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病案一

图片

患者,女,19岁

就诊时间:2024年2月19日

主诉:反复发热7天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感冒发热,服布洛芬退热后反复,于医院输液治疗仍高热不退,现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发热,体温38.5℃,怕热汗出,口干口苦,饮水多,不欲食,咳嗽,鼻塞,流脓涕,咽部有脓点,大便2日未解,小便黄。脉弦数有力,舌尖红,苔薄黄。

六经辨证:少阳阳明合病

拟方:大柴胡汤合升降散加减

北柴胡36g,大黄8g(后下),枳实12g,黄芩15g,姜半夏8g,赤芍12g,生姜20g,大枣20g,石膏90g,桔梗10g,甘草10g,牛蒡子12g,蝉蜕5g,炒僵蚕5g,姜黄5g,连翘10g,薏苡仁30g,2剂,机器煎药。7袋,150毫升/袋,频服。

反馈:患者下午5点服药一次,7点服药一次,8点体温39.5℃。

问是否要服用布洛芬,回复暂不服用,嘱再服中药一次,泡脚。

9点体温降至38.5℃,让其10点再服药一次。

第二天回访,大便已解,体温36.5℃。

图片

患者口干怕热饮水多,口苦,大便干,脉弦有力,辨为少阳阳明合病,予大柴胡汤。加石膏为林师退热的一个常用药。

大柴胡汤条文: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针对咽喉不利用了桔梗甘草汤。

桔梗甘草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主治热毒瘀结于肺、咽痛的一首方剂。

桔梗甘草汤条文:少阴病,二三日,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升降散(大黄,姜黄,蝉蜕,僵蚕),按六经辨证归属治疗阳明病的一首方,加连翘取新加升降散之意。

升降散也是治疗发热的一首常用方,之前文章有过详细的论述,故不再赘述。

针对咽部脓点加牛蒡子,薏苡仁。

牛蒡子主要有疏散风热、解毒利咽、透疹的功效。

牛蒡子有很好的利咽喉作用,不管是感冒、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喉疼痛,牛蒡子都有很好的利咽喉、止疼痛的作用。

牛蒡子还有一定的通便功效,大便干燥的人服用后有通便的作用。用在此案一举两得。

薏苡仁性凉,味甘,归脾、胃、肺经,功效为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养心安神等。

与桔梗合用也是利咽排脓的一个常用对药。

图片

病案二

图片

患者,女,38岁

就诊时间:2024年2月21日

主诉:低热,咳嗽咽痛1天

症见:低热,体温37.5℃,咳嗽,咽痛,鼻塞,流清涕,疲倦乏力,精神差,昏昏欲睡,无口干口苦,无咽红咽肿,饮食少,二便可。脉沉细无力,舌苔白水滑舌有齿痕。

六经辨证:太阳太阴少阴合病

拟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10g,黑顺片10g(先煎),细辛8g,桂枝12g,干姜10g,姜半夏12g,五味子12g,白芍10g,茯苓30g,白术30g,甘草10g,2剂,水煎服,2小时一次。

图片

反馈:患者反馈服药两次后,汗出,已无发热,精神大振,咳嗽减轻。

本案患者低热,咽痛,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苔白水滑,脉沉细无力。

属于少阴病提纲证: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咳嗽、鼻塞、流清涕,苔白水滑,为太阳太阴合病,表寒里饮,选方小青龙汤。

《伤寒论·太阳病下篇》第113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第114条:’伤寒,心中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患者苔白水滑,考虑中阳不足,水饮内犯。加茯苓、白术健中焦脾土,以土制水,也有苓桂术甘汤之意,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效。

作者简介

图片

王金涛,男,中医主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师从主任医师,钦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钦州市名中医,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林佳明先生。

曾在多家医院工作,中医经验丰富。擅长运用针灸,推拿,艾灸,中药等治疗各种疼痛慢性病,跌打损伤和中医体质调理,以及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擅长于经方调理各种常见病。

撰稿丨王金涛

编辑丨黄怀真

校对丨曾静怡、马煜文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