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尔。

不知大家在扫墓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墓碑上的刻字。

有的是考、妣,有的又是先考、先妣,有的又是显考、显妣,有些又用的是故。

都是祭奠已故之人的墓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类呢?

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用错会闹笑话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沭阳快报),2019年11月19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墓碑的由来

在现代社会,无论家里条件好不好,都会给逝去的亲人立上墓碑,以此悼念。

可在早期母系社会时,其实是没有墓碑的。

他们那会儿只是将逝去之人草草的埋进土里,连标记都不做,更何况是立碑呢。

到了夏朝后,坟墓才出现了变化,不过这次依旧没有墓碑,只是掩埋的更加慎重。

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用错会闹笑话

在人入土后,还会堆出一个坟包来,以便后人想要祭奠时能找到地方。

虽然有了小土堆,可随着这土堆越来越多,其实也让后人难以辨认。

保不齐就会出现像哈士奇哭错坟一样的笑话。

因此人们又开始想办法做更持久的标记,而在石碑上刻字,就是他们想出来的办法。

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用错会闹笑话

富人家会用大理石来做墓碑,既耐用又气派,而穷人家会用普通的比较硬的石头,虽然会被风化,但只要家人定期扫墓保养,也能传承下去。

尽管大家立的墓碑都是用来祭奠逝去之人的,但不同的人,刻的字也都不一样,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用错会闹笑话

故在古文中被解释为已故,也就是死亡的意思。

我国传统文化对死本身非常忌讳,所以用来代替死的字也非常多。

不仅不能对活着的人说这个字,就连这些已经去世的亲人,也不能用这个字。

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用错会闹笑话

所以故去、逝去、去世、驾崩、薨毙等都是用来表达死亡的。

此外,墓碑上有故,代表这个人和死者的关系其实并不是直系亲属。

如古代家世显赫的家族,其族长往往都会有小妾。

而这些小妾的身份卑微,没有得到家族的认可,所以不能算作是家族成员,他们来立碑就只能用故。

此外,如果和死者之间是朋友,也是使用故字来立碑,所以之后有机会去祭奠父母故去的朋友时,千万不要因为字的不一样而大惊小怪。

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用错会闹笑话

先、显

所谓先,是指先祖长辈等,但在墓碑上,先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一种是老夫老妻其中一个人先走了,那么他们就会用上先字,表达的就是字面意思先离开。

另外一种是家里有小辈比长辈还要先走,长辈来立碑,表达的则是先走一步。

大多数时候,先和显其实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用错会闹笑话

但显和先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用显得前提是父母双方都已经去世,只走了一个就只能用先。此外,如果父母在世时是德高望重的人,才能用显,才不会被人诟病。

但如果一生碌碌无为,甚至还有些人生污点的话,就不能用这个字了。

还有一种讲究是,如果逝去的人已经有了后代,比如孙子辈的,就可以不用管是否德高望重,都可以用。

毕竟古代讲究的是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有了传承意味着这对老夫妻这辈子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用错会闹笑话

考、妣、显考、显妣

有一词为“如丧考妣“,其实就是形容人的父母双双逝去。

其中考代表父亲,妣代表母亲。

如果立碑的人是孙孙辈的,那么还要在这两个字前面加上祖字,才能表明与亲人的身份。

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用错会闹笑话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父母葬在一起,考妣刻画的位置也有讲究。

古人以右为尊,如“无人能出其右”,代表着他已经是最尊贵的了。

再加上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右边的一般是考,右边才是妣。

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用错会闹笑话

为什么会将显和考妣联合起来用呢?

其实这也是表达了后辈们对亲人的祝福。

过去人们相信鬼神说,认为人死了后会变成鬼,继续生活在另一个地方,或者轮回转世。

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用错会闹笑话

为什么在清明祭祀

现在的人,除了每逢过年会祭祀先人外,每逢清明节,也会专门去祭祀他们。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清明节也叫寒食节,从宋朝时期开始兴起。

那天他们不会生火,吃的东西也非常清淡。

这个节日已经到了春天,人们祭祀不仅仅是为了去拜祭祖先,更是为了出去踏青亲近自然。

而清明节祭祀的习俗也慢慢流传到今天。

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用错会闹笑话

结语

我国的丧葬文化非常深奥,除了这些墓碑上的文字,关于墓地的选址和棺木的选材等都有讲究,帝王的安葬更是复杂。

但无论怎么复杂,人终究已经离去。

正所谓“厚养薄葬”,人们其实应该把重心放在养,而不是身后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