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草书转折分类

01/ 转笔

采用圆笔,即所谓“转以成圆”,指运笔时写出圆转回旋、没有棱角方折的笔画。其关键处在于笔转的时候,不能停驻,且要提着笔写,如图1所示。

IMG_256

1 转笔

早期的行草书为古法用笔。所谓古法用笔,指的是逆锋起笔,行笔速度相对较慢,多转笔。在汉晋书简中既已出现转笔,

02/ 直折

直折就是直接折笔,也就是直接书写,一笔完成,没有过多的动作。注意写折笔的时候,毛笔要暗中有往上提的劲儿,如图5所示。

IMG_260

5 直折

折笔的出现,标志着行草书进入到新法阶段。所谓新法指的是一拓直下用笔,同时出现折笔。

IMG_263IMG_264

8 王羲之《丧乱帖》“乱”字 9 王羲之《奉橘贴》“百”

我们以“帝”为例,分别用转笔和折笔书写,图10的“帝”字转折处全是折笔;图11的“帝”字转折处全是转笔。

IMG_265

书法艺术讲究一个原则:即“和而不同”。从哲学上理解,“和而不同”具有深刻含义。“和”意为统一、和谐,它是内在的,抽象的;“不同”则是外在的,具体的。只有包容“不同”,才能达到“和”的境界。

一个字的转折如果完全用一种方法书写,缺少了变化,就会很单调,这就违背了艺术的“和而不同”的原则。

那要如何才能求得转折的丰富性呢?请读者接着往下看:

03/ 压折

压折就是加压折笔,压折也是直接折写,一笔完成,没有过多的动作。但与直折不同之处在于,在折笔处有个小突起,这是由于毛笔在书写时加压所致,如图121314所示。

IMG_266

12 压折

IMG_267IMG_268

13 《宋拓墨皇本圣教序》“况”字       14 王羲之《平安贴》

至此,我们已经了解了三种转折:即转笔、直折和压折。如果我们以这三种转折作为训练对象,以“品”字为例,可以写出至少六种不同的品字来,如图15——图20所示。

在训练不同的“品”字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书写不同“品”字,调换不同的转折,往往容易混淆不清。解决的方法是给转折编号,如转笔为1号,直折笔为2号,压折笔为3号。这样,书写不同的“品”字,只需调换不同的数字组合即可。

IMG_269

04/ 翻折

翻折的书写方法是在折笔处,毛笔向上翻转后折笔写出,它与压折的区别在于它上面的突起是圆转的,而压折的突起则是方头的,如图21、图22、图23所示。

IMG_270

21 翻折笔

IMG_271IMG_272

22 《宋拓墨皇本圣教序》“蹑”    23 王羲之《丧乱帖》“痛”字

05/ 回凹折

回,就是在进行折笔书写时,毛笔先按原路往回行笔,然后向下折笔写出。凹,就是折笔处的下方有个凹陷处。翻折与回凹折的相似处在于它们都有凹陷处,但翻折上方有圆的突起,而回凹折则没有。如图24、图25、图26所示。

IMG_273

24 回凹折笔

IMG_274IMG_275

25 王羲之《兰享序》“叙”字   26 王羲之《丧乱帖》“再”字

06/ 边走边压折

顾名思义,毛笔行至折笔处,边运笔边往右下加压,然后折笔写出。该折笔的右上方常常出现圆转的轮廓。如图27、图28、图29所示。

IMG_276

27 边走边压折

IMG_277IMG_278

28 《宋拓墨皇本圣教序》“宗”字  29 王羲之《兰亭序》“之”字

07/ 搭折

搭折的书写方法是行笔至折笔处,毛笔提至线条的一角,然后向下加压折笔写出。突出的特点是两根线条搭接在一起,连接处有个V字型的凹陷。如图30、图31、图32所示。

IMG_279

30 搭折

IMG_280IMG_281

31 王羲之《孔侍中帖》“能”字图   32 王羲之《兰亭序》“事”字

08/ 另起笔折

该折笔分为两笔写出。书写方法是毛笔行至折笔处,提笔离纸,然后重新落笔折笔写出,如图33所示。

IMG_282

33 另起笔折笔

读者可能要问了,这与直折有何区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下三个变例:

如图34所示,该折笔的第二笔向上凸起很多,例字见图35

IMG_283IMG_284

34 另起笔折笔变形 1                 35 《宋拓墨皇本圣教序》

如图36所示,该折笔第一笔凸起很多,例字见图37

IMG_285IMG_286

36 另起笔折笔变形2          37 王羲之《丧乱帖》

如图38所示,第一笔渐行渐提,提离纸面后立即落笔入纸折笔写出,例字见图39

IMG_287IMG_288

38 另起笔折变形3                        38 孙过庭《书谱》“之”字

09/ 摆折

该折笔亦是两笔书写而成。方法是毛笔如同钟摆一边运笔,行至折笔处提笔出锋,然后重新落笔折笔写出(见图40)

该折笔突出的特征是折笔处呈尖角状,张瑞图的草书大量采用该折笔书写(见图41)

IMG_289

40 摆折

IMG_290

41 张瑞图《后赤壁赋》

10/ 暗折

之前的折笔都有明显的折笔痕迹,可以统称为“明折笔”。有明就有暗,暗折是由多个小段直线条组成,在运笔的过程中突然有个小角度的方向改变(见图42)

IMG_291

42 暗折

朱和羹《临池心解》:“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诀。”

暗折笔法,圆中寓方,如绵里裹铁,内涵筋骨,柔中有刚,对立而又统一(见图43 44)

IMG_292IMG_293

43 《宋拓墨皇本圣教序》    44 王羲之《二谢帖》

第二部分,行草书转折应注意的其他技术性问题(待续)

原题:行草书转折研究

作者:赵培峰

来源:知网学书论文

说明:部分图片取自@临帖帮