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5 07:42·上上阁

马远·中国南宋画家

马远溪山秋爽图

马远·中国南宋画家

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杭州)。他的生卒和详细经历,很难查考。他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约1190-1224年)的画院待诏。马远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一连五代都是画院画家。其曾祖马贲善画花禽、人物、佛像,形成“马家”风格之后,为北宋徽宗朝宣和画院待诏。祖父马兴祖是高宗绍兴年间的画师,精于鉴别古代文物,工花鸟,亦擅画人物。叔父马公显与其父马世荣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无一不工,绍兴年间任职待诏,并获“赐金带”。其兄马逵也长于山水、人物,尤工花鸟画,造诣颇深。其子马麟工人物画、山水、花卉,曾为画院祗侯。

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家学渊源,自幼受艺术的熏陶,继承家学并吸收李唐画法,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南宋四家

李 唐1066年—1150年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对南宋画院影响极大,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

刘松年1155年—1218年钱塘人,因居于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工画山水、人物,宗张敦礼。

马 远1190年-1279年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侨寓钱塘。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山水画成就最大。

夏 圭生卒年不详字禹玉,临安人。与马远并称“马夏”,早年工人物画,以山水画著称。

马远代表作品

《踏歌图》、《华灯侍宴图》、《梅石溪凫图》、《观梅图》、《西园雅集图》卷

马远 踏歌图 绢本水墨 191.8×10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 踏歌图(局部)

宋·马远·踏歌图

《踏歌图》是一幅山水人物画。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名称】宋马远踏歌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绢本,水墨,谈设色,纵:191.8厘米,横:104.5厘米。

“踏歌”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人们口唱欢歌、两足蹬踏,动作自由、活泼。《武进旧事·元夕》中有李笃房吟踏歌的诗句“人影渐稀花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即表现了村民的踏歌活动。同时此图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件名作,具有重要的地位。

马远 秋江渔隐图

《秋江渔隐图》

宋马远《秋江渔隐图》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的人物画存世作品不少,其艺术造诣甚高。在他的笔下,既有古代圣贤、文人雅士,也有农民、渔人等,题材面较广。马远人物画的鲜明特色是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此图显示出马远的富有创造性的卓越构图技巧和特定的环境气氛与意境的表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是一位十分有才气的画家,他不但在山水、花鸟画上开创新风,而且在人物画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马远早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出众的艺术才华,20多岁时绘制的人物画就得到过宋高宗的御题。

马远的人物画创造力极强,他突破前人窠臼,敢于大胆剪裁,删繁就简,运用人物身段、动态来刻画人物的形神,达到了简洁生动的艺术效果。他多用凝重的秃笔来描绘人物面貌,画衣纹则用画树枝的笔法,微带颤动断续,风格朴雅,和以前流行的流利秀美之作有所不同。

这幅《秋江渔隐图》是马远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此图为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老渔翁的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极富有立体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他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波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瑟瑟,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十分成功,丝毫没有造作之嫌。在宋代人物画中,这幅《秋江渔隐图》的构思常被后世所称道。

马远 《梅石溪凫图》

【名称】梅石溪凫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图页,绢本,设色画,纵:26.7cm,横:28.6cm。

本幅款署“马远”。钤藏印:“潞王宝”、“茅林心赏”、“阿蒙”、“于腾私印”。

马远极善造境。在此画中,一角山岩横空伸出,却不突兀;一泓清泉,淡淡水气,静显清晨之态;梅枝两三,花蕾初绽,盎然生机便呈其中;野凫戏水,争知春暖,打破了山涧宁静,平添了许多生趣。抒画之意,涵诗之情,境味隽永,是此画最大特点之所在。“马一角”之名称雅号也可以从此画中观出一二意味。

