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一个乱世之中觉醒的人,如果要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性格,鲁迅永远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最近各种事情的冲击让人脑袋混乱,所以我又重新拿起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鲁迅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标杆人物,还被人称为是中国第一个圣人,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俨然已经成了老子和孔子在当代的化身。因此,有很多人觉得鲁迅是在被国人刻意提高。但如果我们跨出国门就会发现,尤其是在日本,鲁迅也是一个殿堂级的人物。
在日本不知道鲁迅会被认为没文化,任意一版日本初中教材都有鲁迅的《故乡》。最早出版鲁迅全集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1937年《鲁迅全集》在日问世,比中国早了一年。日本文豪的副业是给鲁迅写小传,年均一版《鲁迅传》。
在1953年时,鲁迅的作品就曾多次被选入了日本的教科书。日本学生同我们一样,也深受着鲁迅风格的印象。有一位叫做大江健三郎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曾说过,如果没有鲁迅,郁达夫等中国作家及其文学作品,就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存在。并且他还认为鲁迅是20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
在德国的汉学家顾斌称他是20世纪无人可及也无法逾越的作家,日本有一位专门研究中日关系的人,叫做竹内好,他则称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当时有很多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耻辱,但是也没想到这只是这场屈辱的开始。此后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又陆续签订了至少300多份不平等条约,其中影响较大的也有不少于40分。这个时候的清政府显然也走上了同周朝一样的旧路,浑浑噩噩,前方一片迷雾,谁也说不清中国的未来是在何处。虽然经历了长达200多年的洗脑式教育,但总要有人觉醒,也总会有人觉醒,于是一大批爱国人士就纷纷踏上了救国之路。在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鲁迅。
这些人如同先秦的诸子百家一样,都是在寻找一个救世之道,将他们比作任何人都不会是一个夸张的说法。
鲁迅是他在写《狂人日记》时所用的一个笔名。在一个没有希望的时代,像鲁迅这种善于挑战权威,又叫他人都来挑战权威的人,常常都是暗杀名单上的常客。根据统计来看,鲁迅曾使用过不少于200个笔名,其中一字笔名有16个,二字笔名有117个,三字笔名有37个。所以他不断换笔名而逃过一次次暗杀。暗杀人员常以姓名和照片为准,所以在当时经常会出现你抓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的怪事。
鲁迅早年学医,后来弃医从文,这也算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他的父亲是秀才出生,年仅36岁就因肺结核去世。因此鲁迅就萌生了学医的想法,想要改善国人的体魄。一开始我总认为这个说法有些牵强,但如果去看一些晚清时期的图像后,你就会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当时的民众总会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因为长期遭受压迫,所以看上去就像行尸走肉一样,瘦骨嶙峋,好像失去了灵魂。父亲的去世和洋人与国民的对比,才促使鲁迅远赴日本学医。
当时的他认为中国的问题就在于国人体魄上的羸弱。但是来到这里之后,他才发现,精神上的愚昧和屈辱远比身体更加重要。比如在他的《藤野先生》中,曾有日本同学说过,中国人不可能不挂科,意思是中国人就天生本就应该愚笨。也就是这个时候,鲁迅开始恍惚,他逐渐意识到,这种偏见的由来,大概并不是身体素质的问题。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和俄罗斯为争夺中国领土,曾在东北地区爆发了日俄战争。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盛行,为了激发国民对外侵略的积极性,会在众多公共区域不设宣传栏,播放一些关于日俄战争的幻灯片。有一个场景是日本军人抓到了一个中国居民,正在执行砍头的惩罚。鲁迅发现在场的日本同学叫好声不断,但反观中国同胞,脸上却尽是一种麻木的表情。这个就是他弃医从文的转折点。后来他在作品中写道,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上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我们用鲁迅写给挚友的一封信去回答:“ 9月17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和现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儿的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是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吧。”
信里面写得很清楚了,鲁迅没有被提名是因为自己拒绝。首先,他不想凭借黄皮肤的特殊身份获奖,如果因此获奖,反而会助长国人的虚荣心,认为当时的国内文学已经可以比肩外国文学了。还有另一种说法,说鲁迅压根瞧不上的。这样说的理由是,诺贝尔文学奖是1901年开始颁发的,截止到1927年已经颁发了24个,这其中只有波兰作家显克维奇和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两个人,鲁迅表示欣赏,其他的鲁迅没几个能看上,特别是1913年获奖的泰戈尔,当年来中国被迅哥儿阴阳怪气骂了一通。
鲁迅喜欢的作家还有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托尔斯泰,果戈里。其中托尔斯泰当时已经是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了,然而他的作品连提名都没进去。评委给出的原因是对宗教理解不深刻,对道的持怀疑态度。诺贝尔奖在前期的时候,意识形态和政治正确的倾向性是很明显的,因此瞧不上大概率是靠谱的。
虽然鲁迅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但是诺贝尔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曾说,我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靠近鲁迅先生一点点,还有村上春树,太宰治都是鲁迅的粉丝。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从来如此,便对么?”
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救救孩子……
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但从我的文章着想,因为文体卑下,是“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话,所以不敢僭称,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题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
“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只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出去了
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零零,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然而我们的阿Q却没有这样乏,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
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蝉害死了。
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因为老尼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今天是2022年11月份的最后一天,见证历史:国内疫情已经整整三年,前几天新疆发生火灾🧯事件,接着各地“呐喊”遍地开花🪷
大学生也在呼吁停止🤚让人崩溃的核酸,清华北大学生被遣返…
这半年,梦境大三,却是在家上网课的、有核酸造假案的频频曝光,民怨沸腾,郑州陷入众矢之地。有人认为应该宣布结束🔚,有人则认为仍有必要…
脑子很乱,就来重读先生的《狂人日记》,人血馒头,“吃人”,这些文字触目惊心也仿佛在生活中以各种方式上演…
再有一个月就要2023年了,这一年,梦境很开心,也有很多的郁闷☹️,上半年被困在宿舍四个多月,下半年去了想去的城市,开启🔛了自己的公众号“We书社”❤️
这些文字先放在这里好了,等一个结果。未来的梦境请回答:全国什么时候宣布疫情结束啦?你的公众号有没有一直坚持呀?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