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柯一梦哲理美文(共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cheng1226”投稿本文!
南柯一梦哲理美文
两条平行线沿着各自的原点开始发端,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酝酿,朦朦胧胧的云雾中隐隐约约现出身影,素未谋面,欲看容貌,惊鸿掠影,稍纵即逝,留下模糊的印象,犹执古扇半遮面。生生的`两端,站成了彼岸,预言多情自古伤离别,初次相遇是相离的催化剂。 两条平行线在彼此两岸继续行走,领略不同的风景,经历不同的人生。一条平行线扬帆启航,尽管前面的道路布满荆棘,他都所向披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另一条平行线仍在这座象牙塔里学习,虽然步履艰难,但是她仍然坚持继续行走,希望能跟你步伐一致,虽没有相交,但都在两岸的石桥连接点上,不同岸却同点,犹如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有相交仍需行走,沿着彼此两岸,各站风景不尽相宜,风过流痕,水过流声,人过流迹,上一站的朋友变成下一站的过客,终究站站都是过客,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一站一个结,两条平行线每到一个站打一个结,记录各自的行程,每一个结代表着他们素未谋面的相遇的次数,所谓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结打得越多,见面指日可待。 两条平行线不约而同停下来休憩,再次相遇,没有发端时的素未见面,站在结点,踮起脚尖,终究看清对方的容貌,却是旧时相识,微微一笑,但是只能彼此对望,可望不可即,双眸对望,岸中细水长流,便纵有千言万语,竟无语凝噎,眼含不舍之情注视对方,直被千山万水阻隔,才独自一人前往下一站。 两条平行线经历了千辛万苦,沿着结点,步履轻盈,一步一台阶,终究在石桥中央有了交点,相约黄昏桃花下,举杯浅酌,面对面地交谈,心领神会,有些许害羞,踮起脚尖,彼此渐渐靠近,执手想看泪眼,互相倾诉彼此两岸的酸甜苦辣。两条平行线把酒黄昏后,细赏桃花随流水,细水长流,水中鸳鸯嬉戏,只羡鸳鸯不羡仙。相知相遇,就差这一步。 殊不知暴风雨来临之前风平浪静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残酷。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时间如流沙般在指尖随风飘走,沙沙作响。 两条平行线相拥在石桥,夹岸桃花,落英缤纷,涓涓溪水,晚霞映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景与情和谐美好,终逃不过昙花一现,突然石桥断裂,两手紧扣,不断挣扎,冥冥之中被迫分隔两地,纵使不舍也无可奈何,欲语泪先流,回到原先的双眸对望,像一颗千里外的星光,我们只能对望,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原来一切已是命中注定,一切自有其规律,徒有欢喜,一切归于平静,始于结点,止于结点,回到原点。 两条平行线像往常一样继续在彼此两岸行走,从此各自天涯,途中的酸甜苦辣,无人倾诉,惟有泪千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零零碎碎的片断的梦剪辑成一张光碟,光和影的组合,断断续续,每一片断都有其密码,密码存在于回忆中。
南柯一梦美文
小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理想,它是那样的遥不可及,而我们会时时刻刻的记着它,做任何事之前都会考虑到自己的理想,但又有谁从头到尾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理想? 后来长大了,自己的理想也再次改变。有谁还记得当初懵懂理想?现在看起来只不过是笑柄。在这坎坷的道路上,时间侵蚀着我们的理想,挫折中我们不得不改变理想,就这样我们的初衷被扼杀了,就这样,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最初的理想遗忘在道路上,却不曾回首寻找。
时间慢慢流逝,长大后,初衷追随的精神,在年年月月日日中,慢慢淡化,春夏秋冬四季的反复,也只是这样罢了,后来觉得改变这是多么的`枯燥乏味,但当我们又想去寻找新的事物时,猛然回首那时的我们都老了都累了。做什么事都有心无力。无力再像年轻时一样,我们只能做些繁琐事,来安慰自己心里中的空缺罢了,空洞的内心谁也不好受那种煎熬。最后我们就在时间中慢慢结束自己的生命,感叹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平淡无味的度过了。但可怕的是,死后的你,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再也无法清楚看着这个世界,任人摆布。倘若自己有灵魂,那你也只能痛着去看,却无法去管。
