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首先,这锦衣卫是明朝的官职,要穿这衣服在北京南京更应景一些。更重要的是这锦衣卫在历史上名声非常不好,提到这个,一般人想到的就是特务随便监视抓人,以及弥漫在朝野的恐惧。当然,这些印象更多的是来自关于锦衣卫的影视作品。那么,历史上真正的锦衣卫到底是什么样子?
明朝的锦衣卫最早成立于朱元璋时期,其前身是拱卫司和仪鸾司,它是皇帝出行负责仪仗警卫的,底下部门的名字听名字就能看出来是出行仪仗相关,比如按御椅司,扇手司,擎盖司等,有负责站岗喊口号的大汉将军,甚至还有一个驯象所,这里面林林总总一千多人。
◇ 《出警入跸图》中万历皇帝身边的锦衣卫
这个机构中有锦衣卫镇抚司,最开始是负责内部的处罚,但朱元璋一定要求大权独揽,而对于百官都高度不信任,必须要有一个机构直接听命于自己对百官进行监察,而手边最合适的一个机构就是锦衣卫,因此,这锦衣卫镇抚司就越来越多地牵涉到百官的事宜,甚至专门找了一批人当所谓“检校”的密探监视百官的一举一动,在这些密探的帮助下,朱元璋屡兴大狱,比如胡惟庸案和空印案,而这些密探为了自己的前途,也会把一些捕风捉影的东西报上去,朱元璋在这些案件中每次都滥杀无辜,和这个很有关系。
◇ 朱元璋极其擅长通过“法外之法”,直接成立新的执法机构等手段,屠戮震慑一切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这几次大案办下来,朱元璋觉得锦衣卫的检校和镇抚司非常好用,就把它设为锦衣卫的主要部门,并亲自任命指挥使,锦衣卫从此正式成为了只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这锦衣卫无限忠诚于皇帝,与此同时也就把官员都给得罪了个遍。为了安抚官员们,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公开焚毁锦衣卫的刑具,并命令以后审案的权力都归三法司。往后几年蓝玉案发,虽然当时这个案子是锦衣卫给揭发出来,但整个案件审理都是吏部和太孙朱允炆主持的,锦衣卫的权力被大大限制。
朱元璋死后不久皇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朝中民间还有不少同情建文帝的势力,为了镇压他们,朱棣恢复了洪武年间锦衣卫的所有权力,而且还让他们凌驾于官员之上。
◇ 朱元璋父子的统治都离不开锦衣卫
当时的锦衣卫都指挥使袁彬官至正一品,特授勋上柱国、左军都督、升授光禄大夫,权势熏天。《永乐大典》的总编解缙,仅仅因为朱棣一句不置可否的话,锦衣卫就积极揣摩上意,把他给灌醉扔在雪地里冻死,而官员只要得罪了皇帝,就会被处以廷杖之刑,锦衣卫正是监刑官。如此一来,官员们斯文扫地,彻底匍匐于皇权及其爪牙锦衣卫的淫威之下。
当然,锦衣卫权力这么大,皇帝也不可能完全放心,为了彻底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朱棣又设立了由大内宦官亲领的东厂。从本质上讲,锦衣卫和东厂的任务高度划一,都是无所不用其极地搜集情报,都可以风闻奏事自行审判,所以这二者经常被相提并论,合称“厂卫”。无论是大臣还是普通人,厂卫都是非常恐怖的存在,锦衣卫那种特有的绣春刀飞鱼服,也成了杀人不眨眼的象征。
◇ 复原飞鱼服,现藏于山东曲阜衍圣公府(孔府)◇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腰牌,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在这种情况下,厂卫的高级官员也愈发有恃无恐。英宗年间发生土木堡之变,朝廷上下六神无主,而锦衣卫指挥同知马顺在朝堂上呵斥百官,此时百官对锦衣卫的愤怒在一瞬间爆发,在朝堂上把马顺活活打死。此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官僚和锦衣卫剑拔弩张的关系。
明朝到了中后期,虽然皇权名义上还是至高无上的,但皇帝们实在是没有能力驾驭住如此的至高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宦官权臣交替登场,谁能够在一段时间代表皇权,锦衣卫就是谁的爪牙,而在这个过程中,锦衣卫都指挥使也成了各方竞相拉拢竞争的对象。
