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有瞽(共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在此,感谢网友“little_monkey”投稿本文!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有瞽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有瞽

原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译文: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

王室祭祖时应召来宗庙。

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

上面装饰着五彩的羽毛。

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

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条。

一切就绪便开始演奏,

箫管齐鸣一片乐音缭绕。

众乐交响发声洪亮,

肃穆舒缓和谐美妙,

先祖神灵听了兴致高。

诸位宾客应邀光临,

长久地欣赏这乐曲一套。

注释:

⑴瞽(gǔ):盲人。这里指周代的盲人乐师。

⑵业:悬挂乐器的横木上的大板,为锯齿状。虡(jù):悬挂乐器的’直木架,上有业。

⑶崇牙:业上用以挂乐器的木钉。树羽:用五彩羽毛做崇牙的装饰。

⑷应:小鼓。田:大鼓。县(xuán):“悬”的本字。

⑸鞉(táo):一种立鼓。一说为一柄两耳的摇鼓。磬(qìng):玉石制的板状打击乐器。柷(zhù):木制的打击乐器,状如漆桶。音乐开始时击柷。圉(yǔ):即“敔”,打击乐器,状如伏虎,背上有锯齿。以木尺刮之发声,用以止乐。

⑹备:安排就绪。

⑺箫管:竹制吹奏乐器。

⑻喤(huáng)喤:乐声大而和谐。

⑼肃雝(yōng):肃穆舒缓。

⑽戾(lì):到达。

⑾永:长。成:一曲奏完。

鉴赏:

周代有选用先天性盲人担任乐官的制度,据《周礼·春官·序官》记载,其中的演奏人员有“瞽蒙,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计三百人;另有“眡瞭三百人”,贾公彦疏说“眡瞭,目明者,以其扶工”,即是在乐队中配备视力正常的人做盲人乐师的助手。可见,当时王室乐队的规模相当庞大。《有瞽》描写的正是王室乐队演奏的壮观场面。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说明在宗庙上奏乐的主体是瞽;而“设业设虡”、安置乐器的则当是担任瞽的辅佐的眡瞭。乐器则列举了应、田、鞉、磬、柷、圉、箫管,与《周礼·春官》所载“瞽蒙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基本相符,其中柷为起乐、圉(敔)为止乐之器,以首尾涵盖,表示这次演奏动用了全套乐器而“八音克谐”(《尚书·舜典》),“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其音乐自然十分美妙。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有客

原文: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译文:

有客远来到我家,白色骏马身下跨。

随从人员众且多,个个盛服来随驾。

客人头夜宿宾馆,两夜三夜再住下。

真想取出绳索来,留客拴住他的马。

客人告别我送行,群臣一同慰劳他。

客人今已受厚待,老天赐福将更大。

注释:

⑴客:指宋微子。周既灭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微子来朝祖庙,周以客礼待之,故称为客。《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皇武子曰: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可证。

⑵亦:语助词,殷商尚白,故来朝作客也乘白马。

⑶有萋有且(jū):即“萋萋且且”,此指随从众多。

⑷敦琢:意为雕琢,引申为选择。旅:通“侣”,指伴随微子的宋大夫。

⑸宿:一宿曰宿。

⑹信:再宿曰信。或谓宿宿为再宿,信信为再信,亦可通。

⑺言:语助词。絷(zhí):绳索。

⑻薄言:语助词。追:饯行送别。

⑼左右:指王之左右臣子。

⑽淫:盛,大。威:德。淫威,意谓大德,引申为厚待。

⑾孔:很。夷:大。

鉴赏:

全诗一章,共十二句,可分三小节:一节四句,言客之至;二节四句,言客之留;三节四句,言客之去。礼仪周到,言简而意赅。

今按:微子名启,商纣王同母之庶兄,当殷之世,受封于微而爵为子,“微”为殷畿内国名。及武王克商,改封微子于宋。其时纣子武庚尚在,故微子不得为殷后,及武庚叛周,周公辅成王诛之,于是封微子于宋,进爵为公,命为殷后,以奉汤祀。微子朝周,周以客礼待之,诗称“有客”,盖以美微子,以示殷虽灭亡,汤祀不绝故也。