假如我们死后真的去了另一个世界,那么,我们来之前又在哪个世界?在那个世界是不是也有死亡?也有新生?是不是有很多很多的不相识的同伴相知相遇?不管怎样,谁希望那个世界是和平的,在另一个世界让自己能够真正快乐起来。人死后,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而灵魂又是占据身体的一部分。或许死只是瞬间,可能老天开了个玩笑,注定人类必须经历生老病死,茫茫中无止境地轮回。
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在这茫茫星河中,我们微乎其微,像一粒沙子一样,四处飘荡着。可以有我的存在或者是没有。一堆沙子中有无数的沙粒,失去了一粒沙粒,它依旧是一堆沙子。太小了,太平凡,以至于不起眼。即使哪天随风而去,沉入大海,又有谁知道,又有谁看到而为此怜心,不禁感叹到:我们是否真的存在过? 不断问着自己,却无法找到答案,或许并没有答案,有了答案也是那么不重要。
我相信,世上万物都有生命,它既然来了,必定也会离开。会带着自己痕迹一切离开,它们不知道如何去怜惜,因为它们早已度过轮回上亿次了,它们失去感情了,因为它们的感情也会被时间冲淡,就这样不断的重复,反复。而我们或许也随之轮回,轮回。
哲理美文四则
《临刑者与鲜花》
是因为这个秋日午后太晴朗,灿烂的光线对年轻眼睛的敏感,还是这一大束鲜花捧在我—一个大男人的手里,显得太美丽、太扎眼了?……
在这个偏远的山区县城,风气尚存古朴的小街市,我还有些局促,有些不安,又有些兴奋;突然间瞥见了他们——这还都是几个年轻人,几乎都是些“孩子“,被反绑了双手,剃光了头,站立在缓缓驶行的游街敞篷“解放”牌汽车上,就要告别人生舞台了,永远的,就在游完街的下一瞬。但是怎么搞的,他们目光起了一点骚动,如一闪一闪的条条光线迅速地描住了我手中的那一束来自野地的鲜花——我是买来送给女友的呀,一会儿,长途汽车黄昏就要到达的那座浩大城市里。
——镜头就在这里凝住了。遥远80年代初的那个下午。那条小街市。那忙忙碌碌的人群。烫在手中一束极度不安的采自镇郊野地的鲜花。
《鹿 魂》
80年代,我在大兴安岭林区一个年轻而有情趣的“森调队”的队员家里作客(那时还在伐木期,有很多人从事林木调查工作),他在茶余饭后讲述了一件亲历和奇遇,故事新鲜、奇特,有些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
动物世界里悲壮而神秘的一幕。……不知多少年前茫茫岁月中,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密林峡谷,生着一只异常年轻美丽的雌鹿,它的美貌吸引了诸多森林追求者。其中有两只特别雄壮,特别矫健的雄鹿,击败了众多对手,最后选定在一座悬崖边一决雌雄,谁输了要遭重创败走,或者被顶下无底的绝壁。 一场公平的、又势均力敌的残酷角逐开始了,两只雄鹿各自以锋刃而坚硬的叉角撞击对方,低声吼叫,咆哮,战斗进行得白热而激烈,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中午,又从中午到黄昏,两只雄鹿渐感体力不支,在最后的夕阳中,它们拼出最后余力,不顾一切猛地撞向对方—一声可怕的“咔喳”巨响,天崩地裂,火星迸溅!此时,一个可怕的情景出现了:由于巨大的双向冲力,由于一个仅有万分之一可能的偶然,一个天定的残酷命数,两枚珍贵坚硬的鹿角,竟然一下子深深插入对方枝形叉角中再也拉不出来了!……
泣血椎心的死亡阴影、和峡谷夜雾一起降临了。一天又一天,那只异常美丽悲伤的母鹿不知守候了多少时光,也终于消逝了。它俩就这样摆着角斗士的姿态,被狂风刮到不远处两块巨石的死角,在岁月中静静地风化了,变成两具紧密连结在一起、完完整整的鹿骨架化石。
两个愉快又年轻的“森调队”的小伙子经过这里,他们同时发现了这桩秘密,竟一下子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凭着青春心灵的热情和敏感,他们破译了这一无人知晓的奥秘。他俩用许多时间,锯开了绞扭在一起的巨大的鹿角,结束了这场时光沧桑流逝里的自然界的“楚汉之争”(谁知在这朝生夕灭,循环不息的原始森林里,也竟有这等不亚于人间的爱情史诗)……一股说不清楚的震憾、惶惑和难言的滋味,两个小伙子沉默地喘气,互不答话,带着某种神秘和庄重的神情,用一些腐叶和腐土完成了掩埋一对鹿骨的仪式,然后,虔诚地带上鹿角,离开森林。
《小镇上的姑娘》
以下是很久前一位复员军人讲述的故事。我已忘了他是谁,在哪里讲述,但这个故事很美,象远方山野里一株开花的野樱桃。
连队驻扎在辽南群山中一个偏僻透了的小山沟,这儿附近数十里没有人家,离最近的镇子也二三十华里。小伙子们够守纪律的了,他们从不上村庄骚扰哪一户老乡,日子过得刻板而规律,每周一、二、三、四、五、六,训练、学习等等,星期天不执勤的人则去镇上赶集。赶集,可是他们生活中一件乐趣和大事,尽管十分辛苦,要坐敞篷汽车,或者搭拖拉机,再不,就开动两条腿……但他们每周一次,从不间歇,就是小的风雨,只要有集市,他们也不会耽误。
镇上有什么呢,是一座平平常常的’小镇,一个乡下集市,平静而热闹。三年过去了,他们一个班,一个排,就把整个连队都算上吧,老兵走,又有新兵来,重新加入赶集的行列,但没有一个人在镇上“搞过对象”。
“那儿小镇上的姑娘美吗?”
