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文化小镇,流水潺潺环绕,红色主题展馆、客栈、文创商店让游客生动感受到乌审旗的“红色魅力”;
在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峡谷静谧悠长,候鸟翩翩起舞,“革命红+生态绿”的发展模式让“红色土地”焕发出“绿色生机”;
在无定河畔的乡镇村庄,万亩稻田等待春天的秧苗,乡村振兴欣欣向荣,“红色引擎”激发出一产的蓬勃动能。
近年来,乌审旗立足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创新红色资源融合发展新模式,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特色产业、传统村落、自然风光等特色资源结合,打造红色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红色,已经成为乌审旗最鲜亮的幸福底色。
红色故事别样多
好资源变成亮名片
“我的父亲,曾经是巴图湾民兵连的一员。1935年5月,红军长征的前锋部队自甘肃省会宁县一路北上,在乌审旗蒙汉骑兵游击队、巴图湾民兵连等力量的支持下解放了巴图湾村……”在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处,70岁的“红色宣讲员”白志文向参观者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红色革命故事。
乌审旗是全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之一,是陕甘宁边区最北的保护区,形成原伊克昭盟地区党建和革命史上创立的“十个第一”。红色,是镌刻在乌审旗骨血里的基因,也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有红色故事,当代有红色新貌。如何让红色故事代代传承?乌审旗以“点”带“面”、多方发力,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历史”。
实施“红色文化+”战略,打响萨拉乌苏、“牧区大寨”、红色策源地三大品牌;建设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打造集实地参观、现场教学、实践教育等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红色熔炉”;开发优质教育路线,让红色旧址、革命历史成为党员干部的“活教材”……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一座座记录历史的革命旧址、一堂堂红色精品文化课程让乌审旗红色资源因保护、利用而生动鲜活,让革命精神因传承、弘扬而历久弥新。
在乌审旗,红色资源惠及民生,红色名片持续“擦亮”。红色广场里,“乌兰牧骑+”志愿服务队将红色文化融入文艺演出中,为群众带来精彩的文化盛宴;红色课堂里,“红色蒲公英”宣讲队上演的革命情景剧激发奋进的力量;红色小镇里,风景如画,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有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乌审旗发挥出了红色资源的惠民作用,用“红心”点亮“民心”,擦亮红色文化的“新名片”。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加快建设信仰坚定的红色之城,是新时代乌审旗的使命与担当。
红色旅游别样火
好风景变成好前景
走进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红色文化与绿水青山的气息扑面而来:向东望去,灯火璀璨的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巍然屹立;向西望去,碧波荡漾的萨拉乌苏湿地公园静谧安然。
近年来,乌审旗围绕“革命红+生态绿”的发展模式,积极打造红色旅游区,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以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让好风景变成乡村发展的好前景,乌审旗的“风景线”成为了“旅游富民线”。
围绕“食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建设集观光休闲、红色教育、传统文化等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为一体的“红色主题村”;
发展全域旅游,为游客提供河畔烧烤、田园采摘、休闲垂钓等休闲娱乐服务,让红色文化旅游从浅度观光向深度休闲体验游转变;
打造美食品牌,实施美食富民行动,推动农林牧副渔等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
……
乌审旗大地上,文旅融合全新打开,带动餐饮、住宿等“百姓产业”旺起来,“富脑袋”与“富口袋”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我们巴图湾村的鱼特别出名,每年都有游客来我们这儿吃’开河鱼’,我们村子里每一家做’鱼买卖’的商户一年能收入五、六十万元。”巴图湾村党总支书记张文明说。
不止是巴图湾村的“鱼产业”,其他各式各类的“富民生意”同样全面“开花”。依托红色旅游建设生态农业采摘园,让干鲜果品、土特产走出乡村;重新装修闲置的农家院,建设乡村民宿,推广农家饭庄、休闲度假、短期借宿、天然氧吧等旅游项目;开办蜂蜜厂、葡萄庄园,发展特色景观花卉产业,兴办畜牧、水产、家禽等农牧业项目……乌审旗通过红色引领,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发力乡村旅游的一项项行动,不断从“纸上”落到“地上”,让农牧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乡村振兴“新路子”越走越宽。
2023年,乌审旗红色文旅产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 ,综合实力跃升至西部百强县第18位。行进在新的征程上,一个美丽的红色强镇正向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新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新的美好,正迎面而来!
红色治理别样新
一团麻变成一股绳
走进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整洁的乡道串起田园与牧户,一幅幅多彩的画卷“挂”在农牧民洁白的墙面上。
要问苏力德苏木为何村美民富?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治理。
“把家收拾干净,房前屋后杂草清扫干净,就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奖品,还能获得荣誉,这样的好事以后还要继续干!”新年伊始,在苏力德苏木蘑菇滩村活动室内,农牧民聚在一起高兴地查看积分情况,对积分政策很是满意。
乡村治理,村民是主角。苏力德苏木通过建立“积分制+红黑榜”奖惩机制,让村民们在善治乡村建设中唱主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美好家园。并以善治乡村建设为重点,深挖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实现了“组织强、产业兴、环境美、村民富”,走出了一条善治乡村“红样板”。
一村见证一镇,一镇映射一旗。苏力德苏木推行的“积分政策”是乌审旗“红色治理”的一个缩影。在乌审旗,这样同心共建“红色家园”的例子还有很多。
基层党建融入红色元素。开展家门口的议事会,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诸多问题,把过去的村干部唱“独角戏”逐渐演绎成村民“大合唱”。
乡村治理融入红色文化。打造巴图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幸福角,把治理和服务的触角下沉,推动各项惠农政策落地落实,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乡风文明融入红色底蕴。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持续深化以即知即调、分流分调、联管联调为主要内容的“三分吸附法”,营造文明乡风。
……
乌审旗大力推进“红色治理法”,通过红色阵地夯基础、红色队伍聚合力、红色文化强信念、红色服务暖民心,擦亮乡村治理“红色”底色,不断夯实治理根基,提升治理效能,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让昔日的一团团乱麻变成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同心绳”。
为民初心坚定不移,“传红守绿”驰而不息。乌审旗也将“红色治理”融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改变着绿色乌审这座城市的外形,也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气质,沉淀为城市的文化,化育为城市的精神,化作为百姓的自觉行动。
如今在乌审旗,一座座红色村庄美丽蝶变;一处处现代农牧业园区拔地而起;一个个工业转型项目相继落户,新能源产业、数字化农牧场、红色文化小镇……发展不止千帆竞发,幸福无以千言万语。进入新时代,乌审旗正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的红色城市,对“红色宝藏”进行立体化挖掘、保护和利用,让城市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无尽力量,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