诗第一节首二句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写微子朝周时所乘的是白色之马。因宋为先代之后,于周为客,故不以臣礼待之,如古史所称舜受尧禅,待尧子丹朱以宾礼,称为“虞宾”,用意相同。殷人尚白,微子来朝乘白色之马,这也是不忘其先代的表现,这一细节,说明在周代受封之宋国,还能保持殷代制度,故微子来朝助祭于祖庙,谓之“周宾”可也。“有萋有且,敦琢其旅”,写微子来朝时,随从之众。“萋萋”、“且且”,形容众多,“敦琢”,意为雕琢,有选择美好之意,两句表明微子来朝时,其众多随从都是经过选择的`品德无瑕的人。这一小节写得很庄重,写客人之来,从乘马、随从等具体情节来表现,以示客至之欢欣,可谓得体。

第二小节四句,写客人的停留。“有客宿宿,有客信信。”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叠用“宿宿信信”,表示住了好几天。客人停留多日,可见主人待客甚厚,礼遇甚隆。“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表明主人多方殷殷留客。诗句中“言”为语助词,诗经中常见,“授之絷”,意为给他绳索,“絷”是名词。下句“以絷其马”,是说,用绳子拴住他的马,絷是动词。两句写留客之意甚坚,甚至想用绳索拴住客人的马。这和后来汉代陈遵留客,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的用意,极为相似。把客人的马用绳索拴住,不让他走,用笔之妙也恰到好处。

最后一小节四句写客人临去,主人为之饯行。其诗曰:“薄言追之,左右绥之。”“追”字,意为饯行,也可以解为追送。“薄言”,习用语助词。“左右”,指周王左右群臣。在饯行的过程中,周的群臣,也参加慰送,可见礼仪周到。下二句云:“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淫”有“大”意,“威”者德也。大德,含厚待之义。言微子朝周,既已受到大德的厚待,上天所降给他的福祉,也必然更大,以此作颂歌的结语,既以表示周代对殷商后裔的宽宏,亦以勉慰微子,安于“虞宾”之位,将来必能得到更多的礼遇也。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臣工

原文: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

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译文:

喂,喂,群臣百官,

你们勤谨地从事公务。

王赐给你们成法,

你们要商量研究调度。

喂,喂,田官,

正是暮春时节,

还有什么事要筹画?

该考虑怎样整治新田畲田了。

啊,多茂盛的麦子,

看来将要获得好收成。

光明伟大的上帝,

终于赐给丰年。

命令我的农人们,

收藏好你们的锹和锄,

我要去视察开镰收割。

注释:

⑴嗟:发语语气词,嗟嗟,重言以加重语气。臣工:群臣百官。

⑵敬尔:尔敬。尔,第二人称代词;敬,勤谨。在公:为公家工作。

⑶厘:通“赉(lài)”,赐。成:指成法。

⑷咨:询问、商量。茹:调度。

⑸保介:田官。介者界之省,保介者,保护田界之人。一说为农官之副,一说为披甲卫士,不取。

⑹莫(mù):古“暮”字,莫之春即暮春,是麦将成熟之时。

⑺又:有。求:需求。

⑻新畲(yú):耕种二年的’田叫新,耕种三年的田叫畲。

⑼於(wū):叹词,相当于“啊”。皇:美盛。来牟:麦子。

⑽厥明:厥,其,指代将熟之麦;明,成,刘瑾《诗传通释》:“古以年丰谷熟为成。”

⑾明昭:明明,谓明智而洞察。

⑿迄用:终于。康年:丰年。

⒀众人:庶民们,指农人。

⒁庤(zhì):储备。钱(jiǎn):农具名,掘土用,若后世之锹。鎛(bó):农具名,除草用,若后世之锄。

⒂奄观:尽观,即视察之意。铚艾(zhì yì):铚,农具名,一种短小的镰刀;艾,“刈”的借字,古代一种芟草的大剪刀。铚、艾二字在这里转作动词,指收割作物。

鉴赏:

全诗反映出周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周族是一个农业民族,依靠在当时处于先进地位的农业而兴国,建立王朝之后,进一步采取解放生产力和推广农业技术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之作为基本国策。周朝制度,周王直接拥有大片土地,由农奴耕种,称为“藉田”。每年春季,周王率群臣百官亲耕藉田,举行所谓“藉田礼”,表示以身作则。“藉田礼”中也祈祷神明,演唱乐歌。据西周文献,周王朝在立国之初就制定土地分配、土地管理、耕作制度的具体法规,如品种改良、土壤改良、水利建设以及轮种等耕作技术都包括在内。这一套法规,就是诗中所说的“成(法)”。当时鼓励开垦土地,又注重土壤改良,把田地分等级,耕二年称“新田”,三年称“畲”。为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朝廷规定了因地制宜的整治方法,如轮作、深翻、平整、灌溉、施肥等等,即诗中所说的“如何新畲”,周王要求臣民按颁布的成法去做。周朝重祭祀,祭礼众多,不但在开耕之前要向神明祈祷,而且在收获之后也向神明致谢,这篇诗中面对即将到来的丰收,自然也要向神明献祭,感谢“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当时的周王不但春耕去“藉田”,收割也去省视,末三句就是写这一内容。周王说:锹、锄暂时用不着了,要收好,准备镰刀割麦子吧。他对农业生产很熟悉,指示比较具体,这进一步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丰年

