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沐沐跟男友一起去理发,她选择了家附近的某家理发店。
发型师似乎并不专业,剪出来的发型跟她的脸型完全不搭;
再看看男友,气质斯文的他,居然被推成了个尖顶的寸头。
于是她不停地向男友解释道歉,同时规划着如何补偿男友的损失。
男友轻轻拍了拍她:“不是你的错啊,是我选择跟你进这家理发店的,我为我的选择负责。”
“我为什么要怪你呢?你也被剪了一个糟糕发型,已经付出代价了呀。”男友回答道。
她想起小时候,有一次她拿着妈妈给的零花钱去买了一串冰糖葫芦,并把第一颗分给妈妈吃。
妈妈生气地把整串冰糖葫芦都扔进了垃圾桶,并大声责备沐沐没眼光,浪费钱。
沐沐认同了妈妈,内心感到羞愧又自责:“我连冰糖葫芦都买不好,真是太蠢了。”
还有一次,妈妈在厨房做饭,让沐沐帮忙将鸡汤端出去。
结果五岁的弟弟蹦蹦跳跳,撞到沐沐打翻了鸡汤,还被烫伤了手,留下了疤痕。
妈妈赶紧出来给弟弟敷药,并气急败坏地将沐沐骂了一顿,骂她走路不长眼睛。
另一方面她认同了妈妈,觉得是自己的错,导致弟弟受到了伤害。
为此,沐沐对弟弟充满了内疚,常常会不自觉地做很多事情去补偿弟弟。
比如前年弟弟买车,她不假思索就转了一笔钱过去,且坚决不用他偿还。
其实从小到大,不仅仅是这两件事,还有很多类似的糟糕事件,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指责沐沐。
而沐沐也常常会不自觉地认同妈妈,认为是自己的错导致了不良后果,并努力为此做出补偿。
但男友界线分明、自我负责的态度,却令沐沐第一次体验到: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当糟糕事件产生时,父母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孩子。
结果孩子不仅要承担事件的不良后果,还要被迫承担父母转嫁过来的责任。
身为养育者,她本该承担照顾孩子,教育孩子如何把事情做好的责任,
但她不仅没有履行好责任,还在问题出现时,将责任全部推给了沐沐。
结果导致沐沐不仅要承受冰糖葫芦的苦涩、误伤弟弟的内疚,还要承受妈妈转嫁过来的挫败与愤怒。
在成长中,长期承接父母责任转移的孩子,容易在问题出现时,产生两种思维惯性:
有一回,她做账出现了纰漏,负责审核的同事Q也没发现,导致公司蒙受了损失。
沐沐非常内疚,认定是自己连累了Q,于是她独自包揽了责任,认罚了双倍处分。
但这番牺牲并没有换来Q的感激,而是助长了对方逃避责任的倾向。
从那以后,Q对审核越来越敷衍,一旦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给沐沐。
结果搞得沐沐既委屈,又疲惫,却又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他认同的不是妈妈转移过来的责任,而是认同了妈妈转移责任的做法:
他从小学习不认真,长大后工作也不积极,陆陆续续搞砸了好几份工作,经常伸手向父母要钱。
每当父母指责他没出息、尝试教育他时,他就会反过来指责父母:
“明明是你们没出息,年轻时不好好奋斗,搞得我没有家产继承。”
关于被鸡汤烫伤的事情,他也像妈妈一样,认定是姐姐的错。
这些年,他一直心安理得地接受着姐姐的经济补偿,却从未想过回馈姐姐一丝一毫。
总而言之,他就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习惯性依赖别人,无法为自己负责。
如果父母一遇到问题就责备孩子,把责任转移到孩子身上,
或许可以发泄愤怒,减少自身的挫败,但对孩子的伤害却是巨大的。
那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缓解父母的育儿焦虑,也能规避给孩子造成无谓伤害呢?
即当问题出现时,父母要跟孩子区分清楚哪些是你的责任,哪些是我的责任。
在一次亲子主题的沙龙上,一名5岁男孩的父亲,曾分享这样一个故事:
儿子往窗外扔玩具,砸到路过行人的头,对方要求赔偿。
当时他非常恼火,恨不得立刻将儿子揍一顿,作为惩罚。
事实上,儿子经常向窗外扔玩具,家里的大人没少阻止,甚至还会重重拍打他的手心。
在请教了一位从事儿童教育的朋友后,这位父亲决定换一种教育方式。
道歉时,他没有一个劲地指责儿子,把责任往儿子身上推,而是诚实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职。
在他的带动下,儿子也怯怯地向对方说了声“对不起”。
挂号、候诊、缴费、做检查、等结果……每一个过程,他都让儿子参与其中。
通过这番操作,儿子逐渐理解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麻烦和可能性伤害。
他告诉儿子,如果没有发生这次意外,这笔钱可以用来买零食、买玩具、外出游玩。
但由于发生了意外,钱没了,所以这个月的零食、玩具、周末野餐只能统统取消了。
通过这个方式,儿子终于真切体会到了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与损失。
他承认了自己的失职,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并身体力行地教会了儿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就是在家庭中责任归位后,父母与孩子所能实现的共同成长。
每次男友问想去哪家餐馆时,沐沐都会习惯性地回答:“随便!”
有一回,男友选了一家西餐厅,里面的食物完全不合沐沐口味。
吃饭时,沐沐开启了喋喋不休的抱怨模式,吐槽男友没眼光。
就像小时候,她买了苦涩的冰糖葫芦,妈妈不停责备她一样。
但男友却没有像她小时候一样无条件认同,而是诚实地进行了反驳:
“你如果有心仪的餐馆,可以跟我说,我陪你一起去吃;
每次问你都说’随便’,把决定权抛给我,如今又反过来埋怨我,这对我不公平!”
过去她做错了选择,或不小心闯了祸,妈妈也是这样埋怨她的呀!
直到年前两人一起去理发,她选择理发店踩坑了,男友非但没有责备,还多次向她强调:
春节期间,妈妈叫沐沐去买年货,买回来了又嫌弃她买得不好。
这一回,沐沐不再把大小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而是诚实反驳:
看到女儿反击了,妈妈有些惊讶,但还是识相地停止了抱怨。
那是沐沐第一次理直气壮地在妈妈面前捍卫自己的权益:
“虽然有些紧张,但说出来以后,整个人感觉清爽多了。”
年初一那天,她也不再像往年那样给弟弟派红包,而是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她终于学会了理清各自的责任,让责任归位,不再过度负责,盲目牺牲了。
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伴侣关系,亦或是朋友、同事关系,
彼此理清界线,自我负责,既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解脱。
不要急着去指责他人,把目光回归自身,看清自己的责任,
不要急着去认同他人,把目光聚焦事实,看清他人的责任,
如此一来,人与人的关系才会变得愈加清爽、明朗和纯粹。
最后,愿我们都能在错误中获得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圆满。
「在看」+「转发」愿你我都能在关系中,为自己负责♥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
▼▼▼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