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践行才能收获定制感的美好

所谓定制感,就是所得到的成果,是自己独有的。它既具有“这就是我想要的”那种贴合感,只适合自己,与“搁在别人身上是不是也这样”没有关系,另外,它也有“是我亲身努力之后得到的”那份自豪感。
生活中和网络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朋友,他们喜欢某个事情,也很希望自己能达到别人那样的地步,经常问,自己如何能达到。譬如,标志性的一类问题,“我怎么才能瘦身”?
有的人把重点关注到达成目标的手段上,问,“我如果通过跑步的办法,要怎么跑才能瘦”。这比眼里只有成果(想要成果)、却不关注过程(不想付出)的类型,已经踏实多了。
但是一旦你跟ta说瘦身的基本逻辑,以及告诉ta要达成目的,需要从哪些基本努力入手,没有捷径可走。
一听说那么慢、那么累、要持续的周期那么久,就马上放弃了,继续去寻找下一个能在瞬间达成目标的高明手法去了。
直接希望复制他人成果的人很多,但愿意复制他人刻苦努力过程的人,却不太多。
就以运动和健身(或者更具体一点,就说瘦身吧)的话题为例。的确,要做到“规律性的运动”,真的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对于有跑步习惯的人来说,可能每天(或者隔天)去跑步,并没有太大的障碍,但要ta从舒适的沙发上站起来,进入负重训练的状态,想想做俯卧撑或者仰卧起坐时的辛苦,还没有开动,就已经抗拒了,更不要说什么伏地登山、波比跳之类的累成狗的形式!
或者反过来,对于习惯了举铁的人来说,要ta穿上跑步衣衫和跑鞋,出门去街上跑上10公里,也是犹犹豫豫下不了楼的。
可是,要想取得成果,都得吃苦。虽然,训练的科学性可以避免蛮干和盲目吃苦,但训练本身的基本属性,毕竟是让身体吃苦的过程。
有的人乐意看别人的成果,但很抗拒听从训练逻辑和艰苦训练的过程,骨子里就是希望有灵丹妙药让自己能在避开过程的前提下,复制结果。那怎么可能呢?没有的。

对于体育运动,从年轻时候起就被教导并践行着“基本功最重要”的理念。
就说跑步这件事,虽然人人都会,迈开腿就行,但它也有基本功——必要的力量基础,是投身跑步的基础;良好的跑姿,则是一场跑步过程中的基本功;就一个长长的计划而言,初跑者开始进行枯燥的、较长时期的低强度有氧积累,则是打有氧基础的基本功。
对于希望直接复制他人结果,忽略过程的人来说,这些事情就不要提了。即使对于愿意复制过程的人来说,能在力量、跑姿、枯燥的低强度积累这些方面都潜心去做而不浮躁,又有多少人呢?
参考前人的经验,通过自己的亲身践行,找到符合自己的训练模式和训练量,才能得到最符合自己实情的、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份收获。这就是我说的定制感。
这种定制感的享受,是很美好的。
撇开跑步,说一个收听广播的案例,更能体会“定制感”。
过去几十年一直喜欢听广播,文章里也常常出现“今天从电台里听到某个话题”之类的素材,但是没有专门写过听广播这件事,也没有写过收音机。
春节期间摆弄收音机比较多,也就有点新的感想。
在网络流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甚至有着明确的“网络收音机”这种硬件产品形式的当下,怎么还有人喜欢电波收音机,并通过它来收听?
我完全不是器材发烧友,我所关注的主要是收听的节目内容,这些内容绝大部分都可以从app里获得,且这个途径获得的信息总量,远远大于通过收音机收听的模式。但是,我这样的非收音机发烧友,同样喜欢通过收音机来收听广播——当然,我同样拥抱网络,很多内容,我也通过手机上的app来收听,特别是某档固定收听的节目错过了收听时间的情况下。
通过收音机收听节目时,我感到这样的几点是与使用app或网络收音机不同的:
1、是自己从茫茫星空中收下来的,而不是在已经罗列好的清单中选取的。
现在已经有了数字输入直接获取频点的技术,使“到达预想的频点”这个动作变得相当简单。但还是要做输入数字动作。无论直接输入,还是传统的拧动调谐钮的收听动作,与在手机屏幕上,上下翻滚点击选取的形式不同。
2、人与信号的直接对话。以模拟指针机为例,在慢慢拧动中,逐渐靠近已知频点的刻度,声音逐渐清晰,到达这个位置,声音立刻清晰入耳,而在app里,受制于网络传输及资料下载,不是瞬间互动的。
3、对于未知的信息(信号),在一系列屏息、凝神、调整位置的动作过程中,突然遭遇一个素未相识的陌生信号,清晰地传入耳中,那种感觉,与那种在跑步(或其他运动)过程中,长期努力未见改变、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质变的现象,十分类似,所产生的愉悦感,亦十分类似。这种收获是自己才能体会的,有明显的定制感。
4、只有“我”和“目标”之间的对话,不受周边影响。网络广播,就正在收听的本条目而论,可能充斥着大量的他人点评,环境不纯净。站在更大的鸟瞰角度看,拟收听的条目,也排列在一堆可见的其他信息里面,目光很容易被它左右的信息所吸引,而从收音机里接收电波,对于很熟悉频点的人来说,尽管知道旁边相邻的频点是什么台,但对于“他人”此刻在播出什么,最多只知道此刻在播出的节目,但对节目内容完全不知情,耳朵里只有此刻正在的那个频点播出的内容,具有明显人与电波之间一对一的特征。
放在运动这个话题来说,按照自己的实情制定计划、对该计划认真践行,在践行过程中,同样也具备那种个人和计划之间一对一的特征,而不像今天复制这个大神,明天复制那个大神的学习者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很长时间花下去,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肤浅地体会了一些“别人的东西”。
从打算实施某个事项——如打算从这个春天开始跑步,作为瘦身的手段——的起点开始,就要有自己的设想。别人的案例可以借鉴,但不要存照搬的心。
一旦着手,就要有自己的模式,这个模式需要自己反复摸索,试错,找到最合适的方案。期间,通用型的部分当然可以借鉴,但不假思索地照搬大神的方案,一定是不现实。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经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反观,调整,使其更加符合自己。
整个过程,其实就是自己为自己定制一个训练模式的过程,从这个模式中,得到的结果,也具有明显的“适合我自己”的定制感。这种情况下的收获,是很美好的。
收音机发烧友在某天突然收到一个比所有已知的台更远的信号且加以辨认,他们觉得很快乐。对于运动者来说,在大量基础努力的基础上,突然在某天感到有了质的突破,无论是瘦身的突破,还是速度的突破,也是快乐的。在作为运动爱好者的我,和作为收听广播爱好者的我来说,这两种快乐很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