《梅石溪凫图》除此构图巧思之外,在用笔上也是颇具特色的。如图中左下角的巨岩用的是小斧劈皴,笔法有力明晰,横出之石则用晕染之笔,迷迷累累,突兀之感顿然消失,而且还衬托出些许空远之感。点苔儿笔用在岸边与巨岩之上,岩之峻因此而含润,岸之平淡则有几许浓郁生气。梅枝如虬龙展体,铁臂横伸,笔法劲硬有力却又不失曲折游动之变化,梅花点缀更丰富了枝干的动感,与戏水野凫相映成趣。构图之巧与用笔之活,皆成趣味,简洁明快,雅意横生。落款也有独到之处。在此画中,既未见题辞,也未见作者印章,而且作者的题名落款如不细心观看尚不易找到。原来作者将自己的姓名以近似点苔的用笔题在巨岩下部空白处,稍不留心就会让人误以为是点苔之笔。由此也可见作者构思巧妙,用心独到。

马远 《寒江独钓图》

马远《寒江独钓图

这幅画取唐人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清冷静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位蓑笠翁正独自垂钓,对岸山势险峻,天空阴沉,将雪山反衬得更为鲜明。近处挺劲的青松被积雪覆盖,迎风傲立,枯树低枝,颇具生机。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取平远布局,构图有宋人笔意。画面上的色调单纯,点以赭石、花青,与墨色相间。一派寒气,使作品凝重而又生气,充满了静寂、萧寒的气氛。在空阔平静的江面上,有一中年人(从形象上看)正在独钓,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可以联想江的空旷,人在画面中央,更突现出一个“独”字。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常留出许多空白处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现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马远 山径春行

马远 岁寒三友图

马远 举杯玩月图

马远 对月图

马远 松月图

马远 西园雅集图 卷

马远 水图卷

《水图》卷,南宋,马远绘,绢本,淡设色,共十二段,每段纵26.8cm,横41.6cm。

《水图》共有十二段。除第一段因残缺半幅而无图名外,其余图名分别是:“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这十二段作品,专门画水,除个别幅有极少岩岸之外,其它没有任何别的景色,完全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写,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作者对水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创造出来的形态美感和笔墨技能,都令人惊叹不已。如“洞庭风细”,波浪如鳞,不激不怒,近大远小以至于水天一色,彷佛觉得微风习习,轻轻掠过了那开阔的湖面,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层波叠浪”是以颤抖的笔法,描写浪涛的起落,彷佛其下有蛟龙蛰伏。那汹涌澎湃的气势,使人精神振奋而感到豪壮。“湖光潋滟”一幅,画家以轻快流畅的笔法,画出水波的跳动,浪峰无规则的排列,显然受到乱风的吹荡,即使画家不染上红色,也使观者感到阳光明媚,不由得想起“湖光潋滟晴偏好”的杭州西湖景象来。“云舒浪卷”一幅,却又是另外一番境界。画家以凝涩的笔触,画出一个浪头,它彷佛咆哮着要腾空而起,天空中黑云滚动,与水相接,更增加有如冲锋陷阵的气概。画面虽小,而气魄宏大壮观。

马远 春雨富士图卷

《寒香诗思图》纨扇 绢本设色25.5厘米横25.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下闲吟图》 纨扇 绢本设色,纵24.5、横24.4cm,上海博物馆藏

马远暮雪寒禽图

【名称】宋马远暮雪寒禽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册页,绢本,设色画,纵:27.6公分,横:42.9公分。

暮冬之际,岩壁下白雪覆盖著荆棘与翠竹,一对黄尾鸲相依避寒。通幅色泽沈厚,笔墨苍润稳健,为其粗笔风格的作品,和院藏其〈芳春雨霁〉册的画风极为相近;另一幅〈暗香疏影〉册虽属细笔,然其中梅干的细枝则和本幅上荆棘细枝的笔法相类。此作在笔墨之外,画家还充分地掌握住一份寒冷中详和宁静的气氛,再配上诗句,更表现出了诗文因画而生,画因诗文而意足的旨趣。

马远 暮雪寒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