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世界第一伟人——毛泽东》
【迪迪导读:唯利是图的父亲,忠厚仁爱的母亲,我们来看看儿时的毛泽东是如何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为世界第一伟人的!】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一个永载人类史册的名字,毛泽东用他天才的政治、军事才能,谱写了一首最为雄壮、最为可歌可泣的历史诗篇,他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创造了近代史上由农业国跃为工业国的最为成功的奇迹,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理想主义者、理论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真修、实证、践行的伟大成功者。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我认为毛泽东在大部分的人眼中就是世界第一伟人,无人能出其右。他带领着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小米加步枪英勇抗战赶走了武器先进、残忍血腥的日本鬼子,并战胜外资支持的国民党,建立了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带领中华儿女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海陆空全面发展,还能赢战抗美援朝、越南战争,还能普及教育大部分人脱盲,还能创作出文采出众的毛泽东文集,还有无人能模仿的草书……厉害,太厉害了,不愧是世界第一伟人!
1893年12月26日,是许多中国人铭刻于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毛泽东的诞生日。
毛泽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毛顺生,母亲是文素勤,毛泽东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由于前两个孩子夭折,所以毛泽东成了家里的老大,毛泽东的母亲后来又生了几个孩子,活下来的两个男孩,分别是毛泽民、毛泽覃。毛泽东在小的时候就天然地成了领导人,成为兄弟三人的小组长,过早的承担起兄长的责任,除了要照顾弟弟妹妹,还从六岁起就做一些家务和农活,如拔草、放牛、拾粪、砍柴等等。
【迪迪提问: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
【迪迪回答:在农村孩子的选择中,打猪草和读书学习的两个选项中,答案是唯一的。只要是打过猪草的,都知道有多么不容易,酷暑与蚂蟥相伴,冰天雪地里刺骨难忍,相比之下,读书学习在这些孩子眼里就是天下最美好的事。同理,现在的孩子们,读书与打游戏相比,读书学习则是最枯燥无聊的事情了。愿不愿意读书,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一种选择罢了。这多少能解释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能读书有成。
其实很多家长没想明白,只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却是害了孩子。因为吃苦是早晚的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永远存在,小的时候不知道吃苦是怎么回事,长大了再吃一点点苦就受不了。同理,小时候不吃苦,到了学习的年龄就觉得学习太苦了。如果小时候经常吃苦,就知道学习是一件最享受的事情了。】
少年毛泽东的眼睛也盯住了这一决定他一生命运的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他强烈地要求读书。而这一点却是和他老爹意愿相反的,因为那个时代读书是少数人的行为。(所以普及教育是毛泽东改造中国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没有因为物质贫乏而打折扣。这与毛泽东在幼年欲读书而不能应当有点关系。)
毛泽东的老爹认为读书不如劳作经商获利,实际生活中也确实如此,毛老爹可不傻,通过读书成功的毕竟是少数,眼睛所见到的多读了点书的秀才活得并不比会做买卖的毛老爹好。天天读书则是更有钱人家的专利,而毛老爹认为自己的家庭尚未达到那样的高度。这里面还有个人的因素,就是少年毛泽东是个大高个子,早早就能当个劳动力使用,所以能干活就得下地,没啥好说的。
14—15岁大约两年时间内,毛泽东成天在地里跟家中雇的长工一同干活,毛泽东记忆深刻。
这是毛泽东最不同于中国其他领袖的地方,他是中国近代领袖中唯一真正在土地上劳作过的人。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他知道得清清楚楚。
毛泽东劳动的时候,依然坚持读书,这叫毛老爹很不愉快,父子曾有过冲突,毛泽东突击劳作来挤出时间,最后在完成老爹交代的较重的劳动任务后,老爹不再干涉他看书,父子二人达成基本谅解。
英国名人培根说读书有三种用途:增长才干、消遣和装饰。
读书的这三种用途在毛泽东这里达到了极大化:读书增长才干,毛泽东读了一辈子书,也检验和应用了一辈子知识和理论;读书可以修饰,毛泽东的光芒也来自他的博大精深;读书可以消遣,高处不胜寒,站在人类历史高点的毛泽东是孤独的,他的消遣只能是和人类历史上的天才们交流,渠道就是读书。
少年毛泽东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读书呢?
这要先从他的启蒙者讲起。
多数资料记载的毛泽东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第一个私塾先生邹春培,而他的启蒙者更早,就是他的姨表兄王季范。
毛泽东在幼年时代,长时间住在外婆家,受到外婆的宠爱和众多表哥的呵护,他甚至不愿意回到自己家,他在躲避严厉的老爹。显而易见,在外婆家不用打猪草,即使偶尔为之也是有众多的表兄为伴。众多表兄中,毛泽东最喜欢王季范。王季范大毛泽东九岁,行九,毛泽东一直叫他九哥。王季范1972年去世的时候,毛泽东送的挽联上写着“九哥千古”。毛泽东曾指着王季范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他就没有我。这就是对王季范启蒙之功的最高评价。
作为幼年毛泽东楷模的王季范自小学业成绩极好,获得家族内亲戚们的器重,毛泽东小时候长期在外婆家寄养,王季范自然是毛泽东崇拜和钦佩的模范。王季范也喜欢这个聪颖好学的毛表弟,两人间培养了深厚的情谊,王季范并不是最早教毛泽东识字的人,那为什么把王季范视作第一启蒙者呢?
这是因为王季范为毛泽东开启了知识之门,智慧之门,关键是王季范让毛泽东产生了要读书的强烈欲望,他打心眼里抗拒永久性的下地劳作,拒绝像父亲那样活着,而像表哥那样读书才是他的理想,这个种子埋在毛泽东心里,一直支撑着毛泽东上进,王季范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此。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在老爹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仍能够坚持读书的关键所在,可以想一下,若没有这个楷模,幼年毛泽东拿什么去对抗老爹。
读书上学成了幼年毛泽东的最大心愿,这是王季范的大功劳,所以他称得上是毛泽东的启蒙者。
【迪迪提问:如果不愿意不着急读书,怎么才能培养读书的兴趣呢?】
【迪迪回答:方法特别简单,达到以下任何一条都能解决问题。
第一条:到农村去生活,早上5点起床开始干农活中午休息两小时下午继续劳作到日落才能结束,农活包括松土、播种、浇地、施肥等等,都要干而且坚持一个星期以上,这期间只能吃素且只能7分饱。如果还不想读书,就继续生活一个月乃至一年以上,直到特别特别想读书为止。
第二条:找到身边或者历史中一位自己特别崇拜的伟人或者名人作为榜样,追随榜样,争取超越榜样,每天自我鼓励。
第三条:找到一份不需要读书就可以做的工作天天体验一下,比如在家里天天做家务天天做饭,到街上乞讨,去孤儿院敬老院做义工等等,体验一下如果不读书以后就只能做此类工作的生活,相信你很快会产生读书的兴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