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挑一个和煦午后,
坐在落地窗前品一杯香茗;
你可以选一个黄道吉日,
携好友逛一逛历史古都;
你可以静坐一室,
焚香与自己的内心相对,
你还可以……
对于生活情趣,
对于“雅”的生活,
究竟那些看似虚无缥缈,
却又时刻渗透在生活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生活在喧嚣吵闹
又时刻讲究效率时代中的我们,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雅”起来?
如果对这些问题还有困惑,
这期的年度公益沙龙也许对你有所启发。
经过上两期“单身关系”、“婚姻关系”的畅谈,
大家对于“关系”这一主题是否有了
更加多元、多角度的深入思考?
一直致力研究
为国人打造更加优质生活方式的
北京曲美公益基金会
将这一期年度公益沙龙
带到了极富人文艺术气息的
东方明珠——上海
著名艺术家叶放先生,
及著名设计师戴娣女士、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小龙先生
共同探讨人与美学的关系:
雅不是装的–我们这一代的美育策略
人为什么要“雅”?
叶放:人类本能的需求
“雅”的原意是符合规范的高尚美好的情操,自中国古代便有“雅正”“雅乐”一说,代表了中正美好之意,也不存在排斥清贫,排斥朴素的现象,自然使人们心向往之。于艺术而言,“雅”是艺术追求的境界,是艺术的理想境界。生活赋予了艺术的滋养,同时也赋予了“雅”的基本需求,从精神意义上讲,二者是相通的。追求雅生活就像追求艺术一样,都是一个过程。
《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是一个懂得过雅生活的人,他并不会因为买不起池塘养莲花而放弃自己的爱好,反而潜心研究碗莲怎么养得好。所以,雅生活无关财富,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戴娣:雅就是一种人性的自然流露
雅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品质,与贫富无关,而是人的内心本能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比如说颜色与人的关系,可能有些人适合黄色,有些人适合蓝色,无论二者有何差别,但于二者而言,各自本身都是雅致。同样是自信,哪怕是没有丰富的阅历,但心中只要对自己有一种笃定与信任,那就是自信,就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种自我不断追求的品质,就是“雅”。
“雅”是根据个人的天性反映到生活方式中的,跟贫富一点关系没有。很多东西都是个人感受,与教育程度无关,有的人即使没有高学历,即使每天是粗茶淡饭,他依旧很注重仪式感,他会把菜盘规矩地摆好,将餐桌布置得精美,这就是一种雅的生活。
叶放先生
怎样让生活变“雅”
叶放:寄情怀于“雅物”
雅是自然的,所谓格物致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拿扇子来举例,扇子在中国古代原生状态当中不只是一个纳凉工具,更是一个礼仪工具,你可能在歌剧中看到过,有人拿一把扇子,并不是真热才扇,而是出于礼仪。类似的还有手帕,古代服饰的袍袖,它们都代表了自己的一个端庄的态度。这些能够让人变得更礼貌更端庄的物品就是所谓“雅”的东西。当你拥有了雅物,有了情怀,生活就会慢慢变得雅起来。
戴娣:雅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雅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慢慢习得的,虽然说雅是天性的自然流露,但也是从小到大一个慢慢积累学习的过程。我们一有时间就可以去思考,怎样才能获得美好的感受?看到美好的事物,内心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其实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读书、看展览、模仿或是与你认为雅的人沟通。但是前提是,你有想要学习的意识。
叶放先生与戴娣女士
如何才能“雅”而不“装”?
叶放:真雅是对内心的尊重
对于如何才能雅而不装,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装?装在古代仅仅表示装修,装饰,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被给予了更多讽刺的内涵,如何区别装与不装,首先要判断是不是本人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就是所谓的自如。有些场合,比如去参观博物馆,本来吵闹的人,就会安静下来,或者安装空调的工作人员随身带了鞋套,这些就不能算是装,因为这中间是有一种礼仪存在,并且是主动的尊重内心意愿的礼仪,但如果这种礼仪不是出于内心,那便是装了。
装,如果是违背内心的一种勉强,就放下,不要装,反而可以轻松自然。如果装是你达到“雅”的一种途径,那也不要管别人怎么说,装你的道路,最后“雅”才是追求。
戴娣:时代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展现
如果一个人连想要装的想法都没有,又何谈雅?如果真实的生活状况很粗糙,那么这种装的意识会让人逐渐摆脱糟糕的境况,让人的内心变得沉静与笃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许多男士用香水,或者用手帕,就会被别人说成像女人一样,但并不是,这种行为是这个男士本身的自我需要,也是出于礼貌。
其实一开始觉得好多东西是装的,但是后来没有的话就觉得不舒服,这个时候就会发现雅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养成。而对于当下“雅”生活热的趋势,则更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过程。
叶放先生与戴娣女士、赵小龙先生
对于“雅”的追求,从古至今,人类从未放弃过。关于“雅”的生活,也是人类一直在学习的生活哲学。
何为“雅”?深信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无关贫富贵贱,无关权势金钱,不是刻意追求,而是内心的一种选择,自信的展现。未来之路何其漫长,随心而至,活出真我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注:嘉宾在节目中所发表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北京曲美公益基金会及节目的观点。
下期预告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但成长的过程中总与父母发生各种争执,面对如此难题,无论你是准父母,还是已为人父母,都很苦恼。
如果你是陷入苦恼中的一员,那么请关注下期北京曲美基金会年度公益沙龙,我们将邀请知名心理专家李子勋和他的朋友们就当下亲子关系中的热点事件,与大家一起探讨新时代的亲子关系。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齐家网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