我问他。他如今早已结婚,有了小孩,回到城市工作。他的目光似乎闪亮了一下,又沉回到回忆的遥遥烟雾中去了。只用意味深长的微笑回答了我的问题。
《我的“履历”》
要出书了,出版社嘱我在篇首写个“简历”。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是什么?——
忽然不禁有些心酸。当我添写完我成长中几条痕迹,想起了幼年过早逝去的母亲;终生操劳,为赡养我而历尽艰辛辗转于泥土中一生的父亲;想起了抚孤十三年,供养我念书直至初中毕业的大姐、姐夫(他们堪为做人的楷模);想起另一个长我两岁的幼姐,与我共度过多少童年与少年的艰苦时光,她灯下为我缝纫的千针万线。……
我写的书,他们或许知道些,或许并不知道,我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已经安眠于故乡田野畔的荒草地头的父亲——
还有鼓励我,教育我的严师,曾拉帮过我一把,又被我匆匆行进中忘记的千百个善良的人们。
没有他们,我是什么?是我写的书吗?是别人的汗水,泪水冲激而成!
而我永远无法把他们一一写入。
能书写的纸张是芦苇和纤草鞣韧而成,白纸的前面站着我,而白纸的后边,站立着永无奢求回报沉默的他们。
人这一辈子,
最难走的是心路,
真心假意,你难分清。
人这一辈子,
最难留的是感情,
时过境迁,人走茶凉。
有人如蛇歹毒,
有人如狼狡诈。
是蛇让你一身冷,
是狼让你心里疼。
记住了,
吃亏一次就够了,
别傻傻的再吃第二次。
上当一回就行了,
你满足不了贪得无厌!
人前把你追捧,
人后把你出卖,
需要你笑脸相迎,
用完后冷言冷语。
记住了,
做好人没有错,
就怕遇见不轨的利用。
有爱心不是过,
就怕爱心泛滥成纵容!
人心似海深,人情似纸薄,
相识不在时间长短,
而在遇事能走多远!
人前会做人,背后算计人,
相伴不能只看表面,
具体还要时间分辨。
这个世道求人最难,
所以需要练就本事。
世态炎凉难有不变,
所以需要做好准备。
与人交往不乏坏心,
所以需要防人暗算!
人生不过一场梦,
谁会放谁在心中?
年复一年,认清了多少?
日复一日,看透了多少!
你不想把现实看穿,
现实却赤裸裸的呈现!
人心变没变,自己去判断,
感情真不真,自己去盘算。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真心实意,再去陪伴,
不值得的,别生挂念!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流星从天际划过。怎样使自己短暂的人生获得意义?换言之,怎样使自己不虚度此生?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可悲的。我们应该学会反省自己的人生,使它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如下两句话:
在这里,伟大导师将流芳百世,青年人啊,要想想怎样使自己英名永存!
