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伯虎临终前留下的一首诗,深刻描绘了人之生死,其文字意蕴句句都令人深思。这位文学巨匠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究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心境?每一句都蕴含着怎样的深意,让人感慨万千?
一个备受宠爱的孩子
1470年,在一个普通庶民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孩,他便是后来名震一时的唐伯虎。父亲经营一家小小的酒店,勉强维持着这家四口人的生计。
小唐伯虎从小就显露出惊人的聪慧,他喜欢读书,也喜欢写字画画。父母看在眼里,惜才爱才的他们把有限的家境全部奉献给了儿子的教育。
或许是上天眷顾,16岁那年,小伯虎高中了状元,一时间成了整个县城里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谁又能想到,一个酒店老板的儿子,竟然如此出色与众不同。
父母自是骄傲欣慰。他们更加倾注了全部,为儿子买来了最好的纸砚,请来了最好的老师。整日忙里忙外,眼看儿子的前程似乎一片光明。
但是,好景不长啊。唐伯虎16岁那年高中状元,原本被视为家族荣耀,开启了一个传奇人生的序幕。父母对他寄予厚望,想让他一飞冲天,成为一个出人头地的大官儒。然而,命运的齿轮似乎转得太快,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这场襁褓中的梦就已破碎。
家破人亡,巅峰时刻
然,好景不长。就在小伯虎高中状元的几年后,家中接连发生了急救不及的变故。他的父母和妹妹相继病逝,小家庭顿时只剩他一人独立面对。更让人扼腕的是,他的第一任妻子,这个一起战斗过的知音,也在不久后离他而去。
这对一个16岁的少年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独自一人,面对破败的老宅和满目疮痍的家业。所有的幸福与希望,似乎都在瞬间破灭。明媚的春光,转眼间葬送。
16岁那年,一度沉浸在状元及第的喜悦中无法自拔的唐伯虎,并没有想到家道的中落来得那样迅速。父母双亡的噩耗让还在长身体的他难以接受。他几乎是崩溃的,整日呆坐在破败的老宅中,手中紧紧攥着父亲留给他的玉简,泪水止不住地流淌。
那一年,本该是他人生的新起点,一切美好的开始。他想要报效国家,光宗耀祖。让这个在他心中至高无上的父母,感受到骄傲。但现实无情地给了他当头一击,逼他提前成熟,继续这漫漫征程。
好在唐伯虎的性格乐天知命,经历了短暂的哀痛之后,他重新振作,扛起了这个不算太沉重的担子。他开始承担起家业,努力经营父亲留下的酒店。虽然生意清淡,但对一个单身汉来说,也足以糊口。
他白天在酒店忙活,晚上就点着油灯自己学习。好在他聪慧过人,又刻苦钻研,很快就在学业上有了长进。29岁那年,他再次登上金榜,高中解元,沐浴着人们的掌声与激动。
这一次,仿佛上天终于打开了窗,他在会试中结识了第二任妻子,并在不久迎娶到了家中。这是他在颠沛流离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当年16岁高中状元的雄心壮志并没有被磨灭。唐伯虎重新燃起了内心的斗志。他下定决心要东山再起,为先人报仇雪恨。
29岁那年,他重新投入到科举的准备中。白天他还要经营生意,挣些盘缠过活,晚上就窝在老宅破旧的书房中,与墙上的蜘蛛为伍,孜孜不倦地准备着残酷的科举考试。
经过日以继夜的努力,他终于再次高中,金榜题名,成为大明全国解元。这一战,他成功冲破重围,杀回了人生的巅峰。当年那些嘲笑他的人,此时无不忌惮他锐利的目光。唐伯虎不禁有些得意,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一次,他还结识了第二任妻子。一个连他自己都没有意料到的惊喜。或许,这就是上天对他努力的回报吧。
青云直上,停滞之始
30岁那年,小伯虎胸怀大志,满载希望地奔赴京城,将参加可以改变命运的会试。他早已习惯风雨,对那张淬火的志,他从未放弃。然而此次会试,却成了他仕途生涯的绝响。因为考场舞弊事件牵连,他的试卷被作废,自己也被赶出考场,甚至下了狱。
这无疑是对他打击最重的一次。出狱后,他发现第二任妻子也在他不知情时改嫁了他人。许是实在无法面对这人生巨变,她选择了离开。他心中的梦想破灭,明晃晃的前程化为泡影。他再也无法通过科举功名,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
从此,他的人生归于平淡,前程尽失。30岁的唐伯虎本以为人生终于迎来春天。他再次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有了知音的妻子,一切似乎都在慢慢走上正轨。然而再一次,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那场意外的舞弊事件,直接将他从巅峰的云端掀翻在了泥潭里。
北京的大牢阴冷潮湿,令他寝食难安。他整日躺在硬邦邦的床板上,心中所想的,只有老家遥不可及的温暖。他开始质问自己的人生。明明他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却仍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他的梦想与抱负,似乎永远也触及不了。
这一次,命运的打击似乎过于沉重了。就在他狱中受尽折磨之时,妻子改嫁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这个本应支撑他的知音,也选择了离他而去。一向乐天知命的他,第一次产生了抗拒的心理。也许,上天注定要跟他过不去吧。
入世经典,看破红尘
即使如此颓唐,小伯虎的才华还是为他赢得了一位异性心仪者。在他最无助时,宁王府中的公主青睐他的才学兼优,将他接到府中做幕僚使用。
这本该是东山再起的好机会,奈何好景不长,他很快看穿了宁王的野心,暗中谋反的种种动向。他明智地离开了这潘多拉的魔盒,选择远离这场权力的风暴中心。
