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时如何整理结题材料,如何设计封面,这是老师们经常咨询的话题,现以“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研究 ”为例,给各位提供一个参考借鉴的案例。本课题主件材料是“研究报告“、”结题申报表”和“成果公报”,另有7个佐证材料,我们称之为附件。
主件:研究报告
结题申报表
成果公报
《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研究》研究报告内容提要
一、问题提出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热切呼唤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
(三)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目标
全面实施环境、教师、教改、评价四大工程,构建具有耒阳特色的区域性素质教育运作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促进市民素质的提高,全面促进耒阳“两个文明”建设。
三、实施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区域性原则
(三)校本化原则
(四)科学性原则
(五)实效性原则
四、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二)文献法
(三)行动研究法
(四)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实施过程
(一)研究步骤
我市区域性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过程历时5年,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探索(1996年)
转变教育观念,治理教育环境,建立实验网络,启动“四大工程”,初步构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教育转轨全方位起步。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1997年—1998年)
“四大工程”全面推进,运行机制、操作模式基本成型,结构调整基本就绪,“普实”、“两基”验收合格,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1999年—2000年8月)
巩固发展“两基”成果,“四大工程”全面竣工、整体融合,运行机制健全优化、运转自如,操作模式定型完善、广泛应用,教育转轨基本到位,实践效果更为显著,理论思维得到升华。
(二)实践过程
1、实施环境工程,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1)转变教育观念
(2)整顿教育秩序
(3)治理薄弱学校
(4)建立实验网络
(5)塑造“四大”形象
(6)营造素质教育立交桥
2、实施教师工程,抓住素质教育的关键
3、实施教改工程,突出素质教育的中心
4、实施评价工程,确保区域性素质教育整体推进
六、研究成效
(一)理论成果
1、创建了一种具有耒阳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多要素整合,小学、初中、高中多层次发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多维度共振,环境、教师、教改、评价四大工程全方位推进,“全市一盘棋”整体协同,高效运作的区域性素质教育工程运作模式,营造了一种巨大的素质教育场,形成了区域性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规模效益。
2、率先提出了“素质教育场”理论,营造了基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立交桥。
3、创立了“活动—点拨”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为解决教学领域“减负—增效”这一两难命题找到了新的路径。
4、建立了以等级目标管理为主体特征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二)实践成果
1、全方位优化了育人环境
2、建设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3、全面提高了全体中小学生素质
4、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教改成果
(三)社会反响
1、促进了我市的“两个文明”建设
2、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活动—点拨”教学改革饮誉三湘
3、区域性素质教育令人瞩目。
七、结论与讨论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必备前提
(二)政府行为到位,是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
(四)优化师资队伍,是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附件一:立项通知
开题论证意见
中期检查意见
课题申报表
开题论证书
中期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