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咸菜,通常指的是用食盐等调料腌渍的各种蔬菜。泰山周边,扩而言之,乃至鲁中泰沂山区,农家多有以蔬菜瓜果腌制咸菜、酱菜的传统。作为小农经济的舌尖,其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咸菜,顾名思义,咸也,方言曰:齁咸。久而久之,在形成这一带农民较普遍重口味的同时,也酿就了乡愁中的咸菜文化。

究其原委:

1、泰山周边,多为丘陵半丘陵地带。其土薄地瘠,且多为旱田。小农经济时代,田地出产以高粱谷子地瓜玉米等粗杂粮为主。粗杂粮制作的食品,多为煎饼、窝头、大饼子、粘粥等。

2、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年四季的农活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能量消耗大。

3、综合前二者,粗粝的食品要满足体能的消耗,必须填饱肚子,填饱肚子必须有相应的菜肴刺激味蕾。于是,经济的穷困、物质的匮乏、劳动的繁重、生活的艰苦,使得咸菜应运而生,并成为佐餐增进食欲、物美价廉的传统菜品。

4、还有,瓜果蔬菜的不宜保鲜,及交通的不便、运输的困难,也是民间普遍腌制咸菜,以规避蔬菜淡季的一个重要原因。

5、便于出门携带。甚至与煎饼的充作军粮成为绝配。

二、种类、制作工艺及特点

(一)蔬菜瓜果类

水萝卜 新鲜萝卜洗净,去根须。按照一斤萝卜2——3两盐(粗盐。亦有用咸鱼盐,取其腥味)的比例,放置咸菜缸(瓷缸为好,陶缸次之)内,一层萝卜一层盐,清水加至没过萝卜为度,腌制。秋后制作。

咸菜缸放在阳光下晒,不可淋雨。2——3个月即可食用。

特点:微甜,脆,开胃。早期食用有水萝卜的清香。

胡萝卜 腌制如水萝卜同。盐的用量按1∶1.5——2两为度。1——2个月即可食用。秋后制作。

特点:颜色鲜亮。甜,脆,开胃,葆其胡萝卜的清香。切细丁加香椿末、蒜泥、芝麻酱盛夏拌凉面尤佳。

辣菜 又称芥菜疙瘩。洗净,去根须。亦可少留几片鲜嫩缨子。盐的用量按照1∶2.5——3.5两盐(粗盐)为度。亦可削皮,单独腌制。3——5个月即可食用。但以陈年者为佳。秋后制作。

特点:芥香,清香,味厚。是咸菜中的正宗、上品。农家摊煎饼掀鏊子后,将腌好的辣菜疙瘩埋进余烬中烤,熟透,堪称至味。

蔓菁 腌制同于胡萝卜。水分大,可稍脱水。味道次之。

洋姜 又称鬼子姜。加工腌制及盐的用量同于胡萝卜。腌制期短,月余即可食用。秋后制作。

特点:特脆、清香。

甘露子 又名甘篓子、宝塔菜、螺狮菜。根如累珠,味甘而脆,故名甘露子。加工腌制及盐的用量同于洋姜。秋后制作。

特点:特脆,清香,形状亦佳。

花椒 鲜花椒(略红),清水洗过,盐的用量以1∶1两为度。3——5天即可食用。保持原色。秋季制作。

特点:麻、椒香、有嚼头。

香椿 鲜香椿(不足十厘米为佳),整枝清水洗净,加适量盐。1——2天即可食用。保持青绿原色。一般春季制作。

特点:清香,鲜嫩,味浓郁。切末凉拌豆腐,加手掿,淋少许麻油,俗称:鸡刨豆腐。至味。

莴苣 整根去皮,腌制及用盐量同于胡萝卜。半日即可食用。夏秋季制作。

特点:脆,略清苦。

黄瓜 整条,以小黄瓜为胜。先用盐杀水(即脱水),尔后滤净,略晾晒。适量油,加入八角、花椒、干辣椒、酱油等熬开,凉后倒进腌制器皿,没过黄瓜。1日即可食用。夏秋季制作。

特点:脆,微辣,瓜味清香。保持原色。

辣椒 整只,切口。用盐杀水后,滤净,加适量盐。其腌制工艺同于黄瓜。2日即可食用。夏秋季制作。

特点:香辣,清新。保持原色。

姜芽子 嫩姜洗净晾干,加适量盐和味极鲜酱油熬开,凉后倒进腌制器皿,没过鲜姜即可。3——5天即可食用。

特点:鲜、辣、清香。极开胃。早餐佐以稀粥尤佳。

也有黄瓜、辣椒、姜芽子合三为一腌制者。

菜根 俗语咬的菜根百事可做。以芫荽根最佳,芹菜根次之。洗净。腌制同于黄瓜。

特点:褒味,清香,有嚼头。

地瓜 鲜地瓜,腌制同于水萝卜,盐要少加量。半年后即可食。

特点:或生吃或烤熟吃,饶有风味。

焖辣菜 鲜辣菜,洗净去须,切片(厚3——5毫米),备用。适量鲜辣菜缨切寸段,备用。将辣菜片下锅蒸熟,晾凉后放置瓷坛内,一层辣菜片一层辣菜叶铺衬放好,密封。2——3天后,即可食用。三四天内吃完。食用时拌芝麻盐或花生碎,盐少许,淋麻油。秋季制作。

