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寒鸦图》题诗:一壶醉心酒,历历寒鸦愁,寒鸦空向暖,离人心上头!
—人文娑影
李成(约919-967)字咸熙,乃唐宗室后裔,祖籍长安(西安),祖父李鼎当过唐朝国子祭酒和苏州刺史,唐末藩镇割据、后周时避乱居营丘(今山东淄博),故人又称李营丘。五代与北宋初年画师。年幼于官宦家庭,好习琴棋书画,文学素养较高。师承荆浩、关仝,后而创新自成一家。他与董源、范宽并称为“北宋三大家”。他与范宽、关仝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他多作淡墨山水,所谓“惜墨如金”,如在梦雾之中。时人评价“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将其山水与吴道玄之人物相提共论。他主要描绘齐鲁一带山水。后世郭熙等画家画法多师法其山水。传世遗作《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
李成的性格孤傲、旷达、磊落,但在思想上,寄遇李氏王朝振兴的絮语。文人骚客贴好的皇族自尊,并不甘心于遗弃埋没,遥想那夕日东山不起。表现文人士大夫清高、孤傲的心境。
李成虽然胸怀大志,遗憾天不得人志。而无处施展,感情细腻而敏锐,儒学经义赋予他温和优雅的品位。只能醉心于饮酒作画。宋太祖乾德五年,他醉死于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英年早逝,年仅49岁。
▼北宋·李成《寒鸦图》长卷,绢本 墨笔 纵27.1cm 横113.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敬请横屏雅赏
北宋·李成《寒鸦图》长卷,绢本 墨笔
李成一生多绘北方山水景色,尤精雪景寒林,简笔勾勒,形极层叠;皴擦虽少,骨干自坚。北方山之多“骨”,绘山“骨干”特显灵魂,其挺拔坚实。画寒林创“蟹爪”法。张牙舞爪,形成其山水画之显眼特征!影响北宋山水画千年发展。画被推崇为北宋第一!
局部细节
宋·李成《寒鸦图名卷》描绘了春寒料峭雪后时节群鸦林塘溪边群鸦翔集鸣噪觅食雀跃的景象。圖中共计有49只寒鸦或鸣或静或栖或飞,姿态各异,无有形态相同的鸦。足见艺术家观摩自然之写实功力。起首一丛枯树、盘根错节,树干丫叉粗大,树梢李成式的蟹爪形态。每一棵树屈瘤疤,秋冬之季,树叶光秃,一叶不是秋!树干和树枝灰溜光秃,弥漫婆娑,病入膏肓之态,反倒是给人如生命之源段落,生姿枯萎般的萧瑟凄凉。有些树根裸露凸外,倍显凄凉!
局部细节
该卷《寒鸦图》以寒鸦、积雪、枯木为主要表象内容,意境极静,萧瑟与寒意。慢展《寒鸦图卷》,展卷如临其境,置身寒溪其间,耳畔乌啼,寒鸦之声。此图技巧淡墨画雪霁严林、群鸦、寒塘衰草。
局部细节
画卷最右侧的土坡上,集寒鸦四只,看羽毛形态,好似在抖动着羽毛。动感景象静处深入,细致观察大自然,用画笔描绘,栩栩如生。
局部细节
画面土坡之下,五只寒鸦,四只啄食,一只有趣,站岗放哨。左边有一根矮树老桩,。桩上站着一只寒鸦,正看着觅食的几只寒鸦。看翅膀,姿态摆动,似要飞下,饱餐一顿。树桩另一侧的一只寒鸦,回头注视着那只即将展翅的寒鸦,欲要结伴而行。
局部细节
画面继而往左,一处稍显融化的冰面,溪潭散发出阵阵寒意。溪面上正展翅飞过几只寒鸦,闻得对面枯树枝上同伴的呼鸣。枯枝伸向溪面,枝头上站着几只寒鸦,一只冲着从对岸飞来的同伴,另两只一高一低地似乎在争吵叽喳着什么。下方还有一只,不动声色地在注视着水岸,兴许是发现了食物。
局部细节
溪潭周围,积雪覆盖着土地和水边的草叶上,雪压草叶改变了姿态。远处一桥横跨两岸,烟霭空蒙,对岸的树林,也被烟霭所遮掩,仅能看到树根及少许枝头,中间是厚厚的一层烟霭。这层烟霭,使人顿觉寒意袭来。
▼宋·李成《寒鸦圖卷》轴心|横屏模式雅赏
《寒鸦图》轴心
细品《寒鸦图》,画卷散发出的萧瑟与寒意下,一壶浊酒,醉美千年,一杯暖怀,满腔的苍桑,越过山丘低谷,于荆棘中坚守丛生。寒鸦预暖,枯木隐春。艺术表达的思想,理解和品读,彰显艺术的灵魂。是艺术最为动人的风景
▼开卷有清乾隆皇帝的题款、钤章与题诗。遗憾画中无名款,考证笔意风格似为李成遗作,亦有人认为风格相差太远,当为南宋初期画院之作。
▼清乾隆皇帝书「前隔水七言诗」:“千林叶落树枝干,鸦集啼饥复叫寒。嗟我民宁无似此 ,围炉不忍展图看。壬寅(1782年)嘉平月上澣御题。”“鸦啼寒饥、围炉展卷”于画中的寒意直冲心灵。可知艺术家之高超技艺和现实自然至深的体悟。
乾隆帝书「前隔水七言诗」
▼《寒鸦图卷》名家题跋:元代·赵孟頫题跋。元·蒙族贯云石(乐府名家)书法题跋。元·钱塘仇远(知名词章家)书法题跋。明·陈彦博行书题跋
《寒鸦图卷》名家题跋:
▽元·赵孟頫题跋:“余观此画,林深雪积,寒气逼人,群乌翔集,有饥冻哀鸣之态,亦可谓能矣。子昂。”在其曾收藏的“李派”的《寒鸦图》上题写评价至高。
▽元·蒙族贯云石(乐府名家)书法题跋《寒鸦图卷》
▽元·钱塘仇远(知名词章家)书法题跋《李成寒鸦图卷》
▽明·陈彦博行书题跋《李成寒鸦图卷》“溪上人家好树林,群乌来集岁年深。雪晴云散春风转,时听枝头有好音。” 洪武戊午(1378年)钱唐陈彦博题。
◆米芾《画史》中评价:“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这种“石如云动”的山水笔法,成为后世画家传承李成笔法的重要风格标记。
◆历代史书画论中,对李成的作品总有诸如以下评价:“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烟林平远之妙,始自营丘”;“近视如千里之远”、“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平远险易”……。
◆《圣朝名画评》把李成的画列为“神品”,并称其“思清格老,古无其人”。
◆《宣和画谱》谓“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
◆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说:“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
◆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
◆专师李成的郭熙《林泉高致》“山水构图概括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道:“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