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湿疹定义
婴儿湿疹是一种特异性皮炎(又称为奶癣),表现为皮肤发红、粗糙、脱屑、裂口、渗水,最后结痂,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轻,少数孩子的湿疹会延续到幼儿期。
二、临床症状
轻度症状表现:局部皮肤干燥、发红、屑或者伴有少量皮疹,轻度湿疹不会感到痛痒。
中度症状表现:局部皮肤干燥、发红,有成片的皮疹和红斑,还会伴有少量渗出液,宝宝时常会感到瘙痒。
重度症状表现:更广泛区域的干燥、发红,除了面部,还会蔓延到颈部、额头甚至全身,伴有大量的渗出液或皲裂,宝宝持续性感到瘙痒,有些宝宝还会伴有发烧。
湿疹病程:皮肤干燥→痒→丘疹→水泡→湿烂→黄色结痂
年龄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
1-3月龄:多发于头皮、额头、脸上,表现为:红、干燥、发热、痒。
4-6月龄:多发于脸部、四肢、容易尿布疹。
7-12月龄:手肘、膝盖。
三、诱发因素
湿疹的发生的原因也是很复杂的,它主要是与遗传、免疫、环境、生理、药理等有关系。在出现湿疹之后,可能会蔓延全身,但是不会传染。
四、中医辨证思维
本证之因,不外风、湿、热三者之邪,病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多由湿热内蕴,外感风邪聚结皮肤所致,而“湿邪”内扰尤为本证之主要致因,湿邪蕴久化热,湿热互结渗出流津为其主要矛盾。故湿偏胜则渗液、糜烂;热偏胜则弥漫、潮红;风偏胜则瘙痒难忍;久病则血燥生风,局部瘙痒特甚;又湿先下受,故见于下部者为多;湿邪粘腻,故缠绵难愈。
急性湿疹以湿热为主,慢性湿疹每伴有血虚、脾虚。
临床鉴别:急性湿疹起病突然,随即燃热作痒,出现丘疹和水疱,搔破之后,糜烂,滋水淋漓;慢性者多由急性发作转化而来,皮肤肥厚或粗糙,呈暗红或带灰色,一般无滋水。前者宜清热利湿为主,后者宜健脾利湿,散风止痒为治。但不论急性、慢性湿疹,渗湿化湿,祛其所因,均为治疗之关键。
案例分享
基本情况:女,5个月。
主诉:周身湿疹,颜面部、头、躯干、四肢 、以及眼部湿疹为重;便干2-3日一行,昼夜啼哭,烦躁不安,身有抓痕。
病史:自出生20天开始周身湿疹,期间曾经外涂药膏、中药泡浴等均无明显效果,之后外涂激素类软膏起效快,停用后立刻反弹。
舌红,苔黄厚腻、尤以舌根为重。
刮痧方案: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属火,主血脉。心火内炽,则血脉不调,郁而化热,常导致血败肉腐而生疮疡;面部的问题还可能与脾湿太重相关,脾湿内蕴而后化热;肝解毒和肾脏排毒功能差,也是原因之一;
患者一般都是上实下虚,血不下行,否则疮疡往下走而不会上延。
1、心经,心包经,肺经,三焦经,大肠经。曲池、大陵、尺泽、劳宫重点反复刮;(取肺经合穴尺泽以及肾经经穴复溜和原穴太溪先做导引,把火往下引,让肾水可以蒸腾而上以上济心火,使之不亢,同时肺气可以宣降,布养百脉,一上一下还能形成一气周流。肺肝脾肾,督脉、膀胱经、肺经、三焦经、脾经以及四井排毒。取经验穴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曲池,泻心包络荥穴劳宫,小肠经小海至养老穴)。
2、风池、风府、天柱、安眠颈动脉(祛风要穴)。
3、背部心、肺、肝、脾投影区刮透(治肝实脾),胸前云门中府穴,胸骨柄胸骨体,任脉下到中脘、天枢、大横(刮拭腹部明显听到振水声)。
4、颜面部为重点,眼周湿疹处直接刮,耗时,需要耐心反复刮蹭(刮拭需要1小时左右刮出大量黏腻的奶油痧)。每次会根据症状调整刮痧方案(第一次治疗后眼部湿疹痊愈,其他部位有反复)。
5、排毒是关键:双下肢排出大量黑痧,大脚趾及脚踝处最先出现湿疹,皮肤粗糙增厚有皮屑,反复打磨出现黑痧和黄色液体(第一次治疗后基本愈合,后期稍有反复无需药物干预能自行消退)。
刮痧前部分湿疹的照片
刮痧治疗中的部分照片
每刮完一次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宝妈都说看到了希望!每次刮痧方案主体不变,根据湿疹部位的严重情况有所侧重,一个月的时间连续整体刮痧5次,大便正常,饮食好,宝宝增重,湿疹基本痊愈。
心得体会:
刮痧就是疏通经络,疏风解表、活血化瘀、排湿化瘀、引邪出表,清除体内垃圾,充分调动人体的自愈能力。老师常说皮肤类的疾病刮一个好一个,只管用心去做,剩下的交给时间。原来的刮痧是一周一次,这次的案例成效得益于宝宝妈妈的完全信任和坚持。
这么小的宝宝在最初的2-3次几乎是3-4天刮一次,还会伺机湿疹复发的高峰期刮拭,治疗期间宝妈也曾一度崩溃,刮完当天即可见效,2-3天开始反复,怎么这么顽固?好不了吗?精神与体力的严重耗损有点支撑不下去,好在她坚持了!
5个月的磨难,1个月的坚持!
好的疗效需要执砭人的用心和被砭人的坚持,双向的奔赴才有意义!
老师常说“砭渡有缘人”,真的是“砭渡有缘人”。
作者简介:刘青敏,衡水市中医医院李氏砭法师承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