原文: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译文:

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

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

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

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

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注释:

⑴黍:小米。稌(tú):稻。

⑵廪:粮仓。

⑶亿:周代以十万为亿。秭(zi):数词,十亿。

⑷醴(lǐ):甜酒。

⑸烝:献。畀(bì):给予。祖妣:男女祖先。

⑹洽:配合。百礼:各种礼仪。

⑺孔:很。皆:普遍。

鉴赏:

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读者不难想像静观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丰年》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载芟》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在《丰年》中,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载芟》中用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看来,《载芟》是把《丰年》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这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雝

原文: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译文

一路行进和睦虔诚,到达此地恭敬祭享。

各国诸侯相助祭祀,天子居中盛美端庄。

赞叹声中献上大雄牲,助我祭祀陈列在庙堂。

伟大先父的在天之灵,保佑我孝子安定下方。

人臣贤能如众星拱月,君主英明更举世无双。

安定朝邦能德感天庭,今世盛明更子孙永昌。

安我心赐予年寿绵绵,又助我享受吉福无疆。

求保佑先父灵前长歌,求保佑先母灵前高唱。

注释

⑴有:语助词。雝(yōng)雝:和睦。

⑵肃肃:恭敬。

⑶相:助祭的人。维:是。辟公:诸侯。

⑷穆穆:庄重盛美。

⑸於(wū):赞叹声。荐:进献。广:大。牡:雄性牲口。

⑹相:助。予:周天子自称。肆:陈列。

⑺假:大。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

⑻绥:安,用如使动。

⑼宣哲:明智。

⑽后:君主。

⑾燕:安。

⑿克:能。厥:其。

⒀绥:赐。眉寿:长寿。

⒁介:助。繁祉:多福。

⒂右:佑,此指受到保佑。烈考:先父。

⒃文母:有文德的母亲。

鉴赏:

这首诗是父母同祭的,因此说“既右烈考,亦右文母”,但“文母”的陪衬地位也很明显,这又是父系社会的必然现象。以这样内容的’两句结尾是周颂中唯一之例,透露出《雝》是祭祀后撤去祭品的乐歌的信息,并为诸多《诗经》注疏、研究者所公认。按理说,每一祭典都有撤去祭品这一程序,撤祭诗不会仅此一首,既然现在《诗经》只收录了《雝》,可见《诗经》的整理删定者(旧说为孔子)认为它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潜

原文: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译文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蕴藏着富饶的渔业资源。

鳣鱼鲔鱼不计其数,鲦鲿鰋鲤也群出波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

注释

⑴猗与:赞美之词。漆沮:两条河流名,均在今陕西省。

⑵潜:通“槮(sēn)”,放在水中供鱼栖止的柴堆。

⑶鳣(zhān):大鲤鱼。鲔(wěi):鲟鱼。

⑷鲦(tiáo):白条鱼。鲿(cháng):黄颊鱼。鰋(yǎn):鲇鱼。

⑸介:助。景:大。

鉴赏:

《潜》是专用鱼类为供品的祭祀诗,照《毛诗序》的说法,《潜》所写的祭祀按时间分有两种,供奉鱼的品种亦不同:“季冬荐鱼,春献鲔也。”关于鱼的品种,孔疏的解释是:“冬则众鱼皆可荐,故总称鱼;春唯献鲔而已,故特言鲔。”从字面看似乎可通,但经不起仔细推敲。比如,“总称鱼”的鱼是否包括鲔,就字面即颇难断定。其实,“春献鲔”是因为鲔在春夏间从海溯河而上产卵,其时方可捕得,冬天无法以“鲔”为荐,“总称鱼”的.鱼自然不能包括了。

从鱼的数量之多(“潜有多鱼”)、品种之繁(“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作用却不可小觑,正是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周本纪》中写及公刘“行地宜”,以潜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功颂德,《潜》明写了对漆、沮二水风景资源的歌颂,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于字里行间,如同潜的设置,荡漾着透出波纹的韵味。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武

原文:

