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共8篇),欢迎大家分享。在此,感谢网友“tmip168”投稿本文!

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

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

小学生怕学作文的’现象很普遍,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呢? 一、习作指导创新,重激趣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应有良好的氛围环境.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扮演作文“命题者”的角色,不再只是学生眼中的“号令者”,而是一位引导者、设计者.

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追求人才发展的和谐性与创造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敢于怀疑、勇于超越、善于创新将成为新时期人才的’人格特征.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实施开放的数学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开放的数学教学,是指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开放的数学教学以其科学的形式、方法和过程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实施教学内容的开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情况,大胆地、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实施教学内容的开放,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书本,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其次,向学生适当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数学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折扣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有一位教师设计了《小小旅行家》的数学活动课。在课上,这位教师以全班学生去旅游为知识的支撑点,精心创设“购买门票”、“安排午餐”、“购买划船票”等问题情境,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施教学过程的开放,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往往是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除了死记一些知识和背诵一些公式以外,其它一无所获。显然,这样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满堂灌”和简单、“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大胆开放教学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教学过程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自学式。自学式是一种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自主探索、在教师的点拨下,获取知识,充分发挥自主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思考问题,主动探索新知,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2、合作式。合作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学习目标,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探讨问题解决的策略,共同验证学习结果,形成小组意见,再进行全班交流,从而达到对数学教学内容深化理解,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形式。

3、探索式。所谓探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不断发展和增强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索式学习方式是创新学习的最高层次。

三、实施练习设计的开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开放性的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解法并不唯一,而是多种解法,因而它的解题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开放性的练习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开放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解答,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训练。

四、实施开放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主要是指实现创新所表现出来的与一般人相异的心理特征。如自信心强,独立性强、敢于冒险,有理想抱负,不轻信他人意见,喜欢求异,意志顽强,等等。传统教学对待学生的评价往往更注重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考高分。这样的评价模式因为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又单一化,所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因此,我们应构建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学生会不会提问;会不会思考;会不会表达;会不会搜集处理信息:会不会与人合作;会不会操作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首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积极性高的同学,可以用“你学得真积极”,“你学得真好”等语言激励他们。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克服困难的意志。

其次,对于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数学课程标准》),当他们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不能嘲笑,而应该鼓励他们,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如一位教师抽一名学生回答3+2等于几时,那名学生回答:“3+2=4。”这位教师对他的评价是:“你回答得真不错,离标准答案只差一点点了。”这位教师的评价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啊。

最后,对学生的期末评价,“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数学课程标准》),要取消百分制成绩报告单,改变以往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的做法;要根据学生平时的综合表现填写评语式的成绩报告单。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的探索的精神。

实施开放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练习设计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是实施开放教学的四条主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创新人格。这里笔者还要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时期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的教育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的重要实践。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之中一定要注意发挥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学能力。

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例谈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参与的`积极态度,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情境之中,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谈音乐创作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音乐创作;创新能力;原则

素质教育观念提出后,传统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等的弊端日益凸显,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广大教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教学革新,希望摆脱固有思想与传统模式的束缚,使课堂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具体到音乐教学而言,教师同样在课堂中进行着各种尝试,尤其在音乐创作方面,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力求以更加高效的课堂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广大教师总结出许多有效的策略与实用的经验,给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温床。

一、音乐创作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和原则

与传统相对,创新指一种弃旧图新的精神和行为。创新能力则是指人所具有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在音乐创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发展音乐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掌握创新方法能力,创新创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继承和总结,通过创设情况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其一,主动发展原则,即尊重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二,构建性原则,即利用现有知识体系,进行总结分析,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其三,探究性原则,即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其四,合作互动原则,即在创作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互动合作和交流沟通。做好了这几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便具备了扎实的’基础。

二、音乐创作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在氛围中激活创作兴趣

在音乐课中开展创作教学,培养学生音乐的综合能力,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作为音乐教师,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积极营造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因为音乐课程本身是一个创作性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及风格,让学生能够正确领会乐曲艺术魅力,到了设计旋律节奏及描绘音乐形象时,则要将抽象的音乐表象进行进一步丰富,使其形象化,给学生带来轻松的学习感受。如此,学生便会逐渐对音乐创作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产生更加浓厚的创作兴趣,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在学习中培养创作思维

有了良好的创作氛围,还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其一,合作教学。在创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时刻摆在主体位置,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做学生的朋友,平等地进行音乐学习。比如,教师将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与学生合作展开相关的学习,如此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的音乐知识的回忆进行独立创作,尝试进行填词与谱曲,还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乐理知识、审美体验、人生感悟等对原有音乐作品进行重新创作,让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提高。

