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故事
这是一幅历史画,它反映了唐代初年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公元七世纪地处西南的吐蕃(今西藏地区)开始强大兴盛,其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是个骁勇且多谋略的领袖。
贞观八年,他遣使臣到长安(经陕西西安),向唐王朝求婚联姻。
唐太宗李世民答应了他的请求,决定将宗氏女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
贞观十五年春天,松赞干布派相国禄东赞到长安来迎接文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则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陪同文成公主进吐蕃。
文成公主除了带去很多中原地区的文化典籍外,随行的还有各种行业的工匠,对于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唐王朝和吐蕃之间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关于画家
这幅画作的作者是阎立本(约601-673),雍州万年(今陕西省临潼县)人,出身贵族。
他继承家学,并长于绘画,且有政治才干,曾担任将作大臣、工部尚书等职务,到了高宗时升至右相,改中书令。
他擅长画道释、人物、山水,尤精于人物画,是初唐最享盛名的画家。
画面内容及赏析
阎立本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题,绘制了这幅歌颂古代汉、藏民族友好交往的作品。
画幅具体描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松赞干部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中,李世民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坐榻(又称步辇,图画即以此为名)上,另有三个宫女分别在前后掌扇和持华盖。
唐太宗面前站立三人:最右面的一位,身穿大红袍,是这次仪式的引见官员;中间是吐蕃的使臣禄东赞,拱手而立,发型和服饰与中原地区不同;最左为一穿白袍的内官。
按照画家阎立本当时的地位的身份,他完全可能是这次历史性会见的目击者,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非常真实、生动。
唐太宗李世民的威严,使臣禄东赞的干练、谦和,引见官员和内侍的恭谨,年轻宫女的天真活泼,都各具特点,跃然绢上。
全图不画背景,手法简洁,以细劲的线条勾画人物形象,线条纯熟,富于变化和表现力;设色浓重、鲜艳,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气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图中的李世民、禄东赞等人都带有肖像画特征,这是一幅出色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
它生动地记录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史上的盛举,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