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勇
清晨,我还身在湘西乌龙山茶庄园,经恩施飞昆明,昆明转飞澜沧,于夜半乘车上了景迈山,午夜时分到达山上的古濮人客栈。开轩远眺,山风习习,虽然夜色深沉,山野如墨,但古茶林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星火如梦的古老山寨仿佛轻轻飘起。
千里迢迢,只为拜茶。地处中国西南边境普洱市澜沧县南部、北回归线与澜沧江十字相交处,景迈山是世界山茶属大叶茶组分布的中心地带。在平均海拔1400米的景迈山原始森林中,生长着近120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18万亩近自然栽培的古茶园。不久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
蜂王树前的战栗
晓光穿过客栈周围的榕树,芒景村在薄雾叆叇中醒来。客栈对面一大片黄秋英,正忘我地开放,眼前一片明艳。果然,这是藏在景迈山深处,一个如诗如画的村庄。这里,森林、茶林与部落共生,林中有茶,茶中有林,云雾遮掩下的参天古木冠世独绝。我们去的第一站,便是一棵被称为“蜂王树”的古榕树。
大巴车在方砖和沙石铺就的路上颠簸着。司机告诉我们,为了保障景迈山有机古茶林的品质,当地人宁愿在摩托车上颠簸,也要坚定地拒绝铺设柏油路,他们愿意为祖辈留下来的茶园受一分累。大约在芒景上寨东侧一公里处,我靠在观景台上,见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棵“蜂王树”。
蜂王树长在坎下的深涧里,是一棵近50米高的古榕树,枝繁叶茂,层叠横亘的枝丫上,密密麻麻地挂着70多个蜂巢。据说,每当二月底春茶开采的时候,近万只蜜蜂会从四面八方飞来,在蜂神树上筑巢栖息。栖息在这棵树上的蜜蜂叫大蜜蜂,别名树排蜂,云南俗称马长蜂、大挂蜂。大蜜蜂对生存条件要求苛刻,一般只在没有污染和破坏的原始热带雨林才能发现其身影,耸立天地的树干和犹如绿色巨伞般的树冠,为这“蜜蜂王国”提供了天然的庇护场。这种高山榕的树干很粗很壮,能抵抗大风,为大蜜蜂带来平安,所以大蜜蜂喜欢在这种榕树上筑巢。
我们屏息凝视着百米之遥的神树。它的树冠大致与观景台持平,每一条枝杈的下方都悬挂着棕褐色的蜂巢,多者七八,少者三五。蜂巢的形态大致相同,呈U字形,大小颇为悬殊。向导告诉我们,蜂王树已经伴随布朗族古茶林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是芒景布朗族茶林中最壮观的一个昆虫链。
“大蜜蜂对我们的茶林起着采花粉、传递花粉的作用,有提高茶树生长的能力。而且它不仅采蜜、采花,还吃虫,帮助我们茶地做了很多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蜜蜂来得多,说明山里面的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向导说。
一棵蜂王树,藏着当地村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智慧。布朗族认为万物有灵,村民们严格遵守着古老的教诲,他们不做任何有害蜜蜂生存的事情,如不采蜜、不在树下大声喧哗、禁止游客过于靠近等,用世代传承的智慧和约定俗成的规矩,守护着这棵童话般古老的榕树,以及百万亩古茶林的生态平衡。
森林里很静,仍然听不到大蜜蜂振翅的嗡嗡之声。我知道,那些硕大的蜜巢里,有万千生灵在起起落落,它们从万千花朵里撷取花粉,酿成蜜糖,喂养旷古如一的岁月;它们用蜜汁孕育新的生命,为大榕树添丁加口,增其甲胄和威仪。
忽然,从森林里传出一声凄厉的长啸,带着神灵之威,传之久远,我不禁为之战栗,肃然起敬。
膜拜大平掌古茶林
景迈山的古茶林主要集中在景迈大寨和芒景村,最好的一块古茶地在大平掌。
大平掌古茶林位于景迈大寨、糯岗和翁基三个村寨的交界处,是景迈山上唯一的山间盆地古茶林。茶园是开放型的,有六块石碑竖起,刻写着“景迈山古茶林”,六个字均用绿漆填染,显示出其颜值与品质的担当。
茶园中间是用卵石铺就的游道,游道两边用一些花木做成了篱墙,既自然和谐又亲和有度。进得茶园,真是步步皆景。《云南省志·文化志》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景观是全世界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乔木林下人工栽培型森林古茶园。千百年来,布朗族与傣族等世居民族在此保留了传统的近自然种植方式,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
