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张郎中,90后中医,中医学硕士,社区医院坐诊,半日临证半读书,崇尚中医经典,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致力于传播中医思维,让中医思维照亮每个人的生活。
当中医,很难,难到不想当医生。
一难,总有无数治不好的病
你知道当中医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吗?
不是挣钱,也不是社会地位,而是成就感。
中医是一个感同身受的职业,同喜悦,共悲伤,“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这种共情的力量越强,攻克顽疾后带来的成就感也就越大。
当然,与成就感相对的就是挫败感。
你费劲脑汁自认为想了一个绝妙的治疗思路,结果患者复诊反馈一切照旧,那种挫败感和愧疚感,就是成就感的伴随产物,冰火两重天。
患者的依从性越好,对自己的信任程度越高,那种治疗无果后的痛苦就越明显。
二难,总会有疏漏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但是能否治好病并不完全由医生决定。
看好病可能是患者的机缘已到,本该如此,看不好病可能是患者的机缘未到,也本该如此。
很多时候使出浑身解数,方才使得患者病证缓解,但稍不注意便反弹如故。
这种情况是让医者最为无奈的。
一个简单的咳嗽,辨证思路也对,药材质量也没问题,
但是下次患者来复诊:哎呀,大夫我吃了药怎么还是咳嗽啊?
郎中一看,方子没问题啊,问:你忌口了吗?
患者:忌口了啊,就是吃了点鸡肉(或者是吃了点海鲜)。
这就是问题所在,“咳嗽吃鸡,神仙难医”,不只是吃鸡,吃水果、海鲜等等,都不行。
三难,你治得了患者的病,但是治不了患者的人生
郎中之前处理了一个晕倒的患者。
摸脉搏正常,血压79/60mmhg,没有前胸疼痛。
晚饭也正常吃过(排查血糖问题)
嘱同事接来一杯热水,让患者缓服
慢慢将患者扶起,坐在板凳上
按揉劳宫、内关穴,片刻后缓解,端坐几分钟后,自觉已恢复。
这个患者其实就是气血难以上供心脑导致的一过性的不适,
休息片刻便缓解了。
让郎中感触最深的是与患者后面的对话。
郎中:最近是不是没大休息好啊
患者:最近老上夜班了
郎中:老上夜班可不行啊,身体受不了
患者:没有人替我,只有我一个人上
郎中:几天上一个
患者:连着上了半个月了
郎中:为什么要这么拼啊,身体要紧
患者:另一半得脑瘤走了,不干不行
听到这里心里突然像塞进了一块棉花,堵得慌
患者继续说:孩子今年24,还没结婚
我不想干中医了
郎中一下子就明白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莫过于此
也可能是郎中刚才对她的诊治让她感受到了一点温暖,
也许是她刚刚摆脱了不适的症状,身体舒服了一些,
也许是她作为一个外地打工的单亲母亲许久没跟人说说话了,
后面她又跟郎中聊了挺多。
她的夜班郎中原本想象就是坐一晚上,偶尔起身转转而已,
但是她的工作强度着实让郎中吃了一惊。
一晚上2万步,需要围绕着大厂房的机器不停转,一晚一晚又一晚。
郎中还知道,她这样拼了命的干,一个月也就3.4000块钱。
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一个乡下的妇女,
她能做的可能就是熬别人熬不了夜,吃别人能吃而不想吃的苦
才勉强多赚得1000块钱。
郎中突然感觉,
前面“少熬夜”“注意身体”诸如此类的言语苍白而讽刺。
郎中有那么一瞬间甚至怀疑自己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意义何在。
一个医生的能力在面对一个个迥异的个体时,渺小而无助。
医生可以用最省钱的方式医好她的病,但是医生不能多给她1000块钱让她找个轻快点的工作;
医生可以一次两次治好她的病,但是医生并不能保证如此的劳作和透支下次次都能治好她的病。
医生永远都是辅助,患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如果说前面的一难和二难还能通过不断提高医术和广泛的中医科普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的话,那么这个三难,可真的就难于登天了。
我能治得了患者的病,但是我改变不了患者的人生轨迹。
时也命也,我不过是个中医罢了。

类似的情况经历的多了,对于中医这个职业,对于人生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刻。

中医的一生,要经历比普通人多的多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愤怒、痛苦、无奈、无力感是伴随始终的,所以在某个瞬间,郎中会冒出“我不想干中医”的念头。但是正因为这样,这个职业,准确说是这份事业,才肩负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感。

里尽千帆,我依然热爱它。

最后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做结尾吧,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共勉!
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场的人都可以在这里相遇,我是郎中,感谢你的阅读。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