◇ 电影《绣春刀2》中锦衣卫千户陆文昭向魏忠贤行贿求差事
嘉靖年间,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曾经救过皇帝的命,嘉靖对他极为信任,当时的权臣夏言和严嵩都在争取陆炳的支持。而陆炳最终倒向严嵩,成了严嵩扳倒夏言非常关键的因素。僖宗年间,魏忠贤权势熏天,而其巩固权势非常关键的一步是让自己的心腹田尔耕取代了前任在位四十二年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田尔耕到任之后,非常卖力地替魏忠贤打击政敌,对于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人,严刑拷打那都是家常便饭,甚至曾经随意诬陷人把人家给烹杀了。田尔耕如此残暴,也为他获得了诨名“魏忠贤大儿”。到了这个时候,锦衣卫完全沦为了党同伐异的工具。
锦衣卫如此甘愿为人爪牙,自然让这个团体的名声愈发恶劣。不管是早期皇帝亲自掌握锦衣卫,还是到僖宗这会儿魏忠贤党羽控制锦衣卫,他们得罪的都是广大士人民众。在京城天子脚下,锦衣卫无人能挡,而出了京城,虽然那些被成为“缇骑”的锦衣卫校尉们名义上代天子行事,拥有超越一切的特权,但一旦地方上的愤怒到了一定的阈值,锦衣卫的身份反而成为引爆火药桶的导火索。
◇ 五人之墓
僖宗天启六年,魏忠贤派锦衣卫去苏州抓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激起民变,苏州民众把锦衣卫围在中间,打死一人,事情闹大之后东厂出面镇压,苏州府杀了为首的五人,至今他们仍然葬在苏州虎丘之侧,是为五人之墓。此事影响太过恶劣,民间从此之后提到锦衣卫就想到魏忠贤和宦官,当然,锦衣卫的嚣张跋扈有所收敛,有记载说他们的军官士兵甚至一度不敢迈出北京家门,也是怕不知道哪里的民众再学苏州民众给自己来这么一下子,扫的可不只是锦衣卫的脸,而是天子的脸了。
崇祯皇帝即位的时候,面对的就是这么个极端恶劣的政治局面,本来皇帝和官僚民众矛盾就很深,而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又大大加深了这样的矛盾,而崇祯在位期间又跟他祖宗朱元璋一样,对官员极其不信任,他又拿锦衣卫去监督官员,这么做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首辅周延儒谎报军情,锦衣卫报告给皇帝之后事情败露,周延儒被赐死。
◇ 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挂老歪脖子树后,锦衣卫和东厂特务还在满街抓“造谣”北京城破的“坏人” 图为影视剧中的崇祯帝形象
但从整体上来看,如此政治高压之下,官员们不做不错,多做多错,无论如何都免不了罪,既然如此为何要公忠体国呢?最终,崇祯皇帝恨恨地说文官皆可杀,诸臣误朕,也无可奈何地走向了那棵老歪脖子树。时人沈启堂感慨,明非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算是对这段历史的痛苦总结。
诚然,大明两百七十六年历史,锦衣卫也有忠义之士,比如明亡之时坚守崇文门最终殉国的二把手李若涟,也曾经做过不那么恶心的事,比如万历年间有锦衣卫刺探了日军的军情,但总体而言,这个组织的存在,还是不择手段为最高权力服务,到明朝末期,无论军民官商,都生怕自己一言不慎就被抓进锦衣卫镇抚司监狱,如此一来上下离心离德,不但大大加速了大明灭亡,也给世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并不会随着时间消失。在洛阳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还能看到穿锦衣卫衣服的人,这实在是需要好好做做功课,毕竟对锦衣卫的恐惧,实在是几百年来的肌肉记忆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