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语云:虎豹不可骑,人心隔肚皮。
在心理学上,看清一个人很简单:就直接观察他对你说话的方式方法、语气和态度。
有一个心理学名字叫“投射”,就是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在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人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觉知他人。通常发生在人际互动中,包括语言沟通和肢体表达。
因此,看清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对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在投射中,习惯性否定、习惯性反问和习惯性忽视都可以快速让你看清楚他背后的恐惧和虚弱的内在。
习惯性否定的人又常被视为反驳性人格,就是无论你说什么,不管有没有说完,他都会打断或者反驳你。他们常说的话是: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你说的不对、不是你想的那样子、你听我说、你没懂我的意思,诸如此类的话语。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病理性诡辩,通过反驳别人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如果你经常看综艺节目,你现在大概可以想到某些人,他们是典型的代表。这种人的内心通常是没有自信且缺乏安全感的,潜意识中拒绝从其他视角去感知外界,所以才会下意识否定你。但他们自己通常意识不到自己自卑的内心,只是觉得你会攻击他。
和这种人交流,会非常的心累。因为不管你说什么,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否定你。即便你安抚他,让他听你讲完,但他还是会否定你。
语气和态度是一个人情感状态和自我认知的体现。比如,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或冷淡,他的情感态度就如同镜子一样反映出了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再如,有些人常常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习惯性反问就好分辨了。
“比如说,你问对方,你看见我的眼镜了么?
对方说,你自己的东西你自己不知道吗?”
“或者说,你问对方,假期打算去哪玩呢?
对方说,去哪玩你自己不会看攻略吗?我哪知道去哪玩?”
并且说话的时候还带着不耐烦的语气,让人完全不想再沟通。
这种人的内在也很虚弱,才会通过反问去对抗别人, 认为别人对他都是不怀好意的。常常把别人当做假想敌,可能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也有可能他本身是一个全能型自恋的人。
说话的方式是一个人性格特点的直接反映。例如,有些人说话比较直接,开门见山,这种人的性格往往比较直率;而有些人说话比较委婉,绕弯子,这种人的性格可能更加细腻。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说话方式,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他的性格特点。
习惯性的忽视呢,也很简单。
就是不管你和他说什么,都会被他一一略过。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又会忽略你的感受,甚至说:我哪知道呢?你不要瞎说、我以为什么什么的。
大家可以参考下最近网上讨论的比较多的吴姓演员和他的妻子在某档综艺节目中的表现,这里我就不去分析了。这种人的核心人格和内在往往也是虚弱的,他们下意识把别人正常的建议和关心假想成命令、指责以及压迫。他们常常回避冲突和责任,经常的表现有撒谎、反过来指责你。虽然本质上也是一种防御,但是对于与其相处的人来说,会非常累,尤其你的伴侣是这样的时候,你会感到非常无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在“看清一个人”方面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例如: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分析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开发出更精确的预测模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人。
跨文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各地的人们。
生理指标的运用:生理指标(如心率、皮肤电等)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未来,通过将这些生理指标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人。
进化心理学的发展: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进化过程和适应机制。通过研究人类的进化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心理健康的普及: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理论和技巧将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总之,“看清一个人”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议题。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心理学知识,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还可以为组织管理、心理咨询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心理学在这一领域将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