龙。虽然蝙蝠们的出行不会像二环那样拥堵到静止,但速度难免下降。

这里,暗藏杀机。

若要给这个似乎完全属于蝙蝠的住所起个名字,会叫它:悬蛇蝙蝠洞。

守株待兔的袭击者

墨西哥夜蛇(Pseudelaphe flavirufa)被这些彷佛无限供应的飞行哺乳动物所吸引,洞穴对它们来说,就像一条回转寿司轨道,食物源源不断。

墨西哥夜蛇

夜蛇是游蛇科、锦蛇属,算是一种鼠蛇(无毒),成年体长1.8-2米。它们放弃了在地面追掏老鼠的生活,把目标转向了这些“会飞的老鼠”。

夜蛇爬上洞穴墙壁,在凹凸不平的墙壁和天花板的缝隙中悬挂,就像小时候街边那些小卖部门口挂起的珠串子。

卷珠帘?

夜蛇,世界上最宅的蛇,捕猎成功率不足1%,200次出击才成功一次

夜幕下,蝙蝠们倾巢而出,互相间的碰撞是司空见惯的,蝙蝠们并不在乎。

夜蛇悬挂在那里,等待着,某只轨道出现偏差,或被同伴撞击后飞到足够近距离的蝙蝠,然后打出幸运的致命一击。

极低的成功率

洞中一片黑暗,这些住在蝙蝠洞穴的夜蛇基本上完全失明、失聪。

而蝙蝠的飞行速度至少在50公里/小时。

科学家到今天也没弄清楚这些又聋又瞎的夜蛇是依赖什么来计算蝙蝠的飞行轨迹,再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甩出攻击的。

“瞎蒙”

初步猜测,这种在进化过程中,几乎完全依赖吃蝙蝠为生的夜蛇,很可能利用舌头的摆动来感受蝙蝠飞行时的空气振动,剩下的就靠“瞎蒙”。

它们捕猎的成功率相当的低,在自然界中,低到令蛇类同胞所不齿。

在蝙蝠洞穴里,科学家们观察、并记录下——一条疑似年轻、经验不足的夜蛇,挂在那里,在一小时四十分钟内进行了200次不成功的袭击,才最终吃到一只蝙蝠。

蛇中之耻

成年、经验丰富的成年蛇,成功率会有所提升。

无独有偶

这种看似不寻常、又低效的狩猎策略实际上并不罕见。

在世界各地大型穴居蝙蝠的栖息地,至少有20种亲缘关系非常远的蛇,会进入洞穴捕食蝙蝠为生。

显然,即使打出一击就抓住一只会飞的蝙蝠的几率可能很低,但蝙蝠的量足够大(大型洞穴里,几十万只是有的),洞穴里也没有敌人,有耐心的蛇会喜欢这样的环境。

于是,蛇逐渐适应了黑暗的洞穴,和其中的物种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写在最后

宅在洞穴里对蛇来说有三大好处:一年四季温度恒定;每天足不出户,守株待兔等着猎物送到嘴边;在这里,它们就是老大,没有任何天敌。

食物够,就宅到地老天荒吧。坐井观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感谢你的关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