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现在提及深圳,立马让人想到一大堆高大上的溢美之词,什么世界上最具科技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国际权威机构认定的世界一线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全球著名的企业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的总部基地,等等,说起来那可都是牛气冲天的谈资和案例。

其实,这些都是当下能够代表深圳的主导性内涵和形象,也是深圳多年来经济高速度高质量成长的成果。如果回到4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这些东西通通没有,那时候的深圳还刚刚由一个边陲小县化身为“经济特区”和升级为城市建制,只有落后的农业和非常少的一点对港计划性出口业务,那个时候的深圳统共才30万人,以农业人口为主,一年的本地生产总值不过1个多亿。

图片

而到了去年,深圳已经拥有1800万常住人口和2200多万实际管控人口,本地生产总值跃升到3.46万亿,这种超能量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全球性的历史记录。这让我们不能不好奇,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主导了深圳经济稳健而高速的增长历程,成为持续托举深圳经济稳健发展的底盘?

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回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深圳经济特区刚刚成立,深圳利用毗邻香港的独特优势,开始大举引进香港的制造业,包括相关的资金、技术、人才和运营体制。

这些制造业都落脚在了什么地方?大多数港资企业都建立在了深圳各个村落,这些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制造业遍布深圳,大体沿着连通各个村落的主要道路展开,这种现象被称为“马路经济”。

由于港资企业大都是“三来一补”和“两头在外”的外贸型加工业,这些企业创造的大部分利润都被投资方拿走了,当地政府从中拿到的收益被称为“工缴费”,数量虽不多,但在当时来看,已经远远高于原有的农业经济收益以及其他内陆城市了。政府的这种收益模式被称为“工缴费经济”。

大量港资加工企业建立起来了,对人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本地就业人口远远不够,更多的工人从哪里找呢?这时候,用得上那句流传甚广的说法: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全国各地特别是广东各地及临近省份的农民、工人、学生等被深圳港资企业的大量机会和高报酬所吸引,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奔赴深圳,成为这些港资企业正常经营的基本力量。

图片

问题来了: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快速进入深圳,他们住在什么地方?显然,深圳政府没有能力给庞大的就业队伍提供居住场所,港资中的一部分在建厂时也盖了一些宿舍,但远远不够,怎么办?当地的村民都有宅基地,按照规定,每户宅基地用地面积120平方米,可建四层,共480平方米,这些农村住房往往有剩余,农民们就把多余的住房腾出来租给打工者住,农民们有了租金收入,可谓两全其美。这被称为“出租屋经济”。

于是,由“马路经济”、“工缴费经济”和“出租屋经济”融合构成的深圳“传统制造业+农民出租屋”构成当时深圳经济的主体格局和基础模式,支撑了整个八十年代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

后来,伴随着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地农民都“洗脚上田”了,他们的身份有了重大变化,他们开始被称为“原业主”。这些原业主们发现,他们的出租屋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就业人口的租赁需求。

从出租住房中尝到甜头的原业主们开始想办法,在原来规定的宅基地住房上加建楼层,后来,这种势头日益扩张,更多的原业主乃至村集体组织都参与到里面来,不断新建更高层的农民房,最高建到二三十层。

图片

据相关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深圳约1000多个行政村、2000多个自然村中,居住单元共计2042个,总楼栋约31.9万栋,总套(间)约591.3万,总占地面积约1338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2亿m2,占全市建筑总量比重超过40%。

另据统计,在深圳1800万常住人口中,大约有1000万到1200万人居住在城中村,几乎占到深圳人口的三分之二,住在城中村的人以周边工业制造企业人员为主体,也有大量在写字楼、商业、服务业就业的各类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新市民们、新来的大学生等等。可见城中村在解决深圳住房方面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进入本世纪后,深圳已经完成了全部土地的国有化,这些由原业主以及村集体组织建设的这些居住场所已经成为“城中村”,城中村里后来加建、新建的绝大部分建筑都成为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的违法建筑。

图片

这些住所尽管性质“违法”,但客观上为解决深圳大量普通新市民居住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深圳在后来解决城中村违法建筑问题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绝大部分违建给予了“绿本”性质的认证,理论上可以自用,不能经营转让。当然,现实情况是,这类城中村的违建房仍然存在部分转让买卖的现象,更多的是,原业主将房屋大量出租或通过二房东出租,最终吸纳了深圳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构成了深圳最大规模的、恢弘的人居风景。

尽管深圳的市域面积仅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但是,无论是八十年代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港资企业,还是后来快速崛起的外资、本土企业以及当今大批的高科技企业,40多年来,深圳经济都固守了一个非常强大的传统,那就是,坚持以制造业为基本盘。

