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又是一年春风起,又是一年养生时。

“春寒料峭,冻杀少年”,说明初春寒冷,春寒很有威力。

而且春天一天中早中晚温差大,像孩子的脸“一天三变”。

如果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变化就很难适应,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呼吸道疾病就会随之而来。

所以,在这升阳之际,千万不要做伤阳气的行为。

怎么做好“春捂”呢?“春捂”我们应该捂哪里呢?

按张伯礼院士所说是:捂腰部以下裤子要穿厚,腿和脚一定要穿厚。

“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中医说“足为肾之根、阳之根”,人的阳气在下,必须得护住阳气。

捂肚脐,肚脐又叫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

年轻女孩们,露脐装在春天还没到它登场的时候。

捂脚。“寒从足下起”,四季的养生保健都应该注重足部保暖。

捂后背、后腰

背部属阳,而贯穿整个背部的督脉又被称为“阳脉之海”。

后腰又为肾之府,胃肠道不好的人,以及肾阳虚的人,千万不要急着把低腰裤穿起来。

秋裤尽量不要早脱。

后背,后腰,要捂好。

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捂的地方。

对于小孩子来说,主要捂三个地方,头,躯干,四肢。

捂好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阳气都上升到头顶。因为。阳气还不充足,所以头部的保暖很重要。

捂好腹部

对小孩来说腹部比胸部更重要一些,因为腹部是脾胃所在的地方。

小孩本来就脾肠虚,脾又最怕寒,所以肚子一定要捂好。

不然,寒气很容易通过肚脐这个很薄弱的地方,侵犯孩子的脾胃。

一伤了脾胃就积食,腹痛、便秘、腹泻都来了。

脾又为后天之本,脾一伤百病就生。

所以,一定要捂好孩子的腹部。肚兜,棉肚兜,应该是四季所需。

捂好脚

不要让孩子哪怕在家里赤脚到处跑,哪怕有暖气也不行的。

寒从脚下起,脚离我们的心脏最远,是阳气最弱的地方,一定要捂好。

对于春捂的小孩子,也不要捂过了。

要时不时摸一摸后背,如果总是汗津津的,说明捂得太过了,应适量减衣,免得毛孔张开遇风着凉。

春捂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一般是根据当地的天气决定的,如果连续两周最高气温都在15℃以上,而且比较稳定,那时间就差不多了,可不必再捂。

“捂”到什么程度停止呢?自觉温暖,不出汗。若身体一动就出汗,就要早点换装,出了汗,反而容易着风受凉,患上呼吸道疾病。

春捂特别适合平时有手脚冰凉,怕吃寒凉,遇寒易出现腹痛等症状的一类人群。

这类人做好春捂,就能避免不少疾病。

自觉温暖、不出汗是“春捂”的标准

每个人的穿衣标准不一样,老年人捂得时间更长些,年轻人火力大,“我妈感觉我冷”情况可以忽略。

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

“春捂秋冻”,你“捂”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