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sein Zare【伊朗】| 图
老周 | 文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521天

昨天,一位山西的朋友跟我说,这几年经济不行,他的一位朋友反倒是风生水起,慢慢把生意做起来了,朋友几个也真心为他高兴。只是明显感觉到他有点“飘”了,说话做事各方面有点“嚣张”,在生意场上本来就树敌不少了,我们几个朋友就很担心,但又不知道怎么劝,他能把生意做起来,道理不需要我们跟他讲,他比我们都懂,我们都不希望他出现不好的结果……
实话说,如果关系不好,就让他自生自灭,如果关系确实好,那就给他讲讲你们的老乡——关公,让他知道——关公是怎么死的

自古以来,不管是战死、累死,还是含冤死、抱恨死,英雄都得死的悲壮。你看,岳飞冤死风波亭,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项羽自刎于乌江……那,大英雄——关公是怎么死的?死得悲壮吗?

你可能会说,吕蒙下的手,孙权下的令。没错,史书上确实是这么写的,可,在我看来,关公的死,并没有这么简单——关公命丧于外敌,却是被自己人和自己害死的。

诸葛亮
诸葛亮对蜀国、刘备确实忠心耿耿,但他对关羽有很深的成见,平时俩人的关系一直不太和睦,这一点从哥仨三顾茅庐开始,关公就有小情绪,直到后来,两人甚至还出现了意见相抵的情况。
你看,借荆州这事,是诸葛亮出的主意,他向东吴保证,一旦攻取西川,就归还荆州。结果,刘备、诸葛亮迟迟不攻西川,周瑜就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讨债。诸葛瑾带着诚意,你们实在有困难的话,我们出兵帮你们攻取西川,只是得把荆州还给我们。然后,声带抽泣对诸葛亮说,弟啊,你们要不把荆州还给我们,我这趟回去,孙权可饶不了我,你嫂子、你侄子都活不了了……

刘备当时就答应了,而且当场写下手谕,让诸葛瑾带去荆州。当时谁在荆州坐镇?关公。诸葛瑾信心满满地找到了关公,话还没说完,就被关公骂出去了。你要说,关公不知道诸葛瑾是诸葛亮的亲哥哥,或者不知道诸葛瑾此次如果收不回荆州,全家老少性命难保,那还情有可原,可,关公都知道,也都明白,甚至也知道大哥刘备的手谕是诸葛亮的意思,他居然不拿诸葛亮当回事。你想,如果你是诸葛亮,心里会怎么看关公?

你再看,赤壁之战,关公在华容道放了曹操。其实,换成张飞或者赵云守在那,曹操的脑袋早就搬家了。但,从全局来看,其一,如果曹操被蜀军杀了,魏国将士一旦报仇,凭当时刘备的军力,肯定扛不住;其二,如果曹操被蜀军杀了,最开心的就是孙权,下一步,孙权就会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灭刘备。所以,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诸葛亮要以这种方法给刘备争取发展壮大的时间,这才是诸葛亮真正的目的。

既然目的如此拿得出手,那最后一关的华容道,为什么要安排关公去守呢?诸葛亮深谙人性,他知道关公大仁大义,受人滴水之恩会涌泉相报,肯定会放了曹操。战前动员时,诸葛亮百般演戏,最后“无奈”,逼着关公立下了军令状。意思很明确,我知道你会这么干,我故意往死里逼你。你把曹操放了,我的目的也达到了,可你却违背了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你自己看着办吧。

而且,后来安排关公守荆州,也跟诸葛亮有直接的关系。一向谨慎的诸葛亮,就嘱咐过关公一次,要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之后再也没派人提醒过关公。或许,诸葛亮心里早就知道,关公守荆州,十之八九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在关公守荆州期间,诸葛亮没有给刘备任何有价值的意见,直到关公被杀。

刘备
好大哥不至于有心害自己的弟弟,但确实害了,这纯属刘备的小心眼和无心之失造成的。
刘备夺取西蜀等地之后,就考虑,要保持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好让天下英才都来投奔。可,这时候,刘备有一些不高兴——二弟关公的威名越来越大这就是典型的——功高盖主。关公的功劳太大,又是水淹七军,又是擒于禁斩庞德。说起蜀军中的一哥,只闻有关羽,不闻其他人。关公太了不起了,人家都怕他。

对此,我想,刘备心里绝不会一点想法没有。你看,关公坐镇荆州,用的都是他自己的人,像关平、周仓,这些都是他的老部下。可,对公安、南郡这两个要地,刘备没让关公派自己的人,而是派出了糜芳傅士仁,一个守公安,一个守南郡。正是这两个人,守城不力,投降了东吴,才造成关羽大败,最后死在了孙权手里。

你看这俩人,傅士仁是刘备的老乡,估计以前跟刘备一起卖过草鞋,闲聊时说过“苟富贵,勿相忘”之类的痴话;糜芳是糜夫人的弟弟,刘备的小舅子。说白了,这俩人是刘备的亲信,派到关公这来干吗?就是为了牵制关公,不让关公在荆州只手遮天。

虽说这只是管理手段,但这样一番安排,两个无能之辈在关键时刻,不敢出城援助关公,贪生怕死投降了孙权,直接导致了关羽走麦城……所以,刘备难辞其咎。

关公自己
话说回来,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刘备,毕竟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起码在战略思想上还是统一的,而且在创业阶段,有点小摩擦、意见相左也难免,心里发狠也最多是想给你一点教训,不至于真要弄死你。主要的原因在关公自己身上。
关公非常讲义气,骁勇善战,轻易不服输,活脱脱大英雄一枚。可,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骄傲,容易目中无人。这种人太过自信,判断上容易盲目。当然,这不足以给他带来杀身之祸,真正给他带来祸端的是他瞧不起人,得罪了盟友

孙权想取荆州,可是他忌惮关公的勇猛。这时,他又想用结亲那一套,就像当初把妹妹嫁给刘备一样,他听说关公有个女儿,就派诸葛瑾去提亲,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公的女儿。你猜,关公说了句什么?——虎女岂能嫁犬子!

好家伙,只听说过谦称自己儿子为犬子的,没听过骂人家儿子是犬子的,你不愿意就说不愿意,你侮辱人家干吗?再者来说,你不过是诸侯下面的一名将军,人家孙权可是一方诸侯啊。你想,你要是孙权,自尊心被踩在地上摩擦,你会如何?孙权当即决定,不杀关羽,寝食难安!

关公在得意之时,根本就没想过还有失意之时。放到现在来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功成名就的时候,至少都春风得意过,在这时,尤其要在乎别人的感受,不能随便张嘴就损人家,打人家脸,揭人家短——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恪守的原则。

关公打破了这个原则,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鲜明,他的死,却和他致命的缺点有直接关系,这位大英雄死得悲壮不悲壮,暂且不说,但,太可惜了

写在最后:
“飘”,别“嚣张”,快乐多,活得长!
280007996_2_202402221103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