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以前,百忍老师写过一篇《青岛二十年的汽车产业坎坷路》,描述了青岛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传统汽车产业的坎坷发展之路。

今年开局,给员工放假半年的高合汽车,一下子成为汽车界和媒体界热议的焦点,而这个企业和青岛的撇不清的关系,也是一大热点,但是百忍老师看了一大堆文章,也没人写清楚来龙去脉,因此倒是可以借此写一篇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十年跌宕史。

01、莱西决断和北汽崛起

2014年,青岛最北部的莱西,当时还是一位女书记,做了一个决定,搞一个现代化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目的是为了把2013年开始生产新能源车的北汽引进来,形成一个双赢的结果。

18大之后,招商环境剧变,不是光给地就行,你得自己栽梧桐树加筑巢,人家这个凤凰才能落地。

当时北京汽车已经很牛了,借助现代奔驰等,崛起为六大汽车国企集团之一,风头一时无两,尤其是靠北京现代崛起的当家人徐和谊,各种上电视,俨然中国汽车行业一大话事人。

莱西出钱建设工厂,北汽来用,这当然是一个大胆的决定,那时候大家还看不清新能源汽车的前景,那时还要靠补贴政策,也有无数骗子横行。

2014年9月,基地在莱西最南部的姜山镇开工,第二年8月建成,立刻成为北汽新能源主要生产基地,可以说,这个大胆决定,正好抓住了新能源车产业的起步潮流。

北汽当年也是该行业风头最劲的企业,没有之一。他们抓住了政府方的巨大需求,实现了大量出货。

2015年,销量达到1.7万辆,算是小试牛刀。

2016年,突破5万辆关口,实现快速崛起。

2017年是个里程碑式的年份。北汽新能源年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新能源车国内的绝对老大。要知道那年特斯拉在全世界也是10.3万这个销量,而比亚迪是11.3万,不过是以混动为主。

2018年,销量达到15.8万辆,再上一个五万辆的新台阶,气势如虹,也是到达了顶峰。

2019年,销量15.06万辆,增长乏力,颓势就比较明显了。

02、北汽断崖和老王称王

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一下子就断崖了,从15万辆降到2.59万辆,一下子就崩盘了,起得快,崩得更快,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前五年卖了将近50万辆,尽管车型是比老头乐好一些的几万元车,但那可是新能源车刚起步的阶段,北汽的牛逼哄哄,让莱西也是气势如虹。

2019年,青岛新任一把手来到莱西看了,非常激动,而后就算非常冲动了,提出把青岛建设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基地。

现在来看这个想法,脱离现实,但是回到当时来讲,看到北汽前几年的量,是有些依据的,但是只看了数量,没看到汽车质量和市场结构,这是北汽新能源在新势力崛起之后,瞬间崩塌的主因。国企的这种麻木性,只满足于拿补贴的懒惰性,充分体现出来,没有升级换代,于是就完了。

2019年之后,尽管销量崩盘,但是补贴政策要享受,靠前几年近50万辆的销售量,北汽新能源拿走了大约30亿的政府补贴。北汽们的利润其实也就是这些钱,甚至他们搞这个产业就是瞄着这些钱,又怎么能走长远?

而此时的新能源车市场,江山易主。

2021年,此前三年一直徘徊在销量20万辆上下的比亚迪新能源车突然爆发,一把干到了60万辆,这就是人家长期积累的结果。船夫哥的老王此后果断砍掉纯油车,全力以赴新能源,2022年又干到了186万辆,2023年超过300万辆,横扫全国市场,成为全球老大。

2022年,比亚迪前世秦川汽车的所在地西安,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新能源车产量达到100万辆,成为全国老大。青岛的那个最大基地之梦,如云烟散去。

2023年,比亚迪的这种辐射面进一步扩大,有他家生产基地的济南,新能源车产量当年达到24万辆,一下子反超青岛,也分得了一大杯羹。

让人继续大跌眼镜的是,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新能源车爆发的时间里,北汽新能源竟然亏损了170亿,这种国企的管理水平在新的市场势力的冲击之下,土崩瓦解,惨不忍睹,连底裤都输没了。开局的一手好牌,就这么打得稀烂。

2023年3月,北京传来消息,执掌北汽14年的徐和谊,翻身落马,他背影里的这个企业,早已经排名大大靠后,这个京城的大油子,充满争议的人物终于去了他该去的地方。

03、乐视垮塌与高合入局

也是大约十年前,一天到晚把“生态化反”挂在嘴上的贾会计在电视和影视产业收获颇丰之后,进入手机行业,然而他还觉得不过瘾,又准备进军汽车行业。

然后他就挖来了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的丁磊。

丁磊,这个人啊,和网易那个老板丁磊一个地方人,都是宁波老乡。他是复旦大学原子核专业毕业,这个专业训练出来的人,肯定比较谨慎。

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年跌宕史

丁磊复旦研究生毕业之后,工作比较单一,直接进入上汽集团,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做到上汽通用的总经理。