这在当今世界一线城市中堪称“奇葩”现象。世界上那些著名的一线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等,其工业制造所占比重都远远低于三产服务业,多数城市的工业制造占比都在10%以内,没有超过20%的城市,而深圳2023年的工业制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竟然高达40%以上。目前的深圳事实上在以科技赋能下的工业制造的超能形象创造世界一线城市的新型模式。

图片

这种制造业大量存在的现实正是深圳城中村多年来能够持续吸纳大量人口租赁式居住的核心原因。因为相比而言,制造业工作人群的收入水平平均低于服务业,因此在居住支出上也相对压力较大,更多的制造业就业者自然会偏向选择居住成本更低的城中村居住。

行文至此,该对文章的标题“什么是深圳经济四十多年稳健发展的底盘?”做一个解读了。回首深圳高速成长的四十多年,真正贯穿了这四十多年并能稳健发展的经济格局和模式,就是“制造业+城中村租房”的格局和模式。

扒拉开那些后来冒出来的高大上的东西,从深圳早年的起步时代开始,到今日风光无限的深圳,我们都能看到大量存在的“制造业+城中村租房”的基本架构和模式,现在仍然是深圳经济的最底层、最朴实、最坚固、最有效的经济基石,构成了深圳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和最具基础色彩的底盘。

说到这里,我们就完全明白了,为什么深圳历届政府都把制造业紧紧抓在手里,即便是过去20多年间,房地产疯狂发展的年代,当国内众多城市都拜房地产为财神,土地出让金收得都烫手的时候,土地资源困乏的深圳却能保持一份难得的冷静,始终坚守制造业特别是科技赋能的高端制造业不放松,硬生生地把制造业干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的品牌系列,也干成了深圳财税收入的主力军。

图片

与此同时,面对蜂拥而来的就业大军,深圳策略性地认同大量存在的城中村成为“海绵”性的人居空间,让其以最大弹性吸纳了最多的就业人口,对深圳的人居和经济增长都起到了非常有意义的稳健推进作用。

这种已经被深圳四十多年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成功的“制造业+城中村租房”的城市经济格局和模式,未来还会继续发展吗?未来会发生改变吗?回答是:一定会继续发展,同时,一定会发生改变。

为什么要继续发展?因为这种格局和模式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既然成功,当然会继续延续。

为什么要推进改变?因为时代在进步,任何经济格局和模式都将跟随时代发展要求而实现升级和进步。

近年来,制造业方面已经在大规模推进转型升级,例如高科技创新及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20+8”产业集群化发展,世界500强企业推进策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孵化策略,工业上楼,智慧产业园区发展,等等。

深圳科技制造具有强大的产业链效应,在经历了2022年短暂的人口回潮后,2023年,深圳人口又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才、人口正是看中了深圳经济特别是深圳制造业的超强潜力和对人才人口的超强吸纳能力。

如此多的新来的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新市民,如何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深圳再一次看到了庞大的城中村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从房源筹集的视角看,城中村显然是潜力最大的板块,无出其右。

图片

1月4日,深圳市发布了《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是深圳从战略高度呼应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工程”的落地性部署,主要涉及三大工程中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这两大工程的整合式发展。

这份《意见》是深圳自2018年推进以保障性住房为主导的二次房改以来,在政策面上的一次重大调整和深化。《意见》强调,必须依据深圳保障性居住的实际情况,把更多的土地、房产、资本、政策等资源配置到居住人口更多的租赁式住房上去,而租赁式住房尤其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主流房源就在城中村的1000多个行政村和2000多个自然村内。

准确地说,深圳缺的并不是保障性房源,特别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因为庞大的城中村已经以租赁居住方式吸纳了深圳大约三分之二的常住人口。深圳缺的是环境优美、建筑空间布局合理、住房空间适度且品质优良、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租金和水电价格合理稳定、居住体验安全舒适的城中村。

深圳为了扎实推进二次房改,真正留住人才,保持合理的人口增长,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引导城中村产权和运营主体实施必要而合理的综合改造整治,以便为更多进入深圳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新市民提供最基础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需要。

去年深圳的城中村改造曾经出现一些情况,不少人产生担心甚至不满。其实,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什么。

图片

深圳长达四十多年的“制造业+城中村租房”的实践已经被反复证明,它不仅是深圳经济发展的特殊成功模式,而且在创造全球大城市经济和人居发展的伟大历史。这种历史沉淀正在深圳转化为一种超能量的底盘价值,深圳唯有倍加珍惜和呵护,唯有加快优化升级,而绝不会更改其本质和底盘价值。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即便到了那个国家发布的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见中所表述的2049年建国百年的时刻,那个时候深圳可能已经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即便在那么令人向往的时刻,深圳现在的“制造业+城中村租房”的经济成长格局和模式仍然是这座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底盘。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制造业大都是全球高端科技制造业了,那个时候的城中村大都是环境优美、人居适宜的城市优品空间了。

图片

作者|宋丁

本文来源宋丁视点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