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岛国,通过19世纪60年代的明治维新迅速崛起,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相较之下,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却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我们不仅国内军阀混战,还被外国列强半殖民,犹如一盘散沙。
为了夺取资源,日本下决心全面侵华,占领整个中国,以及东亚、东南亚地区。从军事角度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日本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涉及军事行动,以及政治、经济和心理战等多个方面。
军事筹划与扩张
1、增强军力:自1920年代起,日本就开始加强其陆海空三军力量。特别是在1930年代初期,在国内推行“国防国家”主义思想下,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并通过实施兵役制度来扩充士兵数量。
2、现代化武器装备:积极引进和研发新型武器如飞机、坦克以及海军建设中的航空母舰等先进装备,并确保其能够适应中国地形和气候条件下作战。
3、演习与计划:组织大规模的演习以提高部队实战能力,并针对中国境内不同区域制定详尽入侵计划(如关东军制定《北支事变预案》)。
4、情报收集:建立广泛深入的间谍网络,在中国境内收集政治、经济、军事信息,并评估各种可能性事件对于侵略计划执行的影响。
政治外交操作
1、宣传日本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日本发现,在国内宣传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可以增加日本民众对侵略战争的支持,并能够动员出更多的兵员。
2、缓解西方压力:通过外交手段试图消除或者降低西方列强对于其扩张行径可能产生的反应和阻碍。
3、挑拨分离势力:利用中国当时国内局势的复杂多变,鼓励并资助地方割据势力或民族分裂运动以削弱中央政府控制能力。
4、宣传亲日派遣思想:在华人群体中培育亲日感情,通过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灌输共存共荣的思想论调。
经济渗透与资源控制
1、人口迁徙:向中国东北地区迁入大量人口,在“九一八事件”前多达24万人。
2、投资与贸易:大量投资到满洲及其他地区, 控制铁路、矿山等重要基础设施。
3、资源储备:积累必需物资如石油、橡胶等战略物品储备并确保供应链稳定。
4、金融控制:制造币值波动或金融危机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稳定性。
心理战与社会渗透
1、宣传攻势:制作并散播大量宣传品(小册子、广播),描述自己为”亚洲解放者”,贬低抗击侵略意志。
2、文化交流:推广”东亚共荣圈”理念,引导公众认知向有利于日本统治目标转移。
3、社会工程:混入学术界,宗教团体甚至革命组织,进行观点操纵,或者培养汉奸、间谍。
曹叔认为,日本为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做的一系列战略准备,是非常充分的。但是,日本人低估了中国抗日的决心,以及我们民族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为了赶走侵略者,成千上万的中国战士、将领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这是谁都无法战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