特点:色鲜馥郁,芥味辣冲,清香,软糯。爱者深爱之。

咸蛋 鸡蛋、鸭蛋、鹅蛋。有两种腌制方法:盐水腌,泥腌。

盐水腌:取新鲜蛋,洗净入缸,百颗蛋点烧酒半斤。按一斤鸡蛋3两盐,熬开盐水,凉后倒入缸内。1——3个月即可食用。

泥腌:用盐和泥,将鸡蛋分层置入泥中。置于阴凉处。1个月即可食用。

特点:蛋黄汪油,颗粒状,清香。须注意:俗语说,蛋吃腌半咸。以半咸蛋风味最佳。腌制时间长则过咸发苦,而由此形成的臭鸡蛋,则是又一番风味。

糊盐 面粉略加水拌粗盐粒,锅中放少量油,倒入翻炒,稍焦糊,即可出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出伕、学生上学,携带佐餐。

包瓜 普通甜瓜,稍生即摘取。去瓤以盐杀水。事先将苦杏仁去皮,泡水去苦汁,腌半年。将杏仁入瓜皮内,针线缝合捆扎包固,再如甜酱中,复腌月余,即为包瓜,即可食。夏秋季制作。此咸菜多在酱菜坊制作,工艺繁杂,农家一般不做。

特点:微苦,清凉,脆,回甘悠长,风味独特。

摩茄 茄子略生即可摘取,用盐末在粗陶盆中反复擦磨,将皮磨净入缸,用细盐腌制年余,晾晒,再入甜酱中1——2个月,即可食用。一般春秋制作。此咸菜多在酱菜坊制作,工艺繁杂,农家一般不做。

特点:色青质绵,清香,味美。

咸菜小志

(二)酱菜类

面酱 节粮,废物利用。将平日积攒吃剩的馒头、窝头、饼子等,晒干后碾压,过粗箩(箩上的再压,再加入)。放置盆内,加水,多次均匀搅拌成糊状,白天阳光下暴晒发酵,夜晚露水清凉滋润。5——7天后,泛红发泡,加细盐(为存放,根据口味适当咸)搅拌即成。食用时,根据节令加入花椒嫩芽、薄荷、荷香,尤佳。春秋季制作。

特点:清香,稍甜,味厚。

黄豆辣椒酱 黄豆干炒,熟,稍焦糊。干辣椒干炒,稍焦糊。黄豆、辣椒以3∶1为度,同炒亦可。碾压,过粗箩(箩上的再压,再加入)。放盆内,熬热油泼入,根据口味加适量盐,加水搅拌均匀,放置半天即可食用。常年可制作。

特点:豆香、辣香、焦香兼而有之。开胃下饭。

花生辣椒酱 制作工艺与黄豆辣椒酱同(不加油)。常年可制作。

特点:花生香、辣香、焦香兼而有之。开胃下饭。

豆豉 黑豆或黄豆(以黑豆较胜)煮熟晾凉后,放盆中置于麦穰中,令其发热。大约5——7天,黄豆丝淖(丝淖,方言,发酵的意思),挑起呈粉丝状。退热后,敞开,加入水萝卜片、茄子片、冬瓜片、桃杏仁、花生米等,再将事先腌好的姜丝、鲜花椒放入,3——4天后,沤烂,即可食用。一般春天制作。

特点:清香,入口软糯。开胃下饭。

豆腐酱 鲜豆腐(膏豆腐为胜)切块,薄膜密封大碗内,放置温暖处,令其自然丝淖。因温度而异,一般5——7天,丝淖透,黏糊,色土红。加入花椒水,葱姜末,放适量多的细盐,搅拌均匀,食用时淋麻油。一般冬春制作。

特点:臭香,清口,风味独特。爱者深爱之。

酱油麸子 黄豆嗑碎(俗称豆黄子、豆糁子),与麦粒一同煮熟,晾凉后密封发酵。因温度而异,一般5——7天,加入适量多的细盐,搅拌即成。常年制作。

特点:微酸,粮香,清口。

(三)附注事项

1、腌制瓜果蔬菜咸菜,晾晒时间短或不及时,容易长醭子,厉害的造成腐烂变质。解决办法:发生此类情况,先将咸菜移出,用清水洗净;再将腌菜水上锅熬开,再加适量盐;晾凉后,同咸菜一并放入咸菜缸内,即可。

2、咸菜注意白天太阳照晒(否则易发酸腐烂),不可淋雨。酱菜除白天阳光照晒外,晚间还要放置露天,让露水浸润。白天照晒以生发滋味,夜间露水浸润以滋味内敛。正所谓纳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也。

