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用在林黛玉身上就再恰当不过。
她在贾府由万众瞩目的外孙女,到处处提防被人嫌弃的表小姐,其中的经历也是一言难尽。
尤其她在舅母王夫人眼中,从之前怜爱的外甥女,到中间的漠不关心,再到最终借晴雯咬牙切齿的咒骂“女儿涝、狐媚子”,死后挫骨扬灰……表达对黛玉的憎恨,这十年间的转变,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林黛玉的身份地位如此变化,除了与贾宝玉有情被王夫人不容之外,之所以会被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主要也有黛玉处事的“分寸”不入王夫人眼的问题。
王夫人作为女主人,她的立场必然影响贾府上下对黛玉的立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林黛玉的问题,也有这么三件事,尽管可以替她解释,但不得不说她还是做错了,更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
《红楼梦》好就好在曹雪芹从不讳言,是人就有错,即便林黛玉也不能幸免,才是生动的人物。
林黛玉最大的“错误”,当然就是和贾宝玉“谈恋爱”了。在那个礼教森严的时代,男女授受不亲。尽管贾府对此的标准并不像世俗民间那么严重,但最基本的礼教约束依旧存在。
男女姻缘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以私定终身,更不可产生男女私情,否则便是丑祸、不才之事。
尽管宝黛爱情冲破世俗礼教的精神可佩,但不可否认在当时人们的普世价值观中就是“世难容”,必然遭受千夫所指。
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发乎情止乎礼,尽管世难容,也确实不被认可,但并不算是“真正”的错。
而她真正犯下的三个错误,着实才叫不应该。
一,质疑“宫花”
林黛玉的第一个错误,就是那次周瑞家的送宫花,因周瑞家的小人之心,最后剩下两朵给到黛玉,被她挑了理。
(第七回)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宫花是薛姨妈送给贾家姑娘们戴的,无论如何都是个礼。
别说薛姨妈是贾府新来的客人,就算是王夫人的妹妹身份就是长辈。长辈所赐礼物,再不喜欢也是个情意,不可以被怠慢,更不能挑剔。
可黛玉如何表现?“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这可是对长辈的失礼。
后文林之孝家的教训贾宝玉不能管袭人、晴雯等大丫头叫名字,要叫姐姐,说“越自己谦越尊重,别说是三五代的陈人,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
贾宝玉要如此,林黛玉作为表小姐就更要如此。
诚然她对薛姨妈一来就宣扬“金玉良姻”不齿,也对薛宝钗抢了她的风头不高兴,但不能损伤自己的礼仪被人诟病。
何况打狗看主人,她说那句“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既将自己与三春对立起来,也未免太过计较,关键还对周瑞家的不满,表达出她最后得了花,肯定是周瑞家的先送去给自家小姐挑完再给她。
要不说林黛玉“目下无尘”,便是眼中不揉沙子,心里藏不住话,遇见不平就要张目,她这么一表现,就得罪了所有人。
对薛姨妈送花不领情。
不给王夫人脸面。
与三春等贾家姑娘对立争宠。
质疑周瑞家的。
那周瑞家的可不是旁人,是王夫人最宠信的陪房和左膀右臂。
林黛玉如此作为,她肯定不高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回去必然添油加醋像王夫人学舌告状。
王夫人不可能去找黛玉求证,便肯定心生不满,长此以往这些小人口舌,会导致王夫人对黛玉越来越不满意。
一旦对一个人产生不好印象,再想要扭转就太难了。
林黛玉这次“错”,为她在王夫人心中形象的转变,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可叹。
二,《杏帘在望》作弊
贾元春省亲当晚,林黛玉犯下了她此生最大的一个错误。
如果说之前怼周瑞家的还是她有道理,只是目下无尘不肯忍气吞声的话,她这次替贾宝玉捉刀代笔作弊《杏帘在望》,着实是大错特错了。
贾元春就是想要看看弟弟宝玉的学问,便兴之所至要考核一下,是姐姐对弟弟的疼爱和殷殷希望。
贾宝玉作得好固然会夸赞,作不好也不会惩罚。毕竟之前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已经表现的不错。
元春此时的考核,更是想要在一屋子宫女太监们眼中展示一下,回到宫里传说出去她也有面子。
可林黛玉却出头代替贾宝玉作了这首“杏帘在望”。肯定要比贾宝玉作的那三首更强。
问题是如此一来却与贾元春的初衷悖逆,关键她帮贾宝玉作弊的影响非常不好。
贾元春想要看看贾宝玉的能力,以及为自己争光。
贾宝玉只要作完,好不好都不会太差,贾元春也就满足了。
就算林黛玉想要帮贾宝玉作弊,也要更隐晦一些。比如像薛宝钗那样背后提醒他“绿玉”不好,换成“绿蜡”更周全。
如此既让贾宝玉学习了“绿蜡”典故而进步,又让贾元春满意,才是真正的好处。
可林黛玉替贾宝玉捉刀代笔欺骗姐姐,影响就太坏了。
要知道古人特别注重品德高尚。贾宝玉作弊已经不应该,欺骗姐姐更是无品无德。关键元春又是贵妃,贾宝玉是臣子之家,两人还有君臣之属,岂不是“欺君罔上”又的大罪?