后来果然,宁王造反,兵败身死。而他,也在这场讨伐中幸免于难。这一次的经历更加坚定了唐伯虎看破红尘的决心。他明白,权贵们的争斗不过是争一口气,自己小小的一条命可能会在无意中失去。
于是他选择退出这场角力,远离了宁王府的诱惑。他再也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置生命于不顾。宁王造反的消息让他明白,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权贵们的斗争,不过是争一口气。若自己仍深陷其中,只怕早已命丧黄泉。人生的经历教会了他太多。他看淡了权和利的诱惑,转而要学习怎样与内心的平静相处。
江湖儿女,沦落人生
艰难的人生历练,让他看清了世事的本质。他放下了仕途的野心,却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他写下了许许多多讽刺现实的词曲,道破了人世间的种种悲喜离合。这些作品如今流传甚广,成为千古绝唱。
然而现实的残酷是无情的。他因为曾被牢狱之灾,无论走到哪里都如鲠在喉,总是让人们有所疑虑。他不得不靠卖画度日,甚至沦落到了要好友资助的地步。他的画作凄美绝伦,却依然难逃被人遗忘的命运。
那些曾经的门客名流,今日一个个都与他划清了界限。没有人再提起,这位风华绝代的才子。唐伯虎虽然看淡了权利的诱惑,却还是热爱着生活。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曲佳作。
可是好景不长,他牢狱之灾的身份依然如同深夜的梦魇般萦绕着他。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对他指指点点,避之唯恐不及。他不得不靠着卖自己的画作度日。那些凄美的山水,饱蘸他对这红尘的种种感慨。可即便如此,依然没有多少人肯买单。
曾经的门客们,今日一个个都避他如蛇蝎。没有一个人还愿意提起,这位才华横溢的故人。唐伯虎也曾在深夜独饮,隐隐泛起了眼泪。他嘲笑着自己当日的痴心妄想,到头来,又有谁记得他的好?
身患绝症,留下遗言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小伯虎已然步入暮年。一生跌宕起伏的他,依旧我行我素。他看淡了名利,看淡了权势,转而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之中。直到有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绝症夺去了他的性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个见过沧桑的他,却神采奕奕。
或许,一生的颠簸已经让他早早看透了世间的种种。他不抱怨,不问天,只是在临终前写下了一首简短的词,道出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体会: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皆相似,我只当漂流异乡人。
这四句诗,道尽了他这一生的历练与感悟。那些在阳间接连不断的别离,他早已熟悉到麻木。即使死后下地府,又有何妨?他发现这个阳世,与地府并没有太大区别。世人假面相迎的虚伪,同地府的杀伐果决如出一辙。
我这一生不过是这红尘中的过客,在这荒诞世界中沦为漂流的异乡人。来日方长似水流年,我已看破红尘,超脱一切。多年的波折历练已经将唐伯虎磨炼的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临终之际写下的这首千古绝唱,道出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深刻体会。
他经历了太多离别与死亡。以至于这些在旁人看来悲痛至极的事情,在他这里都已麻木。生死有何分别,他早已洞明于心。
这人世,同阴间地府又有什么区别?那些假仁假义的品流人物,同鬼界的差别只在毛皮的颜色。我这一生,不过是这红尘里一个过客。来日方长,我已看破了这尘世的虚伪。
唐伯虎,一个令人惋惜的才子
一个才华横溢的他,注定不会活的平淡无奇。他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了这人世的长夜。他也许最后得偿所愿,在这红尘尘世里脱胎换骨,超然物外了吧。然而,我们在惋惜他破碎的梦想时,也许更应该庆幸,世间还有这么一个怪人,用他非凡的一生,丰富了这糜烂的世道。
唐伯虎16岁取得头名,原本前程似锦。谁知一场变故令他家破人亡,独自面对这艰难世道。他没有放弃,依旧我行我素。29岁时再战天下,成为大明解元,沐浴着人们的喝彩声。
一度以为可以扭转乾坤,最终却在一场舞弊案中栽了跟头,自此一蹶不振。好在他积极乐观的性格并未被磨灭。宁王府中公主青睐于他,欲延揽他为幕僚。这本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然而他聪明地选择放弃,远离了这场权贵的漩涡。日后宁王果然造反,身死国灭。而他,轻轻地避开了这场风波。
结语
一生跌宕的他,经历了太多世事的惊涛骇浪。也因此,看淡了权势,看透了虚妄。他选择取之社会,用自己的文字讽刺这红尘世界。却没想到,推崇他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再无人提起他光辉的名字。
时光荏苒,他在绝症与死神搏斗中写下了千古绝唱,道出了自己对这世道的感悟:生来一场散,死亦何妨事。地府红尘同,我是异乡人。我这一生,不过漂泊此处。抛却虚妄,超脱尘世,不为荣辱所累。
凡人一生,好比鸿毛轻拂水面。我已经看淡了世俗的种种情感羁绊,超然独立。如今这艰难世道里,还留有我这么一个怪人,岂不是它最后一份慰藉?我终究未能改变什么,可我用破碎的梦想,丰富了这片糜烂的土地。
唐伯虎,一个令人惋惜的才子?不,他是上天派来给这世界的礼物。用他的一生,热爱着,讽刺着,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