在上汽工作23年之后,到张江过渡了一下,他成了浦东新区的副区长。然后就下海了,成为贾会计的汽车板块负责人。

当然,还没折腾出啥,乐视就不行了,孙宏斌注入150亿之后,还是不行,贾会计也出国不归了。

于是丁磊就把手下们带出来了,2017年自己干了华人运通。这就是贾会计为什么恨他、最近一直在喷他的原因,其实也没啥选择,老板跑路了,还能咋地?
之后,丁磊逐步运作高合汽车,2020年开始发布作品,2021年开始交付,定位非常高端,基本上价格都在50万以上,可以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里边定位最高的一个品牌,超过了蔚来和理想。

莱西的新能源车生产基地,在北汽崩盘和撤退之后,遍地都是库存,停满了卖不出的小车。面对闲置的生产线和产业链,只好靠给上汽通用五菱的国民神车MINIEV代工维持。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到处为这个产业基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于是就迎来了丁磊和他的高合。

这样,高合生产基地在莱西,对原有生产线,加以改造。而高合的总部,将放在崂山区。

04、不善融资和资金断裂

丁磊履历很简单,长期在上汽这样的国企当高管,企业并不缺钱,因为拿到贷款非常容易。

而且上汽有大众、通用这样的合作方,又是汽车爆发年代,日子好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出来创业的话,尤其年过半百就比较麻烦。没有这种野生的能力,没有这种求生的能力,融资冲动都不大,更多的是依赖在盐城和青岛这些地方政府,而不是到地市场上去找资金,也没整好研究好怎么上市,甚至不怎么抛头露面在网上做个人品牌,跟蔚来、理想、小鹏这些老板和企业差距巨大,这就埋下了祸根。

高合起步的资金来了一个神秘的大股东,这竟然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地产公司,名叫满京华,它不在北京,而是在深圳,最早是靠卖车起家,所以对汽车业很有野心。因为代理上汽的车,所以和丁磊很熟。于是就投入了高合起步资金。

而后,为了拿到汽车生产资质,丁磊又去了盐城,和悦达合作,并取得盐城政府支持,不但有了厂房,还解决了牌照。

随着高合的各种动作起来,企业还是缺钱,于是又来到青岛,一拍即合,当然,这是有条件的。

于是,就如大家知道的:高合拿到了青岛昌阳的25亿投资,当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来改造姜山基地生产线的,毕竟北汽是生产几万元的车,而高合是几十万一辆的。另外还有青岛城投的13.8亿投资,光这两笔加起来就近40亿,帮助高合继续发展。

因为莱西没有资质,所以生产加工了一部分的车,还要运到盐城完成整车,这样才能拿到牌照,这就是民企和北汽这样的国企的区别。

问题是,高合的产品定位曲高和寡,销量不大,在新能源车爆发的2021年和22年,只有4237辆和4520辆,2023年,也是几千辆,没有多少回款。而其他竞争对手,早已崛起,尤其是更熟悉市场的理想,年销售已经突破1200亿。

无法实现滚动发展的高合,最终在这个年初,走到了资金链崩塌的时刻。青岛因为路径依赖而产生的这些投资,如今和高合一样,也面临艰难关头。这个企业还有没有新的拯救者?

会不会是山东头号民企的张老板再出手?其实他已经在旁边出过一次手了。

05、北汽富路与魏桥入局

在莱西姜山北汽新能源生产基地的东侧,也就一公里多,还有一个占地1700亩的大工厂,这就是北京汽车制造厂。一般人基本分不清两者的区别:除了名字类似之外,没啥联系。

北汽制造当初是北汽集团的子公司,主要生产军工越野,效益不行,但是有汽车生产资质,这个很关键。北汽集团也不大上心,谁要谁拿走,2016年北汽制造就被民营化了。2020年5月,再被山东德州的富路集团收购,实现控股。

富路集团老板陆付军,用山东电视台的话来说“昨日退伍兵,今日蓬车王”,德州陵县人,1994年开始卖摩托,赚得第一桶金之后,进入摩托生产领域,后来又紧随潮流进军小型电动车领域,也就是老头乐。在这个领域做得非常大了,2006年成立富路集团,但是因为没有造车资质,这个领域的天花板也可以看到了,所以陆老板为了避免同行雷丁等的命运,一直寻求突破。

收购之后,陆老板因为资金有限,收缩黄骅、德州、临沂等基地,把总部迁往莱西,生产基地也在这边,并在北汽老掉牙的产品基础上,力图实现再升级。

但是从老头乐到真正的新能源车市场的跨越,哪有那么容易。比如富路的微型电动车小元宝,价格比国民神车MINIEV还贵,根本打不过人家。还有一款大猫,还有一款卡路里皮卡,名字很有跳跃性,但是市场上没啥关注。