(三)在欣赏中体验创作情感

音乐艺术欣赏这门课程的存在至关重要,有利于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来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坐在一起,合唱、弹奏等,让学生更好地去欣赏名作,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学会基本的创新方法。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歌曲,或者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甚至可以要求学生画一幅画来表现音乐的意境,对其视野进行最大限度地扩展。有了这些强化训练,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便会得到有效提升与强化。

(四)在实践中体验创作魅力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局限于歌曲演唱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创作的魅力,愿意去进行更多的尝试,从而提升创新能力。比如,经常举办学校文娱晚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开展多种音乐技能、技巧比赛,让学生体验表演,克服自卑,增强自信。或者,加强学校音乐社团,如合唱团、乐队、礼仪队等团队建设,必要时,还要鼓励学生走出去,到社会上参与音乐实践,在学生积极的参与中,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音乐创作教学要注意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将学生当作学习知识的主体,从音乐创作教学氛围、方法和实践中注意突破,在提高学生音乐演唱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音乐创作教学的主要“成果”,也是音乐创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谈高校体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采用文蔽资料法和访问调查法,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特征及培养途径探讨.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采取新观念、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教师队伍、完善考试制度等途径进行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提到了日程,怎样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摆在了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作为思想挂帅的政治学科,更应该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前列。在当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怎样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效尝试,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上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样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该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的“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肯定,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是出风头,怕出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

三、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创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一是要善于旁征博引,用引人入胜的实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二是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一筒子倒净”的习惯做法,要善于针对所学知识设疑,制造学习障碍,从而拨动学生的求知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三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要教师精心策划,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就能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四、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创新核心地位的确立,决定了教育发展及其质量的因素将越来越决定于教师素质这一决定因素。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全方位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师观提出了挑战。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气息的学习环境,既要考虑整体的特点和团体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目标;要为学生提供大量有用的材料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区分真理和谬误;要能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也将增进对某个领域知识的收获。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及规律,掌握好让学生自己思维与教师启发之间的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创新活动的快乐。

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证明,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其所受教育的关系极大,教育者施以什么样的教育往往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无数的实验证明,只有具备创新教育的教师,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学生身上创新的闪光点,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以新思想、新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创新意识、创新热情、创新信心,教给学生创新的知识,创新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曾经饱尝“因落后而挨打”的中华民族,在聆听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清脆的脚步声和睿智者的素质教育的呐喊时,不能不猛醒,除了创新教育,我们别无选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机遇,更是时代的挑战。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坚信,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思想政治课堂这片沃土一定会培养出绚丽的创新教育之花,成功地收获到丰硕的创新人才之果。

在高职医学院校,医学实验课能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动性。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且不可忽视和替代的作用。结合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及笔者医学实验带教经验,对医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总结如下。

1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

1.1 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

我校学生虽然大部分为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但普遍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学生高中学习成绩大多不太理想,高考分数偏低,文化基础薄弱,特别是生物、化学知识基础薄弱,因此学习医学知识较为吃力。

1.2 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

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普遍存在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能力较差现象,同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记忆方法机械,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1.3 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甚至抄袭他人实验结果。

2 在医学实验课程中如何培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医学实验课程的编排要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其思考能力;既要有必要的知识点灌输与强化,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医学实验课程不是仅仅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而是要在实验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并理解理论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并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实验教学还应在促使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其创新与实践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在课程编排中不断发掘学生创新潜能,优化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

2.2 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2.1 验证性单一实验向设计性综合实验转变传统的医学实验课程安排多以验证性的单一实验为主,对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辅助验证。学生依赖性很强,常常按部就班、不求甚解地按实验流程操作,不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使整个实验内容统一完整,前后衔接恰当。此外,还要求学生针对实验目的,具体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使学生在实验关键性技术方面受到系统、良好训练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验证性单一实验向设计性综合实验转变,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在共同完成实验过程中的集体协作意识。

2.2.2 传统实验教学向多元化实验教学转变医学实验课程内容较为抽象,若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以文字和语言进行表述,则很难讲解透彻。因此,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幻灯片、多媒体课件、模拟软件和教学视频等)使与实验相关的抽象原理、复杂操作技术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视化、形象化,使实验过程生动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实验技术。同时,还通过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以互动的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实验操作流程、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此外,还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实现实验资源共享,教师通过移动终端随时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多种感观的刺激,使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给学生创设真实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2.2.3 考试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创新能力传统的考试设计是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创新教育的评估体系不仅要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还要看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理论考试可降低客观题比例,以主观题为主,将创新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尽量选择设计性、思考性、综合性强的题型,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

总之,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创新是医学院校教师的职责,也是学校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要明确自身责任,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