贾元春当然希望贾宝玉封侯拜相,最差也是荣国府主人,怎么能如此“欺君”呢?
旁边宫女太监一大堆,别说看不见他们的小动作。
贾元春丢了这个脸,会如何看待黛玉?
林黛玉的捉刀代笔,不但让贾宝玉没有获得任何进步,更破坏了姐弟情意和信任……这件事做的可不就是“妲己、妹喜”那种狐媚之祸么?
贾元春随后在端午节赐节礼时明显支持薛宝钗,不支持林黛玉。根源就在这里。
林黛玉这次作弊行为,确实做得不好。
不但让贾元春不喜欢,更让王夫人憎恨。毕竟是个母亲和姐姐都容易认为林黛玉这样,会影响贾宝玉的心性,致使道德败坏,人品沦丧。
君子以德,方能载物,林黛玉这次冒失,让她彻底失去了王夫人和贾元春的信任。亦可叹。
三,元宵节喂酒
送宫花和作弊两件事,是黛玉年纪尚小之时,可以看作是思虑不周。但等她已经十五六岁时,在元宵节当众喂酒给贾宝玉时,就是惊世骇俗了。
(第五十四回)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宝玉替他斟上一杯。凤姐儿便笑道: ‘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然后宝玉将里面斟完……
林黛玉是用自己喝酒的酒杯,将喝了一半的剩酒,当众喂给了贾宝玉喝下。这件事惊世骇俗在表现的太过亲密了。
要知道尤三姐后来在贾珍贾琏跟前,就是搂着脖子给二人灌酒的。
尤三姐此举被千夫所指,骂她放浪形骸。
可实际上,林黛玉喂酒贾宝玉的行为,除了更斯文之外,和尤三姐并没什么区别。
尤三姐还是关起门来别人看不见。林黛玉却是当着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李婶娘,众姐妹等家里外头,长辈晚辈的面……
当时有多尴尬?所有人都一声不响,唯有王熙凤站出来解围,可她显然也没想到事情的严重,只能不尬不尬说说什么“不能喝冷酒”,反而让所有人更尴尬。
要知道王熙凤每次说(笑)话,必然会有人响应的,可原文就只她与贾宝玉自说自答,完全没有任何人说话,就知道当时情况的严重,着实让人无话可说。只能等下一个场景的轮换才作罢。
这其中年轻人无所谓,但李婶娘作为外人,看到主人家小儿女这么亲密的举动,肯定尴尬。
薛姨妈心中估计要翻个大白眼。
王夫人肯定要如坐针毡,心里恨死林黛玉丢了她的脸。
她作为女主人和母亲,儿子和外甥女如此亲密“丢丑”,岂不要气炸了?
而贾母的尴尬,随后通过她“掰谎”也表达了出来。
(第五十四回)贾母道:“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
贾母的话一语双关,既祸水东引抨击了薛家来贾府图谋金玉良姻,薛姨妈和薛宝钗在背后小动作不断的事实,在消除刚才林黛玉喂酒的影响。拉薛宝钗一起“受过”。
又直接告诉宝黛和所有人她的立场:男女私情是“贼情”,坚决不允许,“我们家,没这样的事”。
贾母尽管支持宝黛姻缘,但绝不认可宝黛爱情。宝黛姻缘必须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础上,不可能是二人私定终身。
贾母的“警告”不可谓不严厉。也实在是林黛玉喂酒的“情不自禁”太震撼。
林黛玉喂酒贾宝玉,是否是故意还是情难自禁很难说。
但却将宝黛之情彻底公之于众。这件事从礼教角度来讲,林黛玉肯定不应该做,更不应该当众为之。她被王夫人恨之入骨,也就因此而起。
当然,以上三件事对林黛玉来说其情可悯。可不能否认错了就是错了,她也必然要为错误而付出“代价”。
如果没有这三件事,她可能在贾府也不会太好过。但这三件事无疑让她的人生更雪上加霜,越来越滑向不可掌控的深渊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