陆老板压力巨大,2022年起,就找到了山东头号民企魏桥的董事长张波,游说其进军新能源车领域。魏桥年销售额5000亿,实力强大,张老板自然也看到了电动车的前景,于是很快被说服。

2023年春天,魏桥国科智行收购北汽制造71%的股份,拿下造车资质。之后张老板宣布,力争三五年时间,实现年产50万辆的生产能力,这个数字,要是全部卖出去,可以坐上新能源车的前几把交椅。

北汽制造近期的大动作就是联合上海洛轲智能(老板前期是干扫地机器人的)的研发,推出了极石01这个新品牌新车型,主打一个电动路虎,定价30多万,可是不便宜。

问题是,老板不是网红,推广又不舍得撒钱,所以在市场上没啥大水花。这就是企业虽大,但是隔行如隔山的问题了。所以,张老板还不如再把旁边的高合工厂一起收了,最重要的是把团队拿过来,肯定要比极石有前途。

06、其他几家的梦想现实

当然,很多人觉得青岛平台公司投资高合的数字四五十亿很大,其实看看即墨2019年参与奇瑞混改,青岛五道口可是投入了145亿,你就会觉得真不算大,只是奇瑞是一家有规模的企业了。当然,很快,那边资金就找到了下家,基本上套现出来了,据说是平进平出。

而即墨真正投资的汽车生产基地,号称投资了230亿,不知道是如何算出来的?去年这个基地也传来好消息,已经投产风云T9的混动车型,算是把即墨也拉入了新能源汽车产业。

奇瑞虽然是近两年增长仅次于比亚迪的国内汽车企业,但是更多还是依靠出口,新能源车发展一般。去年底搞了一款22万的战略车型,结果人家吉利银河新车直接低于18万,有点托大。所以,发力较晚,注定了奇瑞新能源的路,也不会平坦。

北汽新能源倒下之后,实际上三四万的市场是被在黄岛也有北方生产基地的上汽通用五菱的国民神车MINIEV取代,2020年,这个神车销量12.8万辆,带动整个公司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7.4万辆,比2019年增长近两倍。

2021年,国民神车MINIEV年销量突破42万辆,黄岛基地满负荷生产,还找了莱西代工。

2022年,国民神车MINIEV年销量突破55万辆,也是到达了顶峰。

2023年,随着竞争激烈和车型升级,国民神车MINIEV回落到不足24万辆,也是遭遇断崖式下跌。

路都是坎坷的,没有一帆风顺。2024开年之初,执掌上汽通用五菱超过20年的沈阳退休,这个汽车界的传奇人物,算是给自己的神奇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不是很圆满的句号。

而平度的新能源汽车之梦,在2023年,已经戛然而止。

这也得回到8年前,毕业于同济大学,同为上汽副总裁的张海亮宣布加入贾会计的乐视,先后出任总裁和CEO。一年多以后,乐视崩塌,张海亮也出来自己创业,做了天际汽车。

张海亮野心也不小,但因为国企出身,资本市场的融资力量不强,也是依赖地方政府,先后在浙江绍兴、湖南长沙、广西南宁、福建泉州登上设立基地,但是车型产品竞争力一般,虽然价格不贵,销量就没起来。

2019年4月,天际汽车的商用车的生产基地在平度同和开工,号称总投资26.8亿元。而同年9月,平度平台公司投资5亿给天际,拿下约5%的股份。

最终到了2023年,天际汽车难以支撑,宣布资金链断裂,因为影响小,所以关注的也少,至今没见到有收购者。

尾声与总结

百忍老师查找大量资料,尤其是列举大量数据,是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出这十年的本国新能源汽车跌宕起伏的发展史与青岛的各种复杂关联,这是一个崛起迅速、变化万端的产业,就是业内也没有几人能整明白。在全国各地政府都在激烈争夺的局面下,青岛尤其是莱西,为了赶上这个新爆发点,其实很努力了,也确实形成了新的支柱产业。

当然,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会有各种波折与坎坷,绝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能事后以上帝视角评判,尤其是和每日优鲜的投资对比,这对当初的决策者,显然有些不太公平。

新能源车行业,走到2024,已经到了残酷的大面积整合时刻,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倒下,这是大趋势。青岛最先享受了崛起之利,也遭遇了断崖之痛,不过如今总算基地还在,这些年的投入也没有白花钱。关键是在高合的团队散架之前,还得寻找有能力的接盘者,这样才能盘活莱西工厂,保住更多的资产。

最新的消息,长安已经在和丁磊谈收购高合股份了,看看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