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真的佩服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明明是一样的故事,在不同的小朋友眼中却有不一样的画面,不一样的演绎。《清平乐·村居》同样有意思。

任怡乐


“呼——”风儿吹得茅草屋的屋檐滋滋作响,像在欢迎客人的到来。远处有一条小溪缓缓流淌,里面的小鱼儿游来游去,时不时跳出水面,展示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仔细一瞧,会发现小溪边有一个隐藏起来的迷你小森林,它是由小草组成的小平面,所有的小草都挺直了腰,每一根看起来都很有精神。

过了一会儿,传过来了一阵江西口音。是谁在说话呢?哦,原来是一对老翁和老妇。他们正躺在椅子上晃呀晃,一只手端着酒杯,一只手比划着动作夸奖对方呢。

他们的大儿子戴着一顶大帽子,拿着一把长长的锄头在田间劳作,又是翻土,又是种豆,十分勤劳;二儿子心灵手巧,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把它砍成了几截,然后开始上编,下编,左编,右编……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鸡笼就做成了。

最让人喜欢的是小儿子,他横卧在溪边晃着腿,有小鱼儿游过的时候,他摸一摸小鱼儿光溜溜的鳞片;等荷叶飘过来的时候,他就采一片荷叶,当个小伞来表演。偶尔,他也哼个小曲儿,剥个莲子尝尝味道。每当他吃的时候,五官就打架在了一起,那表情任谁看了都会被逗笑的。

啊,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乡村景致呢!

吕宽瑾

这天,辛弃疾闲来无事出门散心。他在丛林间发现一座小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小溪里开满了荷花,又大又白。有的才刚开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已经完全盛开了,露出黄黄的莲蓬。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辛弃疾正陶醉于这朴素、清幽的景致中。

忽然几声带着醉意的吴地方言从远处传来。循着声音辛弃疾往前一看,原来是一对老夫妻正在一边在喝酒,一边在聊天儿。啊,那溪边是谁家的老头儿老太太来着,如此快活似神仙?

《清平乐·村居》小练笔

看过这悠闲自在的老头老太太秀恩爱,辛弃疾怀着温暖的心情继续沿着溪边走。这家的大儿子已经长大了,只见他挽起衣袖,卷起裤腿,挥汗如雨地在溪边田地里除草;二儿子年纪还小,但做起手工活儿来不在话下。他蹲坐在家门口的空地上,专注地编织着鸡笼。咦,这里还有一个正在偷懒的小朋友。这家伙正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莲子呢。真是调皮又可爱。这无忧无虑的童年真好啊,这一幅清新秀丽的乡间风景图真好啊!

赵萌灵

一天四处游历的诗人辛弃疾来到一个小村庄,村子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十分漂亮。

只见村子炊烟袅袅,到处都是村民们悠闲地锄地的身影。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溪上的小草刚刚冒出嫩芽,绿油油的。

在小溪边有栋矮小的茅草房子,屋前的石桌上有两位老人在用当地的方言互相夸赞。“老头子,你真是太能干了,你看今年的庄稼一年会有好收成啊。”老婆婆夸着老爷爷。“你才是呢,你看你虽然年纪大了,还是这样鹤发童颜,真漂亮。”

更可爱的是老人家的三个儿子。大儿子正用力地挖着豆田,他双手握着出头,弓着背,奋力地锄着地;二儿子坐在树荫下用竹条织鸡笼,他的后面已经堆满了编织好的各式各样的鸡笼。手里的活儿也没有停下;最让人欣喜的是小儿子,他正躺在溪头旁边的空地上剥着莲蓬。

乡村的美从不人造,从不重复,是那样朴素,简单又快乐。

村子里有一座低矮的茅屋,屋中收拾得干干净净,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屋外,鸭子嘎嘎叫着,一群小鸡正在觅食。屋子旁边有一条小溪,溪边小草碧绿,花团锦簇。溪水清澈见底。

茅屋里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喝酒。老奶奶说:“这三个孩子太懂事了,太棒了,我们以后可以享清福了。”老爷爷说说:“那还不是你教得好,三个儿子才都能成才。”

三个儿子都在屋外面。一个正直壮年的男子正在挥汗除草。这时,一个青年从屋后的一堆罗筐里走了出来,回到一堆草旁边继续编织鸡笼。

“我们的小三儿啊,”老爷爷喝了几口酒,“才多大啊,也开始懂事了。”“是啊。”老奶奶附和着。如果这时,你扒开溪边的草丛,就会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正躺在地上剥着莲蓬,准备把莲米送给家人吃呢。

这一家人的故事,被辛弃疾写进了《清平乐村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