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一质,一治一乱、
即民见天、引古筹今
一文一质
一治一乱:
质和文
原指历史发展中
文化落后和先进
两种不同的状态
文指盛世和治世
质指衰世和乱世
语出《藏书》
卷一《世纪总论》:
一治一乱,若循环
自战国以来
不知凡几治几乱矣
人生斯世
惟是质文
两者之生
源于治乱
其质也
乱之终而
治之始也
乃其中心之
不得不质者
非矫也
其积渐而
至于文也
治之极而
乱之兆也
乃其中心之
不能不文者
总结战国至汉代
历史兴衰的现象:
群雄未死,则祸乱不息。
乱离未甚,则神圣不生。
一文一质,
一治一乱,
于斯见矣。
李贽的
这一观点虽然有
历史循环论倾向
但由于是综合
中国历史上的
有关思想提出
又含有朴素的
辩证思想
~
即民见天:
称民为天
“即民以见天”
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规律
合一的“理势相成”称作“天”
认为
‘势’字精微
‘理’字广大
合而名之曰’天’”
此“天”
体现在
“民”上
“奚在乎?
在人之心
而已”
可以
“行之千年而不易,
人也,即天也”
“民心之
大同者
理若在是
天即在是”
天是“人之所同然”
亦即“民心之大同”
人民群众共同的意志和愿望
即体现了“理”与“势”的合一
君子据“即民见天”
以顺应历史的发展
而前进
~
引古筹今:
中国传统史
学治史的
一种宗旨
也是
传统史学
价值论的
一种形式
“引”为引用,引申为借鉴,鉴戒
“筹”为谋划,计划,引申为运用
意思是注意
总结历史上的
兴衰成败得失
考察历代治世的经验
以便作为现实之鉴戒
顾炎武:
引古筹今
亦即吾儒
经世之用
这一观念
体现了以史学
经世致用的精神
对于清代学者
经世风气的
养成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