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天培(1781年1月8日—1841年1841年2月26日),字仲因,号滋圃,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著名将领之一。

1.简介

关天培23岁考入武庠生,曾因督押海运漕船有功受到嘉奖,至道光六年(1827年)任江南苏松镇总兵。道光十三年(1833年)升任江南提督。次年,调任广州,任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大力整顿海防,重修虎门要塞,撰成《筹海初集》。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起,配合林则徐在广东进行禁烟运动,打击鸦片走私贩卖,参与“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协助林则徐在广东沿海抗击英军。道光二十一年二月(1841年2月),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率领广东水师在虎门迎战英军,并亲自镇守靖远炮台。因不敌英军,牺牲于战斗中,时年60岁。关天培牺牲后,朝廷追谥“忠节”,加封“振威将军”,入祀昭忠祠(位于北京崇文门内,祀将帅之臣)。

2 人物生平

2.1 早年经历

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1月8日,关天培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关天培少年时期攻读儒学,后弃文从武。20岁时,投身行伍。清嘉庆八年(1803年)考取武庠生,初任漕督右营把总,屡迁至太湖营水师副将。道光六年(1826年),初次督办漕粮海运,以吴淞营参将的职务,协助朝廷督护1254艘粮船抵津,后升为副将。次年,擢升江苏苏淞镇总兵。道光十三年(1833年)升为江南提督,同年入京觐见道光皇帝,得道光皇帝的嘉奖慰问。

2.2 整顿海防

道光十四年(1834年)英国驻华商务总监律劳卑(William John Napier)来华,命令2艘英舰闯过虎门要塞,进逼广州。双方在虎门交战的过程中,清军损失惨重。道光皇帝闻讯,罢免当时的广东水师提督李增阶,改任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

关天培抵达广东后,整顿广东海防。他在详细考察虎门的地理形势之后,设计出虎门炮台“三重门户”的防御体系。以虎门口沙角、大角炮台作为第一重门户,在敌舰驶入时,由大角、沙角炮台发出信炮,通知上游守军准备御敌;以占据地理优势的上横档岛为第二重门户;以大虎山岛的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

道光十五年(1835年)起,关天培在两广总督卢坤的支持下,历时10个月,改造成虎门的防御体系,改建威远炮台、加固镇远炮台和横档炮台、新建永安炮台、巩固大虎炮台。同一时期,关天培还为虎门清军制定了春秋两操的章程,并根据1834年律劳卑(William
John Napier)来华时的虎门之战制定了完整的作战方案。

在整顿广东海防期间,关天培将筹备海防的各种章程、修筑炮台、修理军械、配置火药以及练兵、筹粮等具体的计划、布置和进度一一记述,辑录成《筹海初集》,并附有训练图表等。

清朝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关天培

道光十八年(1838年),英国驻印度海军司令马他仑(Frederick Maitland)率领3艘英舰驶入广东虎门口外,向关天培致函称是稽查商务,并以“水师船只随时来粤”的言辞要挟。被关天培以“天朝禁令,不准兵船总领入口”回绝。

2.3 抗击英军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抵达广东开展禁烟运动,关天培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协助林则徐禁烟。4月,协助林则徐在虎门截获英国烟贩的鸦片船,缴获鸦片两万余箱。“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将当时的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Charles
Elliot)等人驱逐出广州,义律率领英国鸦片船盘踞在尖沙咀一带,并伺机挑衅广东水师,关天培率领广东水师多次阻击进犯的英军。

11月3日,英军在穿鼻海域向广东水师开炮,关天培立即下令座船回击,并指挥各船协力进攻,虽击中英舰“窝拉疑”号(Volage),但因船底被铜所包,清军火炮不能穿透,仅轻微损伤了“窝拉疑”号,遂停止追剿。停止追剿后,英军驾驶军舰前往澳门。该战史称“第一次穿鼻之战”。

次日起,英军先后6次在珠江口官涌一带向清军守军发起挑衅,关天培率领水师击退英军。道光皇帝闻讯,对关天培给予嘉奖,赐号“法福灵阿巴图鲁”。道光二十年春,英军试图招募民众私授鸦片,关天培率领广东水师在沿海搜捕,并乘机焚毁英方舟船。

2.4 虎门大战

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下旬,英军率大批军舰来袭,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在两个月内,率领军舰一路北上,进逼天津大沽口,向清廷提出五项要求,并指责林则徐等人凌辱英国领事,要求割地赔款。道光皇帝决意与英国议和,将林则徐、邓廷桢二人撤职查办,以琦善为两广总督前往广州议和。

琦善到达广东后,一面裁撤广东水师(有争议),一面与英军谈判,双方谈判近1个多月,未有成效。英军决定使用武力迫使清廷屈服。道光二十年(1841年)1月5日,英军向琦善和关天培发出照会。1月7日清晨,英军正式发动“虎门大战”,率先向沙角炮台正面开炮,在吸引清军火力的同时,从炮台侧面的穿鼻湾登陆,实施迂回攻击。在腹背受敌的状况下,沙角很快失手,副将陈连升父子战死。与此同时,大角炮台被英军的炮火攻陷。

英军攻破虎门的第一道防线“沙角—大角炮台”后,向关天培所在的第二防线,即“横档一线”进攻,围困上横档岛。虎门告急,关天培与总兵李廷钰分守靖远、威远两炮台,同时向琦善请求增援。

2月24日,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将横档一线的清军阵地全部交由英军“据守”。由于未收到答复,英军于次日发起进攻。当时,守台士兵仅数百人,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关天培决心死守阵地,率清军与英军作战。关天培与游击麦廷章昼夜督战,2月26日清晨,但英军趁南风攻占横档、永安等炮台,并集中火力进攻靖远、威远炮台。关天培与英军作战近10个小时,身体多处受伤。紧急时刻,关天培将官印交予家仆孙长庆,命其护送官印离开阵地。孙长庆走后不久,关天培阵亡,炮台也随之被攻陷。

孙长庆将官印交予两江总督后,返回阵地寻找关天培尸身,发现其半身已被烧焦,孙长庆遂将其尸体背出阵地。关天培牺牲后,清廷予以抚恤,追谥“忠节”,入祀昭忠祠(位于北京崇文门内,祀将帅之臣),并在虎门建立专祠。

3 后世纪念

3.1 林则徐挽联

关天培在去世后,已被革职待罪的林则徐十分悲痛,为其撰写挽联: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乡关面如生。

3.2 关天培祠

关天培祠名为“关忠节公祠”,位于淮安城县东街,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是关天培之子遵照关天培母亲吴太夫人的遗嘱而建。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当时朝廷所发的抚恤金,部分来自亲友和官府。由于战火和其它原因,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公祠只剩一间半东厢房。1953年底至1954年初,在政府的支持下,淮安对关天培祠进行了整修。

4 人物评价

关天培牺牲后,与关天培交战的英军,也称其是“最杰出的元帅”。

天朝有此义将,鸿福尚未艾而耳。——清朝文人稿《瓣香亭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