于皇武王!无竞维烈。

允文文王,克开厥后。

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译文

光耀啊,周武王,

他的功业举世无双。

确实有文德啊,周文王,

能把后代的基业开创。

继承者是武王,

止住残杀战胜殷商,

完成大业功绩辉煌。

注释

⑴於(wū):叹词。皇:光耀。

⑵竞:争,比。烈:功业。

⑶允:信然。文:文德。

⑷克:能。厥:其,指周文王。

⑸嗣:后嗣。武:指周武王。

⑹遏:制止。刘:杀戮。

⑺耆(zhǐ):致,做到。尔:指武王。

鉴赏:

在唱出开头两句颂歌后,诗人笔调一转,饮水思源,怀念起为克商大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周文王来。文王(即西伯)被纣王囚禁羑里,因其臣闳夭等人献宝物给纣王而得赦免,他出来后献洛西之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伐崇戡黎,建立丰邑,修德行善,礼贤下士,深得人心,诸侯多叛纣而往归之。他为武王的成功铺平了道路,使灭商立周成为水到渠成之事,其功德不能令人忘怀。“允文”云云,真是情见乎词。

诗的最后三句,直陈武王继承文王遗志伐商除暴的功绩,将第二句“无竞维烈”留下的悬念揭出,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深有一波三折之效,使原本呆板的《颂》诗因此显得吞吐从容,涌动着一种高远宏大的气势。可以说,此诗是歌功颂德之作中的上品。

当然,《颂》诗的`本质决定了它必定具有一定的夸饰成分。武王伐商,诗中声称是为了“遏刘”,即代表天意制止暴君的残杀,拯民于水火。但战争是残酷的,所谓“圣人号兵者为凶器”(《六韬》)是也,牧野之战,《尚书·武成》有“流血飘杵”的记载,《逸周书·世俘》亦有“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的说法。所以崇尚仁义的孔子不免对之感到有些遗憾,说:“《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他老先生的话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振鹭

原文: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译文

一群白鹭冲天起,西边泽畔任意翔。

我有嘉宾来助祭,也是洁白好衣裳。

在那宋地没人厌,在这周地受称扬。

谨慎勤勉日复夜,美名荣誉永辉煌。

注释

⑴振:群飞之状。

⑵雝(yōng):水泽。

⑶戾(利):到。止:语助词。

⑷恶:恶感。

⑸斁(yì):厌弃。

⑹庶几:差不多,此表希望。

⑺永:长。终誉:恒久的荣誉。

鉴赏:

全诗共八句,不分章,按诗意来分有四个层次。首二句“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是以飞翔在天空的白鹭起兴,引出下文“亦有斯容”的描写。商人尚白,且是鸟图腾民族,通体羽色纯白的鹭鸟当被商人视为高洁神圣之物,它飞翔时优美的动势,栖止时从容的神态,今人且不免赞赏备至,何况是刚从原始自然神崇拜时代发展过来不久的商周人,它正是外在的美好仪表与内在的高尚精神完美统一的象征。

于是,三、四两句“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周人将朝周助祭的微子与被商人珍视的白鹭相比,对他大加赞美。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昕,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因此孔子称赞他是殷“三仁”之一。在他被周王朝封到宋国后,对外尊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对内广施仁德,得到殷商遗民的拥戴,他的德行堪受称扬,自属当然。至于微子的风度仪容,虽说史无明文说他怎样潇洒俊美,但肯定是十分出色的,否则“亦有斯容”之句便有落空之嫌。

下面五、六两句“在彼无恶,在此无斁”,是夸誉微子在宋国内外都有较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彼无恶”,是指微子在宋国之内受到殷民的拥护:“在此无斁”,是指微子朝周时受到热烈欢迎。这两句实际说明两个问题:微子作为被周所灭的殷商之后,在胜利者周天子面前,能够表现出不卑不馁的气度确实难能可贵;而作为胜利者的周王朝君臣,在微子面前,能够表现出不亢不骄的气度,对昔日的敌国之后以礼相待,善加照顾,也体现出一种恢宏博大的泱泱大国之风。

七、八两句“庶几夙夜,以永终誉”,许多解家都理解为对微子一人而言。笔者认为这两句应是对双方而言的。即作为失败者的后裔要坚持这种不卑不馁的精神,使亡国之族得到新生;而作为胜利者的周室君臣,也要永远保持这种不亢不骄的气度,团结各邦各族,消释历史积怨,彼此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才能“以永终誉”。这样的理解或许已脱离文本的表层语义,但“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就读者的审美接受而言,正不妨作如是观,这当与此文本的深层语义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