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河南洛阳的偃师商城东北角,发现一座大墓,经过专业的考古人员研究,此墓建于唐朝,可是内部建设和文物,已经被盗墓贼破坏,只剩余一个瓦罐盖子。
好在封门处,留下了一件墓志,经专家鉴定,此墓志刻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共有21行,合计430余字,乃龙门县尉严仁写的墓志铭,名为《严仁墓志铭》,距今有1200多年。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碑文末尾,附有署款“前邓州内乡县令吴郡张万顷撰、吴郡张旭书”,即《严仁墓志铭》由“草圣”张旭亲手书丹。
世人对于张旭的印象,停留在他的草书,行笔狂逸飘逸、变化莫测,李颀曾记载:“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张旭创作时纵横肆意、不计工拙,点画犹如奔腾的江水,气势磅礴恢弘,显然跟端庄规整的楷书不搭边,可实际上,张旭的楷书功力极为高超。
譬如卷中的字体刚健挺拔、方圆尽备,既有“欧楷”方折峻整,如刀削一般的势态,字字细腻准确、瘦劲峭拔,又不乏魏晋的舒展灵动之气。
笔画时而飞动潇洒,比方说卷中的“子”,起笔上调形成一个小勾,颇为生动灵活,粗细浓淡、轻重起伏的变化,也鲜明易见,增强立体感和趣味性。
无愧于苏轼评价其字曰:“长史真书,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无论是用笔的功力,还是卷中的艺术气息,这件《严仁墓志铭》的水平,不输于欧阳询。
实际上,张旭的“徒弟”颜真卿,曾在《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中写道:“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详,特为真正。”
张旭之所以具备精绝的狂草实力,得益于他深厚的楷书基本功,他的舅舅是陆柬之,自小钻研“二王”笔法,深知“楷法”的重要性。
先后临摹了魏碑、王羲之楷书法帖,深谙纯正“古法”,养成严谨的法度意识,因此他的用笔精准平稳、从容浑实,内在筋骨洞达刚健,如《严仁墓志铭》一般。
即便撰写诡谲奔放的狂草,墨色浓润,笔画丰腴,依然没有丝毫的浮躁、油腻等问题,笔笔沉着精到,所以在颜真卿、黄庭坚、蔡襄的心中,张旭胜过怀素。
正是《严仁墓志铭》的出土,让后世见到张旭的楷书姿态,也揭露书法学习的“终极奥秘”——打好楷书基础,时常临摹此作,可以提高基本功,让点画强健有力,平稳精准,摆脱初学的浮躁感。
其次,此作蕴含纯正的“唐楷”法度,笔画较之“欧楷”、“虞体”灵活率性,容易把控、参透,辅助大家理解“唐楷”,还能体会张旭的用笔特性,便于日后临摹他的狂草。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张旭《严仁墓志铭》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清晰可见,与原作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