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论儒家五子之思想,须先明其内核、区别及演变。五子者,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王阳明也。彼皆儒家之巨擘,各有卓越之论,共同构筑儒家思想之巍峨大厦。今重述其思想之精髓,期能更深入地揭示儒家之博大精深。

一、五子之思想内核

孔子者,儒家之始祖,其思想之内核在于仁与礼。子曰:“仁者爱人”,此乃孔子仁爱之本义。又曰:“克己复礼为仁”,是以礼为外在之规范,使人得以自约而臻于仁。孔子强调个人之修养,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以礼制约束自身行为。其思想注重社会之和谐,提倡以德治国,为后世儒家之发展奠定基础。

孟子者,继孔子之后,儒家又一杰出代表。其思想之内核在于性善论与仁政。孟子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认为人性本善,人皆具有仁义之心。又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以仁政为本,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孟子之思想强调人性之善良与君主之道德,对后世影响甚大。

荀子者,儒家之又一重要人物。其思想之内核在于性恶论与礼治。荀子云:“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性本恶,需通过教化与礼制来矫正其行为。又曰:“礼者,养也”,是以礼为矫正不良习性之手段,使人得以成为有德之人。荀子强调君主之智慧与策略,主张以法治国,通过礼制与法制来维护社会秩序。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儒家思想之重要分支。

朱熹者,南宋时期理学之代表人物。其思想之内核在于理与气。朱熹言:“理在气中”,认为理为世界之本原,气为构成万物之物质。又曰:“格物致知”,主张通过探究事物之本质以达真理之认识。朱熹注重道德修养与内在自我提升,强调人应通过格物致知来明了天理,从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大,为儒家思想之重要发展。

王阳明者,明代心学之集大成者。其思想之内核在于心即理与知行合一。王阳明云:“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认为心为世界之本原,理为存于心中之普遍道德法则。又曰:“知行合一”,主张通过内心反省与体悟达真理之认识,并强调实际行动之重要性。王阳明之思想强调内心之力量与实际行动之统一,为儒家思想之重要创新。

儒家五子之思想内核、区别与演变

二、五子思想之区别

五子思想之区别,可概括为以下数端:

个人修养就个人修养而言,孔子注重仁与礼之统一,孟子强调性善论与仁政,荀子则主张性恶论与礼治;朱熹注重理气关系与格物致知,王阳明则强调心即理与知行合一。

政治思想就政治思想而言,孔子倡导德治,孟子和荀子主张仁政或法治,朱熹强调道德教化与君主德行之重要性;王阳明则更加注重君主内心自我修养与德行对政治之影响。

人性论就人性论而言,孔子认为人性相似但有差异;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朱熹更注重理与气之关系;王阳明则强调心即理。

教育观就教育观而言,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和德才兼备;孟子主张教育培养仁义之心;荀子注重实际知识与技能之培养;朱熹则强调格物致知与自我修养;王阳明则注重内心反省与实践行动之重要性。

三、五子思想之演变

论及五子思想之演变,可概为四阶段:孔子时期,儒家思想尚处奠基阶段,注重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强调仁爱与礼制之重要性;孟子与荀子时期,儒家思想在人性论与政治观点上有所分歧,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与仁政,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与礼治;朱熹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佛教、道教等思想流派之精华,形成更为完备之理学体系;王阳明时期,儒家思想强调内心反省与实际行动之重要性,提出心即理与知行合一之观点。四个阶段各具特色,共同构成儒家思想之丰富多彩。

综观儒家五子之思想内核、区别与演变,可见儒家思想之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五子虽在人性论、政治观点与教育思想等方面有所分歧,然皆致力于探究道德、人文与社会之真谛。其思想观点与理论贡献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之思想,自古流传至今,演变多端。其于华夏历史之影响甚巨,而与时偕行,有所损益。此变化既显人类文明之进步,亦见儒家思想之自我更新与演化。今略论其变迁,兼及评析。

初观儒家,非一成不变之体系。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巨擘,各据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发抒己见。其言或有不合时宜,或致后世訾议,然此乃历史之必然。

再观儒家之传播与继承,每受外来思想之影响。历久弥新,儒家兼采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之精华,互为激荡。尤以佛教之传入,对儒家影响甚深。宋明理学时期,儒、释、道三家思想交融,新哲学体系应运而生。故冯友兰先生曰:宋明理学“旧瓶装新酒”也。

又观人类文明之发展,道德、伦理、社会秩序等观念日趋更新儒家思想亦须适应时代面对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之冲突如孝道、忠诚等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或有不适之处。市场经济之兴起,亦对儒家道德观念与社会秩序构成挑战。

然此变迁非儒家大儒之过,实乃时代变迁之必然。诸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因应时代,调和新旧。如朱熹者,宋代大儒,既承儒家之传统,又吸收新思想,以建新时代之儒家体系。其“存天理、灭人欲”之论,实乃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之尝试。

又儒家思想之自我更新,乃其生命力之所在。历史长河中,儒家不断吸纳新思想,调整自我,以适应时代与社会之变迁。故儒家之变迁,既显人类文明之进步,亦显儒家思想之生命力。

儒家思想之变迁,乃历史与社会发展之必然。其既反映历史进程,亦体现人类对道德、伦理、社会秩序等问题之不断探索与思考。故吾辈当以开放之心,理解并接纳儒家之变迁,以适应时代与社会之发展。然儒家传统观念之现代价值,亦不可忽视。“仁爱”观念、重视道德修养等,于现代社会仍具重要意义。故当继承传统,发掘儒家思想之现代价值,以发挥其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