3、民间有井里的蛤蟆酱里的蛆之说,并不以为脏、不以为害。一般用笊篱捞出,继续食用。

三、逸闻掌故

1、观星移将

村夫于三,贫甚。春节大门书一联:

金童玉女传花碗,

夜晚观星把将移。

县令偶过其门,大异,叩问何等高士?答曰:“小儿女五六,合用一只饭碗;辣酱一盆,晾天井磨台,夜晚透过漏屋,察看阴晴,以防雨淋。”令闻听,大笑,恤之俸银十两。

又,或问:酱园何以大书“姜太公在此”?袁子才戏答:“姜太公不善将兵,而善将酱(将)。”颜师古《急就章》:“一酱者百味之将帅,酱领百味而行。”

2、胡萝卜咸菜

据说,胡萝卜咸菜最能下饭。文革期间,斗争地主忆苦思甜,某当年长工诉苦曰:狗地主婆子送饭,从来不送胡萝卜咸菜,怕俺们多吃他的饭。

3、李鸿章爱吃咸菜

晚清重臣李鸿章,酷爱咸菜。一次出访英国,携带两坛。英海关人员闻到一股怪味,认为咸菜是“不清洁食物”,不准带上岸。李鸿章很生气,交涉说:“我身为外交大臣,连我爱吃的东西也要干涉,岂有此理!”因此不肯登岸。双方一度僵持。英外交大臣怕因此会造成国际影响,只好上船会见李中堂,向他解释说:“为了国民健康,英国不允许不洁食物流入国内。”李解释:“这种食物有益无害,酸臭味佐餐能刺激食欲。本大臣每餐必食,绝不可少。”英方只好进行化验。出人意料的是,化验结果不仅证实这两坛咸菜没有传统性疫种和细菌,相反,里面还含有大量的消炎物质青霉素,是消肿、退烧的良药。英国大臣只好向李表示歉意。在英期间,李鸿章还曾用咸菜招待英王室大臣。当地人看到此商机,疯狂推销中国咸菜。一时,咸菜在英国大卖。

4、冯玉祥以咸菜招待陈璧君

1935年初,汪精卫夫人陈璧君,携幼子来泰山。冯玉祥在普照寺招待四菜一汤:两盘咸菜、两盘小豆腐,面疙瘩汤,玉米面窝头。其幼子吃窝头咸菜叵耐,连声叫道:不好吃。陈厉声喝道:冯伯伯招待饭,岂有不好吃之理?

5、抗美援朝

老人言,抗美援朝期间,泰安曾有大批酱菜支援战场。

6、典籍

《周礼》:“大羹不致五味,铡羹加盐菜。”这里的“盐菜”指的是酱腌菜。古代,酱腌菜赫然跻身于祭祀品之列。

《齐民要术》设《作菹藏生菜法》一节,专述菜菹之制;计前节菜菹,有咸菹、酢菹等近10种,涉及菜类有、菘(白菜)、蔓菁、蜀芥、冬瓜、苦笋、胡芹、萝卜、姜等20余种。

宋代朱敦儒《朝中措》:先生馋病老难医。赤米餍晨炊。自种畦中白菜,腌成饔里黄薤。
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

宋代刘学箕《行香子》:雪白肥鳒。墨黑修鲇。柳穿腮、小大相兼。金刀批脔,鲜活甘甜。或时熬,或时煮,或时腌。
揎腕佳人,玉手纤纤。缕银丝、取意无厌。羹须澹煮,滋味重添。滴儿醯,呷儿酒,撮儿盐。

《竹枝词》:黑菜包瓜名不衰,七珍八宝样多余。都人争说前门外,四百年来六必居。

日本人食用中国咸菜后,赋诗曰:“豆腐酱菜数奈良,来自贵国盲人乡。民俗风习千年久,此地无人不称唐。”(鉴真和尚晚年曾失明,故后人称扬州为“盲人乡”)

至于“老吃货”袁枚(清)所著《随园食单》,咸菜更是必不可少,多不胜数,妙不可言。

《泰山药物志》:包瓜药用,除胃中之宿茶、宿食、宿风,健胃消食,利痰止嗽。摩茄药用,味甘而苦,性寒而散,能散淤血,宽肠胃,除胃热,消积食。臭鸡蛋药用,食之除疥疮。豆豉药用,晒干碾细开水冲服,发汗解热。

论曰:

微乎菜品,粗疏农家。羞称碧玉,难阶大雅。

民之为天,佐餐果腹。不离须臾,舌尖昵洽。

呜呼——

锦绣玉食,富贵荣发。布衣众生,淡饭粗茶。

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各得乡愁,各有升华。

志此小志,咸菜堪夸。承继此遗愿,曾祺笑哈哈。

【小注】汪曾祺先生在《咸菜文化》一文中说道:“如果有人写一本《咸菜谱》,将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余不揣浅陋,寸光鼠目范围内,尽其所知,勉力为此文。故有“承继此遗愿,曾祺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