生命之所以珍贵,正因为它是短暂的。黑格尔曾经说过:转瞬即逝的玫瑰并不逊于万古长存的山岭。虽然玫瑰生存的时间非常短促,但它火一般的生命和鲜艳亮丽的色彩,与冷漠的山岭比较起来,更令我们羡慕。在某种意义上,无所事事的人生乃是对生命的亵渎。实际上,人生不但是短促的,而且也是由一系列三岔路口构成的,每个路口都需要行路者做出准确的选择,而准确的选择需要眼光,这种眼光则来自哲学。
深入的考察表明,当前流行的人生观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小市民式的人生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乃是这种人生观的座右铭。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名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说出了这类人的共同心声。他们就像马克思批评的那个脚上长着鸡眼、站在路边的粗汉,在他看来,凡是踩到他鸡眼的人都是世界上最可恶、最卑鄙的人。由于只看到自己鼻子底下的利益,这类人永远处于“小肚鸡肠”的状态中。就像契诃夫笔下的那个小职员,由于打喷嚏而把唾沫溅到上司的脸上,从此一直处于惶惶不安的状态中。
二是得过且过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抱负,就像一条小船,没有桨、没有橹,也没有罗盘,只是随波逐流而已。他们只有权利意识,没有相应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哲学上看,人是可能性的动物,而可能性正是通过人对未来的规划而得以展开的,一个没有抱负、从不规划未来的人,他的人生只能是一个空壳,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抽象符号。
三是悲观脆弱的人生观。从哲学上看,这样的人生观缺乏对挫折的承受和回应的能力。契诃夫在一篇题为《如何防止自杀》的短文中曾经启示我们,一个人在生活道路上遭遇到任何挫折乃至打击时,应该设想出更糟糕、更痛苦的结局。这样一来,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就会缓解,生命的承受力和韧性就会增加。
四是有抱负、有责任、有气节的人生观。从哲学上看,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人生才是有高度的人生,处理人际关系时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生死考验面前保持自己的气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令人肃然起敬,而岳飞留下的《满江红》更是气贯长虹、豪情满怀,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感到荡气回肠。
志向决定思想高度
中国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如果说,每个人在思想上都有自己的高度的话,那么,这个高度绝不可能超出他自己确定的志向。易言之,每个人的思想高度都是由他的志向的高度决定的。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必须先确立志向,然后才有可能实现这一志向。
有人把赚钱、成为亿万富翁、过名车别墅的生活理解为自己的志向。然而,从更高的标准出发,就会发现,这样的志向和欢乐毕竟是“自私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马克思在17岁那年写下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已经确立了远大的志向: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学家、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是何等远大的志向和何等高尚的情操!后来,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攻读哲学时一度陷入“志向危机”。通过深入的反思,他很快就告别了迷惘,确立了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伟大目标和志向。马克思去世后,他的遗骸被埋葬在伦敦的梅格特公墓中,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去瞻仰马克思的墓地,他们对马克思的人格和灵魂都怀着深深的敬意。
志向并不是越高越合理,而是因人而异的,即不同层次的人拥有不同层次的志向,决不能划一而论。这就启示我们,志向应该具有适度性。志向太高,怎么努力也实现不了,必定会产生沮丧情绪;反之,志向太低,无需努力就能加以实现,又会浪费才华。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才华来确立自己的志向。我国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腊的德尔斐神庙门前也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可见,正确地了解并评价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确立起适合于自己的志向。
活出自己的境界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一个是日常生活的世界。用古人的话来说,每天起床就会遇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其实,大部分人一生的时间大多消耗在谋生的劳动中。这个世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另一个是安顿灵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得不像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一样,在一幅关于塔希提人生活的绘画中追问自己:我们来自何处?我们是谁?我们打算到哪里去?假如以我们更熟悉的方式来提问,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
比较起来,前一个世界就像一条黑暗的、没有尽头的隧道,人们在里面摸索着往前走;后一个世界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它照亮了黑暗的隧道。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实用理性的传统仍然牢牢地束缚着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谚语表明,与其说普通人是在“拜佛”,不如说他们是在“用佛”。总之,普通人把后一个世界理解为前一个世界的延伸,而从未意识到这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因而始终停留在佛教所说的“无明”状态中。事实上,只有以超功利的方式进入后一个世界,通过认真的反思,领悟了生的真正意义,前一个世界才会被火炬所照亮,才会变得美好起来。要言之,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自觉地、超功利地居留在后一个世界中,他的人生才能活出高度、活出境界来。
众所周知,通向后一个世界的“洛西南特”(堂?吉诃德的坐骑)主要是艺术、伦理、宗教和哲学。当人们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欲求,自觉地接触并深入到这些学科中时,不但他们的修养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且他们的思想境界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正因为有了思想境界的大幅度提升,康德才有可能提出下面这样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人应当做什么?我可以期待什么?人是什么?事实上,康德一生写下的论著都是围绕着对这些重大问题的解答而展开的。
人生是短暂的,而唯其短暂,它才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人生。要使人生变得更美好,就必须自觉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并为此而奋斗。在奋斗的进程中,人只有不断地追问存在的意义,努力地安顿好自己的灵魂,才能活出自己的境界和高度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