古茶林大约有三千多亩,以石子路为轴心向两边的缓坡铺开,茶林里穿插种植着多依树、含笑、樟树和竹林,构建和培育起“乔木层—茶树层—草木层”的立体群落结构,茶林内的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微型的生态园,各种生物物种都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生态功能。
茶园里一时洒下阳光,一时洒下细雨,我们像古茶树一样坦然相迎,心中甚至有几分舒适与欣喜。因为茶林是生长在原始森林里,几十米高的乔木像绿色的大伞撑在路旁和山坡,其茂密枝叶散发的精气能驱除林中的病虫害,又能遮蔽高原上的风雨和强光。不仅有天时,大平掌还有地利,1500米的海拔最是适合古茶树生长,景迈山下奔腾的南朗河也没闲着,它扬起的大量水分,顺着落差近2000米的河谷爬升,在大平掌搅起轻纱般的薄雾。在白雾与绿乔的缝隙之间,阳光漫射,古茶树在柔和的光线中舒展枝叶,蓄精养锐。
在景迈山的每片茶园里,都有茶神树,每年采春茶前都是要祭拜的。然而,茶园的主人不在现场,我们只好妄自猜度,将那些形体粗壮高大、身上布满白斑和青苔的古茶树,作为心中的茶神树。那些苍劲的茶树上还有各类附生、寄生植物和林下草本植物,形成了近自然的群落结构。盆地茶园在秋冬之季会收纳更多的枯枝落叶,土壤的肥力来自天然,培育出古茶树独特的山野气韵和浓郁的兰花香。
在大平掌茶园里,松鼠在林间蹦跶,炫耀身手;花蜘蛛在茶树间布下了巨大的网兜,然后假寐;啄木鸟与红嘴蓝鹊击鼓相邀。本地的老师入宝山而不空回,手里要么采上一把“螃蟹脚”,据说是名贵的中药;要么捏着几颗发黄的多依果,时不时在鼻子下嗅一嗅,沉醉在果香味里。我是有眼不识“金镶玉”,一会儿在树上采摘一种野梨子,樱桃般大小,黄色,不敢入口,只觉新奇;一会儿又扑倒在尘埃里,捡拾落地的菩提子,它镂空的花纹有一种神秘的美感。
走出大平掌茶园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大树上都有树瘤,疙疙瘩瘩,像是被毒蜂蜇过。问过,才知道它们是为林下的古茶树遮风挡雨,弄出的满身伤痕。我又一次感受到“林下茶种植技术”的精妙。上车时,我吐出口中噙了多时的一片茶树叶,喝上一口矿泉水,一阵微苦之后,迅速有了悠长的回甘。
大平掌茶园下山的路依然颠簸,我的心还在茶园里找寻“茶神树”,想向它表达真诚的膜拜。
月光白的猜想
从翁基的布朗山寨,到糯岗的傣家村寨,我被一种奇异的茶品吸引了——月光白。
因为怀了好奇,每到一家茶店,我都忍不住对盛放在茶篮里的月光白多看几眼,多讨教一二。月光白果然不同一般,奇香无比,形状奇异,上片白,下片黑,犹如月光照在茶芽上。汤色先黄后红再黄,清凉透澈。一经冲泡,香气四溢,入口后,回甘无穷,具有乌龙的清香,又具普洱茶的醇厚,滋味奇特。
月光白,是普洱茶中的特色茶。由于其工艺流程对外界秘而不宣,更增添了此茶的神秘色彩。幸好有热心的老师附耳于我,告知采摘此茶须选在明月之夜,只能以嫩芽为原料,并且从采收到加工完成,均不能见阳光,而仅在月光下慢慢晾干,且采茶人均为当地美貌年轻少女,故又名“月光美人”。
我突然开悟和猜想,月光白不正是景迈山女子的物格化,景迈山的女子不正是月光白的人格化吗?在景迈山上走村串户,遇到最多的便是茶娘。白日,她们身着民族服装,端坐在鲜花绿植环绕的茶台前,嘴角微微上扬,免费为来家的客人煮茶添盏,一放一收皆有范儿,亲和而具有美感。黄昏时节,她们换上劳作的衣物,上山协助当家人采茶收茶;披星戴月回家,她们仍不肯歇息,要摊茶炒茶揉茶剔茶,像一道白月光照亮一个家,也照见自己不肯与人言说的心事和梦想。
我即将离别景迈山,重返乌龙山茶庄园,去服侍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台地茶。临行前的早上,我登上景迈大寨的观景台,看到了景迈山的云海奇观。这云,那么洁白亮色,那么沉稳低调,而又那么优雅动人,像万千傣家女子同时挥动着白袖为我们送别,把寨子下方的沟壑填充得满满当当,于是那些探出云海的山头和村寨都得以超凡脱俗,仙气飘飘。
我将手上的一茎月光白轻轻地抛向云海,双手合十。那白云应是景迈山女子昨夜揉碎的月光,那雾海里应该充盈着景迈山女人灵魂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